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

2017-10-21刘立尧杜锦朵

文教资料 2017年19期
关键词:创新型课程体系人才

刘立尧+杜锦朵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当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坚持的基本思路,对当前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地方高校 转型发展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方式出现新的变化,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就业市场的欢迎。然而,当前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就業市场上招工难与就业难同时并存的现象。为尽快缓解这一矛盾,2014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教育部将进行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1]。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明确提出,从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同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3]。从教育部和国务院的政策引导上可以看出,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实施人才结构供给侧改革,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是现阶段我国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动力、缓解就业压力、优化教育结构的重大举措。

一、转型发展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必然趋势,是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是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在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培养目标不准

地方本科高校大多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未能从自身实际出发,紧跟时代步伐,瞄准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结构,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创新精神的现象突出,培养出的毕业生与人才市场脱节,就业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2.师资力量不足

主要是“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目前某些高校教师,尤其是新入职教师,虽然具有硕士或博士文凭,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基本上是从书本到书本,从校门到校门的“书生”,缺乏教育教学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对项目选取、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等相关技能了解有限,存在知识与能力结构性失调的现象,指导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实战能力有待提升。

3.课程体系待完善

要培养动手能力强、勇于实践、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人才,必须以完备的课程体系为支撑。目前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往往是把相关内容安排在就业指导或职业指导课程当中。某些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互相独立,没有真正把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题思想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缺少与专业之间的有效衔接,课程体系尚需完善。

4.教学方法待提升

某些高校教师仍然大量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知识信息单向传递,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少多层次、多角度教学,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团队式等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中运用较少,学生对听课兴趣不浓,学习效率不高,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近几年兴起的现代教育技术,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学生线上线下的自主学习,但尚未得到有效推广。

5.校企合作待加强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离不开优质的实践平台,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当前某些地方高校与企业都开展了校企合作,但合作质量往往不高,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明确的制度保障,在合作过程中,没有真正发掘双方利益结合点,双方的实质性、持续性的合作关系有待加强。

6.评价机制待改进

在学习效果评价上,虽然总评成绩是按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乘以不同的权重而来,但平时成绩的计算不严格,对学习的过程管理重视不够。在实践类课程的考核中,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力度不够,往往是课堂内容的重复,缺少一定的灵活性。

二、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应坚持的基本思路

1.完善课程体系

依据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置各类课程,拓展教学内容,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创新类课程所占比例,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自动手,参与实践与创新,在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中获得经验体会。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学分管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根据专业学科特点,以专业为依托,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2.丰富实践平台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各类实践创新型平台建设,包括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教学共享平台,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同时加强高校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部门的横向合作,在资源共享、人才共有、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校外实践平台,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加社会服务,投身社会实践。

3.提升师资水平

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高校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师资水平。一方面,高校可定期选拔优秀教师,依据所承担课程特点,到相关专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挂职锻炼,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另一方面,聘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成功人士,行业骨干、技术能手等来学校兼职,开展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系列讲座,拓宽学生视野。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扩大高校与社会各类人才的紧密联系,有利于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促进高校师资水平的快速提高。

4.改革考核评价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充分发挥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考试成绩的真实性、有效性是考试评价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创新型人才的考核,要建立多种形式、多次机会的评价模式。课程评价要体现以创新技能为中心,从过去单一地根据文化理论考试成绩评价,转变为着重依据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来全面衡量。评价层次逐步由对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的评价转变为操作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4]。通过对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和手段的综合改革,形成客观的评价机制,从而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5.加强信息服务

建立创新创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健全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络,提供相关的国家政策、市场动态等信息,发布创新创业项目,促进项目的商谈与对接。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拓宽学生视野。利用校园刊物、网站、广播等多种途径宣传报道校内外的创新创业活动,介绍成功案例,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转型发展背景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缺乏成熟的参考案例,地方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教育体系,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发表演讲[EB/OL].http://jjckb.xinhuanet.com/2014-03/22/content_496813.htm.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闹意见[Z].国发〔2015〕36号,2015.

[3]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Z].国发〔2015〕32号,2015.

[4]文川.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为例[A].胡海建,李曙豪.后大众化高等教育创新驱动研究[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244.

该文是2015年河北大学教改项目《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JX201529。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型课程体系人才
人才云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