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韩非子外交思想的研究

2017-10-19何花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2期
关键词:韩非子内政武力

何花

[摘 要] 在春秋战国群雄并起、各方争霸的历史背景下,韩非子提出了很多关于外交的思想、思维和论述,其中虽然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和程度所限,但其中闪烁的外交智慧、蕴含的外交手段、阐释的外交策略仍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关 键 词] 韩非子;外交思想;内政

[中图分类号] K2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97-01

一、韩非子主张强国应当采取武力外交的思维

在国家治理强调法度的同时,韩非子提出了在外交上采用武力的思想。韩非子认为,国家并没有恒久的强大与弱小之分,对法治坚决奉行贯彻和实施的国家往往就会比较强大,而不施行法治或者对法治的执行贯彻不彻底的国家往往就比较弱小。而武力外交实施的前提就应当是法纪有度的强大国家。在外交思想的阐述上,韩非子认为当时各个国家都在进行土地和人口的征伐与掠夺,如果仍旧企图用道德去说服别人、实现国家的称霸既是不可取的,更是不现实的。同时,韩非子并没有完全否定仁义道德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讲究国家的治理应当坚持法治为主,道德为辅,道德应当是国家治理中无法替代的重要一环。韩非子强调武力在国家外交中的作用,那就是御敌于外。但韩非子并没有一味地对武力进行盲目鼓吹,认为武力的使用应当是不得已而为之,充其量只是国家维护自身利益进而实现整个战争统一的有效手段。

二、韩非子主张应当强化内政在外交上的后盾作用

韩非子认为,内政是外交“话语权”最基本的保障,只有国家内部团结稳定、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各项内容有法有序,国家才能在外交上不被别人“看轻”。韩非子认为一味地注重外交,而不注重内政,势必会让国家在发展上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国库拮据、民生凋敝、内部矛盾重重。如果在外交上难以拿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始终会处于不利的地位,甚至可能受到其他国家的排挤与打压。搞不好内政而去搞外交,必然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思维,最终换来的必然是外交上的失败与耻辱。在内政上,韩非子对于当时“重农抑商”的国家方略进行了驳斥和辨析。他认为,农业固然是国家中最核心的命脉,但商业的发展可以让人民互通有无,能够让每一个人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岗位上提升生产的效率,这样整个国家才能够更加殷实富足,不仅能够给外交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而且对于外交中的对外贸易往来也非常有裨益。韩非子还认为国家不应当采取封闭、保守的治国策略,在文化上、经济上提倡不同国家之间加强往来,从而为外交的开展营造“双赢”的环境与条件。

三、韩非子主张应当采取阴谋外交的策略

在外交中,必然有外交政策的实际谈判者和执行者,而在韩非子当时所处的封建国家中,大臣则是这一任务的担当者。韩非子认为,在外交中能够基于国家的整体利益进行考虑并实施策略的大臣是贤能的忠臣,而在对外交往中依旧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对国家与人民的利益置之不顾则是奸恶的佞臣。韩非子主张,忠臣在外交中会对本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对他国则是一种“不利”,而佞臣的作用常常是对本国不利,而对他国有利。因此,在外交中应当重用本国的忠臣与国外的佞臣,特别是对于国外与其君主有着极大矛盾的大臣,要充分利用,作为施展外交政策的切入点,将他国君主与佞臣之间的矛盾作为外交政策的突破口,用一己之利而攻彼国之不利。韩非子还十分注重外交政策中“谋略”的运用,即一切外交谋略的筹划和确定的基点都应当使本国的实力得到增强而使其他国家的实力受到削弱。比如,韓非子针对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之间在外交上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实力不同,在外交中的地位就会有着极大的差异,在外交政策的选择上应当充分地运用谋略,来完成外交的使命与责任。

四、韩非子主张在外交中君主应当拥有“独裁权”

韩非子认为,在外交策略和谋略的采用上,往往在大臣之间会产生极大的分歧,有时是基于国家大义与个人小义而产生的,有时是基于国家的不同利益考慮的,特别是在国家形成内部派系斗争、朋党林立的情况下,大臣的上疏往往会体现提升自己而打压政敌的特点,很多情况下,大臣对于君主外交的选择就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长此以往,可能会造成国家利益的受损,有时还会造成“君弱而臣强”的不利局面,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君主对外交政策进行独裁和专治,对大臣就外交政策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乾纲独断”,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君主的地位和权力而抑制臣下权力,与私欲甚至朋党集团利益的膨胀,进而确保在外交中国家的利益始终是最重要的基点和最鲜明的导向。韩非子还主张,君主在行使外交决策的“独裁权”上应当充分把握灵活的原则,时而此,时而彼,根据国家之间发展形势的变化和国家之间实力的消长对比以及国家的地缘关系、政治交往关系等的变化而进行及时的变更和调整。一方面能够保证外交策略的实施始终按照国家利益的取向进行抉择,另一方面,可以让其他国家摸不清本国外交的规律与动向,在对外交往中往往能够赢得更好的战略地位和更多的战略主动权。

参考文献:

[1]蔡新德.论先秦韩非子外交观[D].吉林师范大学,2006.

[2]张勇.探析韩非子与马基雅维利外交思想[J].滨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8).

[3]孙学峰,杨子潇.韩非子的国家间政治思想[J].国际政治科学,2008(2).

猜你喜欢

韩非子内政武力
鲁人徙越
韩非子说“言”
滥竽充数
自卫权延伸视角下的跨境武力反恐问题
战国中山“图存”与“争雄”之史迹考述
由岳飞之死看南宋高宗时期的内政与外交政策
三人行
项羽“非战之罪”辩
中华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