APP下载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

2017-10-21陆信礼姚向丹

文教资料 2017年19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梦纲要

陆信礼+姚向丹

摘 要: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国理政的实践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对指导改进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用“中国梦”思想贯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用“党史”“国史”知识加深学生对中国道路的理解;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驳斥历史虚无主义谬说。

关键词: 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纲要”课 “中国梦” 民族虚无主义

习总书记非常重视学习历史,多次提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求人们培养历史思维,善于从历史中得到有益的借鉴。他关于历史教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的大量论述,对改进高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一、用“中国梦”思想贯通“纲要”课教学

中国近现代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中国近代史阶段;二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至今的中国现代史阶段。这两个阶段的时代任务是不同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为了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第二个阶段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那么用什么观念把这两个阶段的内容贯穿起来呢?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思想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现代,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①在之后的很多次讲话中,他反复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或中国人民的“梦想”或“夙愿”。从习总书记的这些论述可知,一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中国人不断追求实现“中国梦”即“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

就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来说,虽然两阶段的历史任务不同,但都是为了中華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说就是,推翻外国资本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准备前提条件;追求“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正是民族振兴的题中之意。这一点,我们从他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中可以得到最有力的说明。他指出:“近代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自那时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②

如何实现“中国梦”或民族复兴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③从这段论述可知,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寻找“复兴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纲要”课的讲述正可以循此思路加以渐次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复兴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来的。但在讲述此内容之前,有两项基础内容需要做很好的补充。

其一对有5000多年历史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讲述。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从习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论述看主要是从文化意义上讲的。习总书记在很多讲话中,特别从表彰中华文化成就的角度讲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地位。他指出:“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④还提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⑤另外,这也是讲清楚“复兴之路”的需要,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其二对中国共产党产生前中国人所受苦难及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民族复兴所做努力的讲述。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对于近代中国所经历的苦难和屈辱,习总书记在很多场合做过沉痛回顾。他在第五次全国边海防工作会议上指出:“一提到边海防,就不禁想起了中国近代史。那个时候,中国积贫积弱,处于任人宰割的地步,外敌从我国陆地和海上入侵大大小小数百次,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灾难。这一段屈辱历史,我们要永志不忘。”⑥

对于中国共产党产生前中国人进行的抗争和探索,习总书记也进行了深刻总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不懈探索,寻找救国救民道路,却在很长时间内都抱憾而终。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但农民起义、君主立宪、资产阶级共和制等种种救国方案都相继失败了。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丧权辱国,成了旧中国长期无法消除的病疠。”⑦他还在纪念首先提出“振兴中华”的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时发表重要讲话。这些方面的内容都需要讲“复兴之路”前做充分讲述的,没有这些内容不能更深入理解中国道路的正确与可贵。

二、用“党史”“国史”知识加深学生对中国道路的理解

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党史专家龚育之先生曾提出这一观点,党的理论是从党的历史发展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学习党的理论需要联系党的历史。在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习总书记提出要学习党史和国史的观点。他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⑧因此,在高校“纲要”课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党史和国史的教育,以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endprint

(一)关于90多年的党史。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90多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持续不断的伟大奋斗,先后进行了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第一件大事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斗争,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伟大飞跃;

第二件大事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和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件大事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学习“纲要”课必须先给学生讲清楚这三件大事。在此基础上,还要对三个正确观点做到“长期坚持、永不动摇”。它们分别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

(二)关于60多年的国史。

对于60多年的国史,习总书记从总体上给予高度肯定。他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接力奋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⑨可以说,在这60多年中,中国取得的进步是巨大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也富起来了。

在60多年的國史中,需要提出的是当代中国30多年的历史。就当代中国来说,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对于改革开放,习近平论述很多,他认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他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⑩

三、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驳斥历史虚无主义谬说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批评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为我们抵制这一思想的消极影响提供了有力支持。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一些大学生有一些影响,因此“纲要”课正可以借此帮助大学生形成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

(一)以“两个不能否定”为指导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时期。

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观点。他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11}习总书记指示的“两个不能否定”所论及的两种现象,在现实中确实存在。有人站在改革开放前的立场批评改革开放后社会风气不好、贫富差距过大等;有人站在改革开放后的立场上批评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低等。这两种情况在对两段历史的认识上都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如果两观点结合起来就是要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因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习总书记“两个不能否定”的精神,对这两种观点必须加以批评。

习总书记说,两个时期作为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相互联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虽在后一时期开创,但也不能离开前一时期提供的“思想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另外,在十八大报告中,有“既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的说法,但这不是说改革开放前走的就是“僵化封闭”的路,与改革开放相违背。事实上,其中“僵化”指的改革开放前在所有制上求公求纯、在经济计划上越统越死,“封闭”指“文革”时期把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一概认为是洋奴哲学的错误。就“封闭”而言,中国那个时期主要是“被封闭”,我们国家实际上一直比较积极地寻求与各国交往的机会{12}。

(二)坚持用唯物史观认识历史,批驳历史虚无主义谬论。

2015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进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提出:“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这一论断虽然是就抗日战争历史说的,但对史学研究来说却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运用唯物史观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的诸谬论,应注意从两个角度展开。

其一,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一段时间以来,在抗战问题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极力称赞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作用,贬低共产党军队在抗战中的作用。对此,有学者用侵华日军对共产党军队作用的系列描述给以有力回应{13}。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对人们熟知的英雄人物比如邱少云、黄继光等人的事迹妄加质疑,因此受到英雄战友的有力回击。对于此类事件,都需要用史实给予批评。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

其二,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并全面、历史和辩证地看待和分析。这从他对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评价即可看出,其中一方面高度表彰了毛泽东做出的卓越功勋,另一方面也不否认他的失误和错误。对于革命领袖,在他看来:“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14}这是对知识界一些人鼓噪的全盘否定毛泽东的错误思潮的有力回击。endprint

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习总书记痛切地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了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15}因此,我们必须在《纲要》课上对这股蛊惑人心的错误思潮给以坚决回击。

注释:

①②③⑤⑨{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6,3-4,39-40,156,38,22-23.

④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21(02).

⑥新华网.习近平在接见第五次全国边海防工作会议代表时强调:强化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大局意识 努力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防[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6/27/c_1111357748.htm

⑦{14}新华网.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6/c_118723453.htm

⑧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 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6-27(01).

⑩人民网.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 朝著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前进[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102/c1024-20070136.html

{12}参看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103-104.

{13}钟社文.历史虚无主义的破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9-21.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3.

本文系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相关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5JD710075)。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梦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