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2017-10-19蔡玲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8期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

蔡玲玲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方法 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4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颈椎牵引治疗, 研究组采用颈椎牵引、温针灸夹脊穴、中药热敷、中药内服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疼痛评分。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 可快速缓解疼痛, 值得推荐并应用。

【关键词】 中医;综合疗法;神经根型颈椎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8.076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逐年递增, 且趋于年轻化, 给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诸多研究报道指出, 中医综合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上可获得良好的疗效[2-6]。基于此, 本文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筛选出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

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展开研究,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筛选出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均经颈椎X线片、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证实, 满足2008年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确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以及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7]。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42例。对照组:男22例, 女20例;年龄42~81岁,

平均年龄(56.6±8.3)岁;病程1个月~10年, 平均病程(23.7±

32.5)个月。研究组:男21例, 女21例;年龄42~80岁, 平均年龄(56.4±8.6)岁;病程1个月~10年, 平均病程(23.5±

32.4)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用颈椎牵引治疗:运用DYY-3微电脑多功能颈椎治疗仪进行A型持续牵引, 重量5~10 kg, 1次/d, 15 min/次, 2周1个疗程。

研究组采用颈椎牵引、温针灸夹脊穴、中药热敷、中药内服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①颈椎牵引:操作方法同对照组。②温针灸夹脊穴:患者体位为俯卧位, 常规消毒针刺部位, 选取病变颈椎节段及其上下椎节两侧的夹脊穴, 应用1.5寸

毫针, 进针后以患者有麻胀触电感为宜;点燃6根6 cm长的艾条, 放在艾盒中置于颈夹脊穴桑, 艾条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宜, 另视患者灼痛感调节艾盒距离;2次/d, 5 d为1个疗程, 共治疗3个疗程。③中药热敷:自拟药方, 成分包括当归、桂枝、宽筋藤、两面针、三棱、泽兰各60 g, 乳香、没药、羌活各30 g, 红花、细辛、川乌各20 g, 研制成粉, 加白米醋500 ml混匀, 纱布包裹, 笼蒸20 min, 放凉, 常温时放于患处皮肤热敷1 h, 2次/d, 1剂/3 d, 共治疗10 d。④中药内服:自拟药方, 成分包括黄芪、葛根、鸡血藤、丹参各30 g, 片姜黄18 g, 当归尾、桂枝各13 g, 全虫8 g, 甘草6 g, 蜈蚣1条, 加黄酒50 ml, 1剂/d, 加水煎熬, 取汁300 ml, 分2次服用, 共治疗10 d。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判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肌力正常, 颈椎和肢体功能恢复正常, 可正常劳作;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肌力、颈椎与肢体功能明显改善, 可进行一般劳作, 但劳累时有轻微不适;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肌力、颈椎与肢体功能有所改善, 劳作稍受影响, 劳累时有明显不适;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或病情加重[8]。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 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 0分为无痛, 1~3分为轻度疼痛, 4~6分为中度疼痛, 7~10分为重度疼痛[9]。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因颈椎病变造成椎体增生压迫或增生物对颈椎邻近组织造成长时间刺激所致;也可因劳损诱发局部损伤性炎症, 造成组织水肿、粘连而压迫颈神经根[10, 11]。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颈部酸痛、活动不便、上肢麻木等, 发作时间通常为晨起、过度劳累、姿势不对、寒冷刺激, 对生活与工作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神经根型颈椎病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释放乳酸等致痛物质, 因此患者的临床症状以疼痛最为明显。

在中医学中,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痹症”、“筋痹”等范畴, 其发病因素主要为局部经络阻塞, 气血运行不顺, 经脉失荣, 治则为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舒筋荣骨, 颈椎牵引+温针灸夹脊穴+中药热敷+中药内服的中医綜合疗法可发挥良好疗效[12]。本研究结果也显示,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且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说明研究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提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单纯颈椎牵引治疗。

综上所述,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 可快速缓解疼痛, 值得推荐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于杰, 朱立国, 洪毅,等.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与长期随访.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6(9):11-13.

[2] 牛明镜, 王顺云.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7例. 中医正骨, 2012, 24(3):61-62.

[3] 罗强, 宋敏.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0(1):38-40.

[4] 于杰, 朱立国, 李俊杰,等.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后肩臂疼痛症状复发率的临床研究. 北京中医药, 2013, 32(12):885-888.

[5] 苏赐明, 黄锦军, 雷龙鸣.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 湖南中医杂志, 2013, 29(9):81-82.

[6] 叶波. 补肾活血汤联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中医药信息, 2013, 30(3):100-101.

[7] 丁满飞, 任晓东, 张向梅.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世界中医药, 2015(a01):473-474.

[8] 刘渝松, 郭剑华, 马善治,等.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300例观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 32(4):326-327.

[9] 杨浩峰, 李兴国. 中医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近况. 世界中医药, 2015(a01):492-493.

[10] 陈忻, 朱立国, 于杰,等. 中医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曲度变化的影响. 北京中医药, 2014, 33(4):280-282.

[11] 陈炽祥.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临床观察. 河北中医, 2013, 35(10):1451-1452.

[12] 赵艳, 曹东波, 伍梅芳. 中医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 医学信息, 2015(42):50.

[收稿日期:2017-06-09]endprint

猜你喜欢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
颈痹汤联合手法以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
健身气功八段锦结合针刺和火罐治疗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正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