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三七桃红汤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2017-10-19刘菲任天赋卢文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8期
关键词:下肢骨折

刘菲 任天赋 卢文梅

【摘要】 目的 观察应用自拟三七桃红汤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

下肢骨折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50例。治疗组应用自拟三七桃红汤治疗, 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控制率为88.0%, 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組患者临床控制率为84.0%, 治疗总有效率为98.0%。两组患者临床控制率、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七桃红汤与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效果相当, 但三七桃红汤使用方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三七桃红汤;下肢骨折;静脉血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8.075

下肢骨折是骨科疾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 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造成, 影响肢体活动, 使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给患者带来极大地病痛。从解剖学和生物学观点看, 下肢主要为负重和行走功能, 治疗中要求骨折满意复位, 尤其对关节内骨折, 应尽量采用手术切开复位, 手术治疗可使骨折复位满意, 但也需预防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观察本院2016年4月~

2017年3月期间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100例, 比较研究三七桃红汤与低分子肝素钠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入选100例患者均为本院骨科疗区于2016年

4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X线片及CT检查确诊, 符合第8版《外科学》下肢骨折[1]诊断标准。其中股骨颈骨折19例, 股骨转子间骨折43例, 股骨干骨折14例, 胫腓骨骨折24例。纳入标准:单纯下肢骨折患者, 术前检查未发现有下肢血栓形成, 符合中医《骨折治疗的AO原则(第2版)》诊断标准, 病情稳定, 病程中无其他并发症, 1个月内未参加其他药物研究。排除标准:排除复合伤患者、术前长期应用抗凝药物、骨折合并下肢血栓形成、合并其他疾病、药物过敏或不能耐受中药治疗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50例。治疗组患者股骨颈骨折7例, 股骨转子间骨折29例, 股骨干骨折4例, 胫腓骨骨折10例;对照组患者股骨颈骨折12例, 股骨转子间骨折14例, 股骨干骨折10例, 胫腓骨骨折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 有下肢骨折手术治疗适应证, 且患者及家属同意手术治疗并在手术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经完善术前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治疗组术后应用自拟三七桃红汤中药汤剂, 三七10 g、桃仁30 g、红花15 g

三味中药免煎颗粒调水冲服, 1剂/d。对照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单位皮下注射, 1次/d, 常规抗凝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半个月, 服药结束后随访3个月, 根据术后恢复情况, 以患肢肿胀程度、有无疼痛及功能活动作为主要观察指标, 并在治疗前、治疗后、随访结束后检查出凝血时间、血浆D-二聚体测定、多普勒超声等相关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1. 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12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诊断标准和病情判定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分4级, 临床控制:临床未见患肢疼痛症状及肿胀体征, 功能活动良好, 超声未见血栓形成;显效:临床未见明显患肢疼痛症状及肿胀体征, 功能活动好, 超声未见明显血栓形成;有效:患肢有疼痛症状及肿胀体征, 功能活动尚可, 超声见轻度血栓形成;无效:临床见患肢有明显疼痛症状及肿胀体征, 功能活动差, 超声可见患肢血栓形成。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控制44例, 显效3例, 有效1例, 无效2例, 临床控制率为88.0%, 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临床控制42例, 显效4例, 有效3例, 无效1例, 临床控制率为84.0%, 治疗总有效率为98.0%。两组患者临床控制率、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下肢静脉血栓分为浅静脉血栓和深静脉血栓, 浅静脉血栓一般可在

1个月左右消失, 通常不会导致严重并发症, 仅个别患者发展为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 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手术成功率, 是临床重点要解决的问题[2-5]。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要求围手术期注意心肺功能监护并及时补液, 避免脱水增加血粘度;手术操作准确迅速、避免静脉内膜损伤 [2, 6], 规范使用下肢止血带;术后抬高患肢, 鼓励患者早期主动活动足趾、尽早下地活动;术后常规采取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抗凝, 抑制血栓的形成[3, 7-10];使用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作为机械性的预防措施, 促进下肢血液静脉回流;术后常规B超检查, 一旦发现血栓, 积极抗凝治疗并规律复查。本科作为省级重点专科, 临床中发现在预防性治疗疾病时, 确实能起到提高疗效的作用, 通过查询国内外资料和临床观察, 遵循“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则, 本科主张以活血化瘀为主, 同时兼顾补气益血、通便导滞、顺气化痰, 应用三七桃红汤治疗。三七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桃仁有活血祛瘀之功效;红花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效。本方以三七为主药, 重在活血化瘀, 发挥中医中药优势, 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静脉血栓形成。

本研究治疗发现, 应用自拟三七桃红汤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通过中药汤剂干预, 具有活血化瘀功效, 可达到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本汤剂仅三味中药, 使用免煎颗粒调水冲服, 使用方便, 有效减轻治疗费用, 同时减轻西药治疗需要化验检查和静脉超声检查及结果分析所带来的工作负担,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 汪建平. 外科学. 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673-703.

[2] 王晓, 张迪, 于成. 低分子肝素钠在骨科病人中的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 23(9):4827.

[3] 郝建彬.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华法林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5, 32(5):581-582.

[4] 刘桂杰, 关涛. 三七粉防治老年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体会. 中国中医急症, 2009, 18(2):296.

[5] 杨晓炼. 下肢骨折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59):215.

[6] 谈晓芳, 徐群, 何斐英,等.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8):618-620.

[7] 杨济. 下肢骨折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 中国骨伤, 2001, 14(9):555-556.

[8] 王秀芳, 于文秀. 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7):924-925.

[9] 马锁坤, 李强, 高建明,等. 下肢骨折术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 15(3):189-191.

[10] 张福明, 孔祥瑞, 刘德政,等. 低分子肝素钙防治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86例. 中国药业, 2010, 19(11):57.

[收稿日期:2017-06-12]endprint

猜你喜欢

下肢骨折
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研究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下肢骨折术后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药外敷配合接骨丸内服治疗下肢骨折的效果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综合护理对下肢骨折卧床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复杂下肢骨折的护理体会
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