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成性评价在卓越医师班级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10-19冯星杨小平周源刘英姿罗宜孝郑郁夏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2期
关键词:药理学临床评价

冯星 杨小平 周源 刘英姿 罗宜孝 郑郁 夏娟

[摘 要] 在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中,对评价模式的探讨始终是一个热点。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是临床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传统的闭卷笔试较为局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考核方案,并运用于学校卓越医师的教学当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关 键 词] 形成性评价;药理学;高校教育改革;卓越医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38-02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并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在医学课程中,它以生理、生化及病原微生物学等为基础,也是为临床实践服务的桥梁学科。同时,药理学也是临床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業基础课,内容多而且繁杂。药理学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授予,更多的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能够胜任临床医学工作的专门人才。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2012年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而提出一项人才培养改革模式。我校从2013年开始从临床医学专业的新生中选拔组成了卓越医师班。

以往考试一直沿用传统的闭卷笔试,以书本为标准,知识较为局限。这种考试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尤其对于基础相对较好的卓越医师班学生。新时期的临床医学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过硬的药理学基本技能和一定的临床咨询能力,为此本课程组改革了考试考核方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建立了一套独特的药理学基础形成性评价体系,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

一、对形成性评价的正确理解(形成性评价与使用形成性方法的终结性评价)

对形成性评价及其反馈策略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教育评价领域深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实践证明,国内教育理论学者和一線教师逐渐重视对形成性评价的研究,但在教师如何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等相关问题上却较少。事实上,反馈是形成性评价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对形成性评价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这一概念源自20世纪30、40年代兴起的认知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哲学家斯克里芬1967年在他的《评价方法论》一书中提出,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首先将这一评价方式引入课堂教学。1990年以后,国外的许多学者开始重视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的影响。不同于过去以最终的闭卷考试为依据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更注重学生的进步情况。我们学校虽然采取了形成性评价这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成绩,但往往评价内容简单,流于形式。因此,在药理学教学中试图引进几种新的评价方式,通过在卓越医师班的实践,对学生的进步情况进行更为客观、全面的评价。

二、卓越医师班级药理学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可采用的形式探讨

(一)课程设计

在现有的药理学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往往是由教师来完成的,而随着教学教育模式的多元化,促进了课程建设的进一步深化,达到学以致用、增强药理学课程活力的目的,药理学的课程设计势必要实施多元化的分化。课程设计的过程可让学生适当参与,如一些小的章节(血液、消化、呼吸、子宫系统药物),涉及学生熟悉的生理、病理学相关知识,而且有关药物作用机制的内容不多,可让学生自行预习,然后根据其易于理解的程序和方式将原有的知识和新知识相联系,并对一些熟悉的临床药物在网上或相关文献中进行查询,分析其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制定符合我校药学特色专业建设的课程体系,在药学专业学科中开展试点并逐步推广。

(二)英文资料学习

药理学的学习和科研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将学习内容局限于对一本教科书甚至是知识要点的掌握,更不能将学习目标设定于期末考试的过关。药理学的学习必须大量阅读相关资料和经典著作,在掌握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前提下了解一些药理学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目前的药理学学习资料有很大一部分是英文原著或英文文献,因此,在学习药理学的过程中适当阅读一些英文经典原著及影响较大的杂志上发表的英文相关文献非常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个人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挑选出一些和课本中内容相关或较为经典的药理学英文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并对该段内容写一个类似于摘要的小总结,以提高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了解药理学的学科发展动态。教师可以对学生写的小总结进行评分,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三)PBL教学

传统教学法即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简称LBL),是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学教授Barrows首创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3]。药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其中又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比较适用于这一教学方法。例如,在心血管系统药物的教学中,由于生理学中心血管生理是重点内容,所以可以采取PBL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可采取分组讨论,教师观察各组学生的讨论热情、对学过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各组得出的结论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分。

(四)学习汇报

学习汇报是除考试和实验之外较为直接有效的一种评价途径。在药理学中,有些小的章节难点较少(如血液、消化、呼吸、子宫系统药物及自体活性物质),或者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对其名称和用途比较熟悉(如解热镇痛抗炎药及抗生素)。在这些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可提前布置课外作业。学生分组后,通过网络或查询相关书籍获得相关知识,并尽量将临床上现用的药物名称及商品名列举出来,制作成PPT在课堂上汇报。教师对每组学生查询资料的全面程度、PPT制作的完善程度及现场表达的清晰程度作出评价。

(五)融会贯通

药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等学科密切相关,而学生在学习药理学时已经学习过以上基础学科的知识,因此,和基础学科关系较大的章节可通过提问或让学生到黑板上填空的方式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融会贯通的能力。如,利尿药的教学中,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肾小球、各段肾小管的简图,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出各段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及比例,通过让学生回忆生理学中终尿占原尿的比例诱导其思考利尿药的作用环节,然后通过各段肾小管重吸收物质的能力大小总结出三种不同效能的利尿药,最后结合书本和利尿机制学习各类利尿药的作用特点及不良反应。通过这种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方法,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复习过去的知识中有兴趣地学习现有知识,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其作出评价。

(六)课堂讨论

对于药理学中的一些重点章节或是临床上需谨慎使用的药物,教师可在课堂中讲解完相关知识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以中枢神经系统用药中的镇痛药为例,可以通过一个临床病例让学生对镇痛药的临床应用加以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药物的成瘾性和戒断症状等问题,并就如何提高癌症患者晚期生活质量展开简单探讨。在此讨论中对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行评分。

(七)小论文

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应该初步掌握书写论文、综述的能力。而药理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与临床密切相关,要学好药理学,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临床和基础医学知识。因此,在药理学课程将要结束时,可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某一系统的藥物发展现状、某一新的药物作用靶点或药物作用机制撰写一篇综述性质的小论文,并要求参考文献篇数在15~20篇。教师可根据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和综述观点的新颖性作出评价。

三、体会

以上我们讨论了几种现阶段可能开展的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将这些方法融入药理学的教学中,强调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以及被评对象的自评,可弱化考试这种一次性的考核在评价学生能力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学习的弱点并改进学习方法,不进行评级,不产生令学生精神紧张的与成绩方面的联系。通过平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观察和分析,对学生的进步程度进行客观和全面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4]

随着各种教学方法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内和国际高等院校之间相互交流的不断加深,将会出现更多更有效、客观的指标用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成绩更真实地反映其能力,如在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让学生课下阅读一些英文教科书,为将来查阅英文文献、进行国际交流打下基础。我们也将继续深化改革现有的药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Beverley Bell,Bronwen Cowi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Science Education[J].Science Education,2001(5):536-539.

[2]斯蒂芬·沙皮伊,简·沙皮伊.用好形成性评价[J].郑迅,译.基础教育参考,2008(9):45-47.

[3]張勇,胡莹莹.CBL与PBL在药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探索[J].药学教育,2015,31(3):40-43.

[4]赵铭锋,吴淑华,刘鲁英.形成性评价在基础医学规模化班级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5):28-30.

猜你喜欢

药理学临床评价
学习迁移理论在“药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布鲁纳理论在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药理学教学中“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初探
药理学“慕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