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古诗词鉴赏方法之“二寻三看”

2017-10-21毛露天妤

文教资料 2017年19期
关键词:古诗词

毛露天妤

摘 要: 古诗词鉴赏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常常因为看到陌生的古诗词而无从下手,在古诗词鉴赏环节失分过多,是否真的“无迹可寻”?在古诗词鉴赏方面把握好“二寻三看”,可以有效提高得分率。通过寻意象、寻写作背景,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这两大抓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鉴赏古诗词。

关键词: 古诗词 鉴赏方法 二寻 三看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赏析古诗文的要求,要求学生理解并欣赏浅易的古诗词。综合学生多次模拟考看,课外古诗词虽然只有四分,但是失分率高。部分学生表示不能找到答题的有效方式。某些学生提出,古诗词鉴赏虚无缥缈,不知从何下手。笔者基于古诗词鉴赏复习课,根据学情提出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二寻三看”。

一、“二寻”——溯洄从之寻意象,知人论世寻背景

诗词的本质是抒情,可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家词人往往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表达独特的情感。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经营”,有“递相沿袭”的特点,所谓“日月依旧而光景常新”。所以,鉴赏诗词,可以将解读意象作为突破口,从而把握内容,感知情感,进入意境,领会主旨。根据意象表达的情感角度,将意象分为喜悦、闲适、哀思、愁苦等四类,以便学生在赏析古诗中分门别类地找准意象。

1.表达“喜悦”情感的意象。东风(春风)、小雨、美酒等多表达和谐、柔美、欢愉、希望和祝福。“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乐景写哀情,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发的初春景物图,诗人对于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整个身心沉浸于柔美、和谐的浓浓春意之中。又如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诗中开怀畅饮,采用反复的手法,不但写出饮酒之多,而且写出快意之至。

2.表达闲适情感的意象。白云、明月、清风、泉溪、东篱、桃源、南山、幽居、禅寺等意象多表达恬淡之情或归隐之趣。例如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白云”高举脱俗、隐逸不羁,常寄托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明月意象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营造宁静、美好的意境。

3.表达哀思情感的意象。残月、杨柳、长亭、沙漠、古道、斜阳、秋风(寒风)、秋雨、孤雁等意象抒发远别怀远、羁旅伤感、思乡怀亲之情。柳,同“留”,一般有感伤离别之意。《诗经·小雅》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既有表示挽留、不舍之意,汉朝又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寓含“惜别怀远”之意。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表达送别时的不舍。

4.表达愁苦情感的意象。梧桐、芭蕉、杜鹃、猿猴、流水等意象多寄托离别的愁苦;浮萍、飞蓬、芦苇、孤舟多表达漂泊的孤寂。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重门深锁,顾影徘徊,只有清冷的月光从梧桐枝叶的缝隙中洒下来,好不凄凉。过去是居万民之上的君主,而今已成阶下囚,万千愁绪,满腔幽愤,尽在其中,亡国之恨何时了?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深秋孤夜,夜雨滴打着梧桐和芭蕉,每一声都引起相思之人的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以子规悲切之声,渲染李白听说好友被贬的同情和哀伤;“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借写“杜鹃啼血”渲染江州的荒凉,表达白居易被贬的哀怨之情。

“知人论世”出自《孟子》的《万章章句下》。孟子的本意是论述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者本人思想、经历等的把握问题。它与“以意逆志”一样,成为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也是古诗鉴赏十分重要的步骤。例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不了解王安石当时所进行的政治改革及改革失败后的经历,是很难悟透该诗的内涵的。《梅花》是一首自勉诗,完全可以看作改革家王安石的自我写照。先看前两句,“数枝梅”立于“墙角”已显孤独,“梅花”却不以为然,依旧傲雪绽放,多么豪迈。这种不畏恶劣的环境、不怕挫折、不惧打击的精神,不正是作者顶住各种反对、阻挠甚至打击报复,艰苦卓绝地进行“变法”的精神的写照么?读杜诗时,应了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强盛逐渐走向衰败的时期,诗人陷身安禄山叛军铁蹄践踏下的长安,目睹了叛军的种种倒行逆施,经受了国破家散的痛苦,因此才有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深重叹息,才有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愤感慨。读苏词时,应知道苏东坡平生经历的命运打击与政治风浪,以及其乐观坚韧的禀性,所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这样才能充分玩味他经常表现在詩词中的性情与学养,才能领会他“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旷达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才能真正懂得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诚挚祝愿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报国情志……

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真正“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呢?下面将着重介绍“三看”。

二、“三看”——掩门自晓“三看”至,淡极始知花更艳

诗歌的情感理解就是解读蕴含在诗歌字里行间的情感和观点。通过“知人论世”可以较好地体会作者创作诗歌的缘由和感情基调。在实际答题过程中,学生较难把握其中奥秘和答题技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着重教授学生从三个方面综合考量赏析诗歌:标题、作者、注释。

一看标题。诗歌的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我们理解其思想内容的钥匙。不少诗歌的标题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如《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送”,表明这是一首送别诗,主要抒发诗人离别之情。又如《出塞》、《从军行》则显示此类诗歌应该是“边塞诗”,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再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酬”,可见这首诗酬赠诗,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同人的作品,多表达自己的感谢。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答题就有了针对性。endprint

二看作者。首先我们通过作者,确定时代背景。每个时代的诗歌艺术都有自己时代的特点。比如,钱钟书说:“唐诗多以神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唐代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诗歌创作繁荣,流派众多,题材风格丰富多样,诗人辈出,佳作如林。边塞诗风格豪放,田园诗清新自然,“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名垂千古。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又经历了山河破碎、偏安一隅等时代变迁,词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形成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视野广阔,气象恢宏雄放;婉约派音节谐婉,情调柔美。宋代文学家的生活经历,比起唐代李白、杜甫等都要简单得多,比较重理智轻情感。另外,宋代强化了文人对于国家政权的依赖性,文人注重对国家和社会的政治责任和道德义务,所以诗歌风格多凄凉苍劲之感,内容多忧国忧民、感伤国难之作。元代散曲题材广泛,语言通俗,形式活泼,广受民众的欢迎。元代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散曲多感叹时世、歌唱山林隐逸,既表现了元曲作家蔑视正统礼教,又不同程度地流露出了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

其次,要關注作者的创作风格。先看主体风格,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后看个体风格,作者的整体趋向和风格基本上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特例作品存在,如李清照、陆游等。

三看注释。古诗词前面的“序”,或交代创作年代,或交代创作缘由、经过,或交代创作背景,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序)》,它对理解诗词思想内容至关重要,鉴赏时不能忽视。诗词后附有注释,一定要仔细审读,因为有的也提供背景材料,有的介绍作者、朝代,有的解释词语,帮助解读诗词,甚至还可以暗示题目答案。

总之,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要体会诗文的妙处,充分理解作者的意图,注意和掌握鉴赏古诗文的方法,做好反复品味,仔细咀嚼,运用已有的知识,梳理自己的思想,认真体会情景,真正吸取其内涵,才能切实提高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充分理解古诗词的意蕴,考生要坚持做到“二寻三看”,寻找获得古诗文鉴赏题高分的蛛丝马迹,获得比较满意的分数便不难。

参考文献:

[1]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2]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3]高有奎.诗词鉴赏三步骤[J].晋阳学刊,2000(4).

[4]宦婧.古诗词鉴赏方法谈[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7).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同携手,走进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当TVB台词遇上古诗词
玲珑阁·古诗词专页
玲珑阁·古诗词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