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塘培育杂交黄颡鱼寸片鱼种实用技术

2017-10-19张继业胡福良

中国水产 2017年10期
关键词:鱼病虫病池底

文/张继业 胡福良 郑 琴

池塘培育杂交黄颡鱼寸片鱼种实用技术

文/张继业 胡福良 郑 琴

苗种培育是成功养殖杂交黄颡鱼的关键环节之一,杂交黄颡鱼鱼苗培育到寸片(3cm)鱼种约需要20天,现在从池塘条件、池塘消毒、鱼苗放养、管理、常见鱼病及其防治这几方面来介绍给大家。

黄颡鱼——又名黄辣丁、黄角丁、黄骨鱼、黄沙古等,为鲶形目,鲿科,黄颡属,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天然条件下常以小鱼、浮游动物、螺蛳、昆虫为食物。其习性为温水性鱼类,可在0℃~38℃生存,最佳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5~9.0,最适PH值为7.0~8.4,水中的溶解氧是3mg/L以上生长正常,低于2mg/L出现浮头,低于1mg/L窒息死亡。

近几年由于养殖生产的需要,黄颡鱼新品种不断优化,尤其是四川省眉山市创富渔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培育的杂交黄颡鱼因长势快,规格整齐、耐长途运输、耐暂养、产量高、易起捕、病害少、饵料系数低等优点深受全国广大养殖户、运销商、经销商青睐。苗种培育是养殖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杂交黄颡鱼鱼苗培育到寸片(3cm)鱼种约需要20天,其主要技术为:

一、池塘条件

1.池塘面积宜为2亩~10亩,水深为1.2m~2m,池底平坦,淤泥深度小于10cm,池底和池壁无杂草,独立进排水。

2.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淡水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

二、池塘消毒

1.有条件的,冬季排干池塘,将池底淤泥晒干、晒裂。

2.鱼苗放养前15天~20天,保持池底被水淹没10cm水深,每亩全池泼洒生石灰40kg~50kg,3天内不进新水。

3.鱼苗放养前3天~10天,用60目网箱过滤加入60%的不含蓝藻的池塘老水,加入40%的新水,水深控制在0.6m~0.8m,每亩泼入复合肥1.5kg~2.5kg,光合细菌2.5kg~5kg。

三、鱼苗放养

1.放养方式。单养。

2.放养时间。当池水无毒性,轮虫达到高峰期的时候,是放养鱼苗的最佳时机,宜选择早上或晚上放养。

3.放养密度。亩放养杂交黄颡鱼水花20万尾~30万尾。

4.放养地点。选择池底平坦、无淤泥、池壁较倾斜的地点放养鱼苗。

5.放养操作。鱼苗放养前2h开启增氧机且保持24h。本地购进的鱼苗,经逐渐调节水温差小于2℃后放养。经长途运输的鱼苗,宜在小水泥池中暂养1天~2天后,再调节水温差小于2℃后放养。

四、管理

1.增氧。在放养鱼苗地点离池底约0.3m均匀安放3个~5个充气石,用小型鼓风机持续充气。

2.聚焦浮游动物。在放养鱼苗地点的上方距水面0.5m~0.8m处安装一盏60W的白炽灯,一般晚上开灯,如果聚集在一起的虫子过多,应及时关灯。

3.饲料与投喂。当池塘中的浮游动物明显减少时,及时投喂粗蛋白质含量40%以上的专用膨化饲料的粉料,日投喂6次,10天后逐步过渡到投喂粒径0.3mm的专用膨化饲料,日投喂4次。

4.水质管理。适时少量加水,保持水体透明度在25cm~30cm。随着鱼体的生长,逐渐加深池水。不宜直接加入井水。

5.巡塘。每日巡塘3次以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常见鱼病及其防治

杂交黄颡鱼寸片鱼种培育阶段常见的主要鱼病有三种。

1.气泡病。刚放入池塘的鱼苗误吞食氧气泡所致,一旦发现鱼漂浮在水面,腹腔内或体表内有圆形发亮的泡,即发生了气泡病。采取全池泼洒泥浆加少量食盐的办法处理,也可在食台上方蔽阳。

2.车轮虫病。鱼苗放养7天后要重点预防车轮虫病的发生。可全池泼洒专用药物预防。

3.小瓜虫病。水质清瘦的池塘易发生小瓜虫病,可用原虫膏等专用药物治疗。

作者单位: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农业局

猜你喜欢

鱼病虫病池底
南美白对虾养殖孢子虫病频发,实战派专家的五点预防建议
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震撼!屈老师第六期渔医培训班座无虚席,“一滴水诊断鱼病”新增内容惊艳全场
超长水池温度应力分析及探讨
高温天气水产养殖池塘如何防“底热”
要注重防控2019年春季鱼病的再度暴发
规模场奶牛新孢子虫病感染调查
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游白沙坡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