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偏远山区寄宿制学校“问题生”成因调查报告

2017-10-20周昕明

学周刊 2017年29期
关键词:问题生个案分析思考

周昕明

摘 要:随着国家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条件的完善,农村住宿学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教师选取了50名在校寄宿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个案辅导——结果分析”的思路,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种表现、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和几点思考。

关键词:问题生;个案分析;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9-01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9.061

一、研究背景與意义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生”是指家在偏远山区,周一至周五寄宿在学校,由于家庭、学校或社会问题而造成性格偏执、思想怪异、有不良学业情绪,以及纪律、心理等方面存在严重偏差,用常规的教育手段难以矫正的学生。

通过对国内外的刊物以及文献的对比发现,目前关于学校“问题生”的研究较多,并形成了相关的应对方法。但就农村偏远山区寄宿制学校“问题生”的研究缺乏系统而有价值的论述。教师结合学校实际,采取人性化、科学化的方法,运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辅导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全面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观察法、问卷法、个案心理辅导法进行研究。

(一)观察法

在自然状态下考察“问题生”的生理、心理、学习、生活等状况,随时注意学生出现的新问题,并及时提供帮助。做到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二)问卷法

采取整体抽样法对农村寄宿制中学50名年龄在12至16岁的学生发放问卷。

(三)个案心理辅导法

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个案心理辅导的方法,使其发展良好的自我概念,进而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这样的心理辅导,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我评估、自我改善、自我教育。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 通过调查摸排梳理出住宿“问题生”存在的问题

1.厌学、逃学,具有极强的逆反心理。

2.存在自卑、抑郁心理,总是独来独往,不与其他学生交往。

3.打架斗殴、拉帮结派、抽烟喝酒,视教师的说教为耳旁风。

(二)进行科学归因,找出住宿“问题生”问题的成因

1.社会方面的原因。家长为便于与学生联系,为学生配备了手机,这无疑给学生创造了接触网络的机会。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能力,很多学生陷入网络游戏或不良网站难以自拔,从而产生心理障碍。

2.学校和教师方面的原因。现行教育制度下,为了升学率学校、教师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优等生”身上,而忽略了对那些所谓的“后进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当问题出现时,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以通报批评为主,使问题愈演愈烈。

3.家庭方面的原因。由于有些家长长期外出打工或做生意,无暇顾及子女,疏于沟通,导致许多学生与父母的共同语言日渐减少。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寄宿生生活在单亲家庭,甚至是失去双亲的家庭,使他们心里的苦乐无处诉说,有问题时也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与解决,从而很容易形成心理问题。

4.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自尊心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使部分学生产生偏激的思想或行为。如对教师与家长的管束不满,出现顶撞行为,更有甚者,只讲哥们儿义气,动不动就打抱不平而把小纠纷酿成打架斗殴的大事情。

四、转化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一)调查了解,找准心理症结

通过个人访谈、家访,或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宿舍管理员,了解寄宿“问题生”的情况和心理表现,分析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二)对症下药,制订科学方案

在充分了解每一例“问题生”的特点后,制订具有针对性的转化实施方案。为每一个“问题生”建立一份跟踪档案,及时掌握并记录他们的变化。

(三)设立心灵小屋,点亮心灯

以校心理咨询室为依托,与“问题生”进行心灵沟通。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尊重信任“问题生”,唤起其自尊心。二是让真诚的爱感染“问题生”。像自己的子女或是兄弟姐妹一样,去呵护他们本来善良的心。三是推心置腹地与“问题生”谈心。

(四)家校联合,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作为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面对的大部分是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学生教育不太重视的家长群体。因此,要注重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五)让校园广播打开学生的心门

心理咨询室与校园广播室合作,在每周四设立专题为“健康心灵”的校园心理健康广播。分设三个栏目:“心情故事”通过学生来信,分享学生在学习和交往过程中的故事;“心理航道”主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心理保健知识;“心灵美文”通过播放与心理教育有关的文章,给予学生心灵的启迪和人生的感悟。让学生通过广播,真切领会到只有保持健康的心理,才能以自信、乐观的心态战胜挫折,迎接美好的明天。

总之,对于中学生,尤其是住宿的中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素质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在农村寄宿制学校,配备专职的心理教师,可以说是教育管理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覃志方.肇庆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J].现代康复,1999(3):793-794.

[2] 郑利丰.中国学生心理卫生情况调查[J].中国校医,2000(4):294-295.

[3] 张柏芳,宋娟.广州某校住宿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校医,2007(4):404-405.

[ 责任编辑 李爱莉 ]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生个案分析思考
从“粗暴”到“温柔”的改变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德育之花让“问题生”转变为“希望生”
班级管理中的学生心理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