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洪绶人物画艺术风格再认识

2017-10-20张莉

今传媒 2017年9期
关键词:陈洪绶艺术风格人物画

张莉?

摘 要:陈洪绶,一位在美术史上有深远影响的画家。他少负高才,喜爱绘画,年幼时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后来,家庭遭遇的不幸以及故国的破灭对他的心境和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深刻地改变了他的绘画风格。在人物画上,大体体现为由青年的方折浑厚转为“细劲遒逸、柔中带刚”。本文从陈洪绶早期《屈子行吟图》与晚期《归去来辞图卷》两幅代表性作品谈起,对陈洪绶的人物画艺术风格进行更深一层探析。

关键词:陈洪绶;人物画;《屈子行吟图》;《归去来辞图卷》;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9-0174-02

一、陈洪绶绘画思想形成的社会渊源追溯

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晚年又号悔迟、老迟、悔僧、九品莲台主者等,浙江诸暨人。陈洪绶的一生基本生活在诸暨、绍兴、萧山、杭州四个区域之内,他幼时家庭环境优越,喜绘事,4岁时到萧山来氏私塾跟随来斯行学习。陈老莲惊人的绘画天赋在私塾学习期间便开始展现出来,清代朱彝尊在《曝书亭集》中的《崔子忠陈洪绶合传》中这样描述:“陈洪绶,字章侯,浙江诸暨人。年四岁,就塾妇翁(来斯行)家。翁方治室,……童子去。累案登其上,画汉前将军关侯像,长十余尺,拱而立。童子至,惶惧号哭,闻于翁。翁见侯像,惊下拜,遂以室奉侯。[1]”陈老莲四岁时画出了长达十余尺的关公像,这幅画把其他小孩吓得嚎哭,后来成为他岳父的来斯行见到此像居然也“惊下拜”。从这些夸张的描述中,可见老莲异于常人的绘画能力与艺术天赋。

陈洪绶九岁那年,父亲陈于朝突然去世,此后母亲抚养他长大。十岁,陈洪绶前往杭州,跟随当地的画家蓝瑛、孙杕学习,这个阶段他所学到的笔墨技法和构图技巧,在陈洪绶晚年的画作中都有所体现。万历四十一年(1613),陈洪绶祖父陈性学去世,享年六十八岁。1615年,母亲王氏又猝然离世。家中接二连三的不幸变故对陈洪绶来说,犹如天塌一般难以承受,他的内心陷入极度悲痛之中。后来,他去绍兴求学,拜儒学大师刘宗周为师。甲申之变,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大明灭亡。惊闻此噩耗,身处绍兴的陈老莲吞声饮泣。清代孟远在《陈洪绶传》中记载,陈洪绶此时 “时而吞声哭泣,时而纵酒狂呼,时而与游侠少年,椎中埋狗,见者咸指为狂士,绶亦自以为狂士焉” [2]。为了躲避清军的追捕,陈洪绶到诸暨云门寺落发为僧,这才得以存命。国家大局稍微稳定之后,陈洪绶再次回到绍兴,以卖画为生。这一阶段,陈老莲的内心彻底断了仕进的想法,而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却日益浓厚。在人生最后这八年里,陈老莲的绘画由技入道,由青年时期的方折线条转为圆润遒劲,尤其注重构图和意境,同时创作激情也愈发高涨,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绘画作品。

二、作品《屈子行吟图》《归去来辞图卷》

陈老莲一生博采众长,绘画方面又有异乎常人的天赋。《桐阴论画》谓其画:“深得古法,渊雅静穆,浑然有太古之风。时史靡靡之习,洗涤殆尽。至其力量宏深,襟怀高旷。直可并驾唐、仇,追踪李、赵,允为画人物之宗工。[3]”陈老莲早期用笔厚重肥圆,拙中藏巧,顿挫分明;到了晚年,则遒劲柔逸,刚柔并济,极富古趣。显然,这与他在前后不同时期的绘画中所运用的线条变化是统一的。陈洪绶强调书法和绘画中用笔的一致性,他在绘画中注入极具有表现力度的线条语言,这种线条语言直接来源于书法。如钱杜所说: “老迟以篆籀法作画,古拙似魏晋人手笔,如遇古仙人欲乞换骨丹也。[4]”陈老莲通过大量的绘画实践与经验积累,积极探索书法线条与绘画线条的关系,以书入画,进一步发展了古人勾线设色的绘画形式,这种勾线设色方式也成为了陈老莲绘画的一大特色。

早年的陈洪绶,在绘画人物上,追求简洁质朴、古意盎然的趣味。用笔方面,则注重线条的金石感,线条较短,顿挫有力。所画人物衣纹清圆细劲,“森森然如折铁纹”。《屈子行吟图》是其早期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既莫足与为美正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老莲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满面忧愁,在荒无人烟的大地上踽踽前行的屈子形象。倾斜的山坡、树根,奇异怪诞的石头和欲落未落的树叶,使得屈原仿佛是一尊屹立不倒的石像,符合人们理想中的屈原的形象和气质。

《陶淵明归去来辞图卷》(美国檀香山美术学院藏)、《隐居十六观册页》(为友人沈颢作,台北故宫博物馆藏)、《杂花册》八页(南京市博物馆藏)、《模古双册》二十页(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都是陈洪绶晚年的精品。顺治七年(1650)六月,陈洪绶为好友周亮工所画的《陶渊明归去来辞图卷》可视为其晚期人物画作品的代表。此画分为十一段,以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东晋陶潜的高尚逸事,分别为采菊、寄力、种秫、归去、无酒、解印、贳酒、赞扇、却馈、行乞、漉酒。每段均有题字,卷后题有跋文:“庚寅夏仲,周栎老见索。夏季林仲青所,箫数青理笔墨于定香桥下。冬仲却寄梁老,当示我许友老。老迟洪绶,名儒设色。”陈洪绶根据不同的场景,对画中陶渊明形象进行了多样变化。全卷采用细谨柔和而且颇为老辣的线条加以描绘,图案装饰意味比较强烈,整体画法已臻化境,显示出他晚年的高超技艺。陈洪绶创作这幅作品,是希望他的友人周亮工能够以陶渊明为榜样,放弃仕途生活,隐于深林。

陈洪绶的人物画经历了一个“少而妙,壮而神,老则化”的演变过程[5],他尊重传统,力追古法,并非复古,而是融古开今[6],而且,他还认为“以唐之韵,运宋之板,宋之理,得元之格,则大成” [7]。在这样宏大的艺术追求之下,陈洪绶不甘于循规蹈矩,另辟蹊径,务求格局新奇,在人物画方面体现为既不承袭明代以仇英、唐寅为代表的工谨细密、设色浓丽的体貌,又不延续以梁楷为代表的不求形似,着重人物意态,笔势豪放、简略粗率的大写意画法,而是“立足自我,面向传统和民间艺术,通过变形和夸张,进而独树一帜” [8]。陈洪绶不专学一派,而是兼收并蓄,善于将不同的画风熔于一炉。他起初取法唐宋,崇尚细腻流丽、丰腴多姿的绘画风格,深受吴道子、周昉的影响,后来他又从五代禅月大师贯休的罗汉画中学习人物构图和绘画技巧。此外,他还向民间艺术学习,比如同时代的木刻版画、年画、剪纸、壁画以及泥塑等,都成了陈洪绶吸取营养的土壤,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艺术风格。endprint

三、陈洪绶的人物画的整体风格

陈老莲的人物画总体来说,可以用“高古奇骸”来形容,以“古拙美”和“装饰美”为主要特征。他善于从一些几乎被晚明文人畫家所遗忘的高古艺术传统中汲取养分,更为重要的是他能够变古出新。他对于古代传统非常强调“师其意思,自辟乾坤” [9]。一方面要学习古人绘画艺术的精髓,另一方面坚决不能墨守成规,泥古不化,而要汲古得新,激发自身的独创性。实际上,受明代中后期以来较开放的文艺思想及市井文化的影响,陈洪绶很多美术作品的题材是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呈现出近俗的、与大众贴近的特色。形式上的变古出新与内容上的世俗化倾向相结合,使得他的作品拥有了极大的受众面,真正称得上是雅俗共赏[10]。这些成就都建基于他的独创精神。

在人物画的造型表现方面,陈老莲并没有一味地追求形似,而是将其进行夸张表现,使人物形象略显怪诞。陈洪绶有极强的造型表现能力,但是他却热衷于将人物的形体进行夸张和变形,经常突出笔下人物头部的比例,而且所画人物的面部凝滞,没有平常人的神情,显得古怪奇特。他在中国人物画原有的写神的基础上,增加了夸张变形的力度,使得他的很多绘画带有强烈的装饰画倾向,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相当程度上摆脱了“形”的束缚。正因为如此,陈洪绶笔下经常有三种人物形象:高士、神仙佛菩萨和侍女。我们知道,高士是陈老莲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生活,神仙佛菩萨题材的人物形象则与他遁入空门有关,而画中的侍女形象通常都和高士同时出现。可以说,陈洪绶生活在其笔下人物的幻象世界当中。

陈老莲的人物画,就人物线条本身而言,精细遒劲,设色淡雅,形似今天我们所定义的工笔人物画。线条作为中国画造型语言的一种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它不但是一种抽象的绘画符号,更是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充满力量的一种存在,在画面的组成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陈老莲在他大量的作品中极为大胆地借鉴了唐代张萱、周昉、吴道子,唐末五代的著名画僧贯休以及北宋李公麟等诸多前人的用线技巧,并对线条变化及平行统一做了更深层次的探索,从而使他的人物画线条更加遒劲,更富生命力。

陈老莲的人物画在构图方面,简洁高古,寓意深远。他对于人物活动并没有极高的兴致,而是热衷于选择几个重要的物品,比如假山、花瓶、梅花、红叶、几案等,进行描绘。他所绘花瓶常常锈迹斑斑,表现出画家内心之幽冷,从中亦可看出他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在花瓶中还反复出现梅花和红叶,朱良志说道:“梅花象征着高洁,而红叶象征着岁月飘零,时光是这样轻易地将人抛弃,而人却执着地留恋着生命的最后灿烂。一瓶清供,盛着的是他对生命的感受。[11]”在这个意义上,人物画成为了陈洪绶表达自我,寄寓人生的一种艺术方式,他的人物画也具有了深沉厚重的艺术韵味。

四、结 语

深入传统,兼收并蓄,大胆创新,广收博取,这是陈洪绶艺术理念的集中体现。在这样的理念下,他的艺术风格历经了一个入古、兼收、翻新、开宗立派的过程。期间,家庭变故和故国覆灭对陈洪绶的思想产生极大影响,使他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这也鲜明地体现在他的人物画上,比如后期偏爱画隐居高士即是例证之一。在不断的努力中,陈洪绶将自身的艺术天赋发挥到极致,他的人物画也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光辉典范。

参考文献:

[1] 朱彝尊,吴翌凤编.崔子忠陈洪绶合传.中华传世文选清朝文征(上册)[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2] 葛焕标等.陈洪绶[M].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5.

[3] 秦祖永.桐阴画诀桐阴论画[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3.

[4] 钱杜.松壶画赘[M].北京:中华书局,1985.

[5] 黄涌泉.陈洪绶年谱[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

[6] 吴德蕙.陈洪绶人物画的演变[J].朵云第六十八集,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7] 王璜生.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陈洪绶[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7.

[8] 陈洪绶.吴敢点校,陈洪绶集[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

[9] 吴敢,王双阳.丹青有神:陈洪绶传[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10] 朱良志.生命清供:国画背后的世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艾涓]endprint

猜你喜欢

陈洪绶艺术风格人物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模仿成不了真画家
一生如莲
陈洪绶传记解读
华鬘的妙品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