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学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务研究

2017-10-20余岩松

今传媒 2017年9期
关键词:新闻学

余岩松?

摘 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高校新闻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依据新闻学专业特有的学科基础、学科结构和学科要求,让教师的言行更具方向性,让教学更具明确的着力点。以德立身,培养业精德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以德立学,寓德于教,各门课程守好自己的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以德施教,顾大体识大局,坚持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新闻学;以德立身;业精德高;寓德于教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9-0151-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大学校园引发广泛关注和强烈共鸣,“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成为指导各个学科、各门课程的纲领性要求,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根本问题”的讲话[1],给新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打开了一扇明亮的天窗,让教师的行为更具方向性,让新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具确切的着力点。

依据新闻学专业特有的学科基础、学科结构和学科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就是要以德立身,堅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培养业精德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如何培养人,就是要以德立学、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寓德于教,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为谁培养人,就是以德施教,顾大体识大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可靠接班人。

我国自古就有教师以德立身的优良传统,唐德宗贞元十八年韩愈的《师说》,更是将师德置于从师求学的首位,成为千百年来无数教师的职业理想和崇高追求。在经济全球化、新媒体、自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新闻学专业的教师自身的德育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更应同步跟进,才能清晰明辨专业语境和职场环境,才能在融合新闻的喧嚣中找到教师灵魂的归宿,潜心于教书和育人。

一、以德立身,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

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成为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截至2016年2月23日,全国共有245所高校开设新闻学本科专业[2]。纵览这些高校的新闻学人才培养方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其纲要,在此统领下是具体的专业目标:全面的人文素质、复合的知识结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优良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能够适应媒体融合和新媒体发展趋势、具有国际化的视野等。历经百年风雨,德,作为多数院校新闻学人才培养的纲要,价值原则和精神信仰一直未曾改变,已融入学界和业界对新闻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之中。

首先,教书德为先。教学活动是在观乎人文、化成天下的独特场域中开展的,既有具体知识点的讲授和阐述,更是关于德性、道德和人伦的寓化。新闻学专业实施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培养系统掌握新闻传播理论、能够胜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采写编评工作,具备政府及企业新闻发言人、公共关系工作的专门人才,既要有对起源于希腊理性和希伯来文化构成的西方理性文明对知识边界的挑战,更要有对诸子百家、稷下学宫等蕴含着丰富学术资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这既是在坚守为人师表的基本原则,也是在提升自己、润泽学生、发展社会。

其次,育人德为先。如果说教书有具体的目标,规定教师必须完成一些显性的、可量化的具体工作任务,那么育人则是隐性、漫长的养成过程,更需要投入耐心与热情。德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是人文精神的传播过程和传播活动,大学就是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是为学生的自我塑造和个体精神成长提供锻炼机会的地方。但是,部分高校教师缺乏清晰的育人观念和主动行为,其根源就是没有找到育人的抓手,丢失了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标;而在教育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讲话精神,让专业任课教师的育人有了着力点。

新闻专业的学生往往较为活跃,是社团等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要参与者甚至是组织者,在各级各类评奖中也多以直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活动都是培养学生真假、善恶、美丑、价值观念的好途径,也是培养温良、恭敬、谦让等内心情感和信念的好机会。因为在团体合作中,在竞争博弈中更能亮出一个人的德性本色,而教师则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的思想纠偏和匡扶起到重要作用,以这些发生在身边的鲜活事例为依托,以潜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只有教书育人相统一,专业修为共生长,才能让新闻学的学生在拥有深厚、广博和健康的人文底蕴的基础上,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务能力的前提下,为社会的发展、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成长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

二、以德立学、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新闻学专业通过全面而详细地讲授新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对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予以正确地认识和把握;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新闻实务讲解,使学生了解、掌握和应用新闻学的基本规律、报道样式和传播技能,能够从事新闻工作,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每门课程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每个学分包含的知识结构不同,决定了每门课程的分工不同、任务不同,但其以德立学的基础是相同的。

首先,言传以德为根。不论是古希腊的学园、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还是当下技术主导的慕课、全媒体教学,用语言讲授具体的知识都是教学的主要方式。新闻学是典型的人文学科,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所持的观点、态度和学生的认知是直接相关的,尤其在对中西理论的比较中,分寸的拿捏、思想的倾向显得十分重要。用放大西方学科优先的态度博取学生听讲兴趣的案例时有发生,但优劣比较的目的绝不应停留于好奇甚至是崇尚的阶段,而应将其放置在特定的文化和特定的历史当中,在比较中探明自己的发展路径,守住这样的言传底线,就是守住了课堂的底线,更是守住了师德的底线,这样的言传才是有根有魂有根基的。

其次,身教以德为本。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只有“亲其师,方可信其道”[3],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人格力量的体现,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具有示范和榜样作用,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从事新闻教学的师资队伍构成较为复杂,既有从学校到学校的老师,还有相当一部分从业界调选或聘用的新闻一线采编人员,其中有一部分人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师范教育,对身教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意识。因此,这些教师更需要优化自身的形象,在仪表、行为、素养等方面严格要求并努力提高,把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结合起来,以优良的师风师德感召学生,以精湛的业务和优良的人格影响学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寓德于教。endprint

通晓言传和身教在德育工作中的逻辑进路,学生便可以实现从理论向现实的转身,进而由现实出发向灵魂的内省迈进,道德虽然身处后台,但可以进行率先垂范,在人格或是人性的层面进行影响,将其意蕴在玄奥理论和皇皇巨著之中。

三、以德施教,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可靠接班人

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服务,是我国高等教育立身的基点。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崇高的道德品质是研究一切学问的基础,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程中,不仅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新闻学教育工作者,前者活跃于台前的媒介领域,后者沉静于幕后的教育和科研世界,台前的喧闹会让幕后显得更加冷清,但在社会发展中,二者缺一不可,甚至后者更为重要,它关系到为祖国建设培养可靠接班人的重任。

首先,潜心问道。美国学者大卫·申克在《数据迷雾》一书中认为,“信息总量的剧增和信息解构能力缺失之间产生信息过剩,信息过剩导致信息迷雾现象发生”[4]。信息迷雾几乎发生在每个人身上,拨开信息迷雾的方式和能力会有所不同,但其影响不可忽视,即使宁静的大学校园也会有噪音,这就更需要老师能沉下心、静下气专注于学生,专注于学问,以深邃的学术思想,厘清理论迷惑,深入剖析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蔓延的各种错误学术思潮的本质,明确新闻学专业在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用理论的光芒照耀新闻学发展道路。

其次,关注社会。新闻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实务性,在课程设置中实训实践课占有较强的比重,学生接触社会较多,易发牢骚,爱提问题;有些教师害怕学生提问题,对尖锐的问题更是无所适从,试图屏蔽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国新闻事业的本质;没有坚定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立场;没有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来看待当代中国面临的现实困难;缺乏理论自信和学术自信,更缺乏关注社会的能力和勇气。事实上,如果将坚定的信念根植于内心,成为人生的终极信仰,无论对理论问题的探讨,还是对社会问题的看法,都会更加的从容淡定,因为回答社会问题就是在为国家社会发展谋前路。

业精德高、寓德于教、顾大体识大局,是当下对新闻学专业的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学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目标。只有这样,经过专业训练的新闻学子才能成为政治立场坚定、道德立场稳固、具有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系统思维、批判性创新思维的青年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刘云山讲话 王岐山张高丽出席[N].人民日报,2016-12-09.

[2]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中心评价网: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EB/OL].中国科教评价中心评价网(www.nseac.com), 2016-02-25.

[3] 高时良.学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4] David Shenk.DataSmog:Surviving the Information Glut[M]. Harp

er Collins Publishers,1997.

[責任编辑:艾涓]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闻学
学习新媒体专题课的感受
从新闻业界到学界 如何培养优秀新闻人
新闻学微课资源建设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对民国时期新闻学的研究
数据时代的新闻学研究
理性审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
浅谈新闻学的学科影响力
我国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研究
我国新闻学学科建设的思考分析
对新闻学与传播学参与国家智库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