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配合饲料与生物活饵养殖松江鲈鱼的对比试验

2017-10-19张飞明张友良巩广伟谢志强张云平顾春新高桂明

中国水产 2017年10期
关键词:饵料规格人工

文/张飞明 毕 详 张友良 巩广伟 谢志强 张云平 顾春新 高桂明

利用配合饲料与生物活饵养殖松江鲈鱼的对比试验

文/张飞明 毕 详 张友良 巩广伟 谢志强 张云平 顾春新 高桂明

料养殖提供参考。

上世纪80年代后松江鲈鱼濒临灭绝,1994年被列为国家Ⅱ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为恢复这一珍贵生物资源,相关学者开展了大量松江鲈鱼人工繁养殖技术的研究。上海市松江区水产良种场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松江鲈鱼人工配合饲料的筛选与投喂试验,并取得重大突破,本试验进行配合饲料与生物活饵的松江鲈鱼养殖效果比较,旨在为开展松江鲈鱼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提供参考。

松江鲈鱼又名四鳃鲈,为海水育苗、淡水育肥的洄游性鱼类,因肉嫩味美,营养丰富,位列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首,上世纪80年代后濒临灭绝,1994年被列为国家Ⅱ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为恢复这一珍贵生物资源,相关学者开展了大量松江鲈鱼人工繁养殖技术的研究。目前,松江鲈鱼人工养殖主要投喂其适口天然饵料——活虾、活鱼等,但活饵成本高、供应难、不易储存,严重制约了松江鲈鱼的规模化养殖。人工配合饲料由于利用率高、营养全面、生产可控、易储存等原因被广泛应用于肉食性鱼类的养殖中,如加州鲈、鲟鱼等,松江鲈鱼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技术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上海市松江区水产良种场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松江鲈鱼人工配合饲料的筛选与投喂试验,并取得重大突破,本试验进行配合饲料与生物活饵的松江鲈鱼养殖效果比较,旨在为开展松江鲈鱼人工配合饲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环境

试验在隔热良好的全封闭工厂化养殖车间内开展,试验池为2个12m×5m×0.7m的水泥池,每池均配备同面积生物过滤池,养殖水体经净化处理和紫外线杀菌后,通过气提方式流回试验池。淡水水源采用消毒、沉淀、曝气后的井水;海水用盐卤加淡水配制,经检测合格后使用。

2.试验鱼来源

试验苗种均为我场自行培育,生长过程为苗期(1日龄~14日龄)、变态期(15日龄~30日龄)、淡化期(31日龄~45日龄)和淡水商品鱼养殖阶段,苗期和变态期为海水培育,全程投喂卤虫。4月15日, 30日龄的幼鱼变态完成开始水体淡化,据我们前几年的试验结果,此时人工配合饲料的驯化成功率最高。试验开始,我们按同一标准从同一苗种培育池挑选出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色正常的10000尾幼鱼均放两个试验池,其中,池1为配合饲料组(1组),池2为生物活饵组(2组)。

3.试验时间

试验时间为4月15日至11月30日,12月松江鲈鱼开始进入海水培育,转入性腺发育阶段。

4.饵料来源

1组全程投饲不同粒径全熟化微囊缓降饲料,沉降速度1.5cm/s~1.8cm/s,营养组成为粗蛋白≥50%,粗脂肪≥10%,粗纤维≤3%,粗灰分≤16%,水分≤10%,总磷≥1.5%,赖氨酸≥2.8%。2组先后投喂卤虫、枝角类和不同规格的虾苗、虾种;卤虫为外购卤虫卵自行孵化,枝角类为室外池塘捕捞而来,卤虫卵与枝角类消毒后使用,青虾大部分为我场自产,并以外购作为补充,通过镜检确保无寄生虫后投入使用。

5.饵料投喂

1组:放养后一周为配合饲料驯化关键阶段,我们选用沉降速度适中的缓降型微囊饲料,利用气石充气翻动水体,使饲料由垂直沉降变成水平移动+垂直缓降,造成人工活饵使松江鲈鱼抢食,诱食效果显著。驯化期间每日投喂4次,驯化成功后每日投喂2次。根据鱼体规格调整饲料粒径,投饲量视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以70%~80%鱼吃饱为准,并做好投饲记录。

2组:试验开始时以卤虫为主,进入5月份淡化结束转投枝角类,卤虫与枝角类每天投喂2次,6月至11月份投喂青虾,青虾每天投喂1次。卤虫投喂密度保持在8/mL~10个/mL,枝角类与青虾的投喂量以第二日少量剩余为标准,青虾规格根据松江鲈鱼规格合理调整,并做好投喂记录。

6.日常管理

在养殖期间,保证室内环境安静,避免外界干扰。每天及时吸出残饵及死虾,有死鱼及时捞出并统计数量。试验期间全程开启内循环过滤净化系统,紫外线灭菌设备在夜间开启,每天测量水温,检测水质,保证水质达到养殖标准。放养时及之后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对两个试验组随机捞取30尾进行抽样称重。

7.数据统计与分析

根据养殖过程中测定的原始数据,计算出两组松江鲈鱼的成活率、增重、相对增重率和饵料系数等指标。根据市场价格,计算出养殖过程中的电费、饲料费、人工费和租赁费等成本,测算出两个试验组单位质量下松江鲈鱼的养殖成本。

成活率(%)= N2/ N1×100%

增重(g)= W2- W1

相对增重率=(W2- W1)/ W1×100%

饵料系数=F /(W2-W1)

其中:N1——试验开始鱼数量;N2——试验结束鱼数量;W1——试验开始鱼重量;W2——试验结束鱼重量;F——投喂饵料量。

二、结果与分析

经过230天的养殖试验,结果见表1

表1.两个试验组养殖效果情况

1.成活率

至11月底,1组共收获松江鲈鱼商品鱼3847尾,成活率76.9%,组2共收获3615尾,成活率72.3%,配合饲料组高于生物活饵组。从表1及图1可知,1组死亡量主要集中在4月、5月(705尾)和7月、8月(277尾),分别占总死亡量的61%和24%。2组死亡量同样集中在4月、5月(477尾)和7月、8月(637尾),分别占总死亡的34%和46%。我们认为4月、5月两组死亡量大的共同原因是放养筛选试验鱼时幼鱼应激反应和操作擦伤所致,不同原因是1组要经过生物活饵到配合饲料的驯化,经统计,至4月底驯化成功率为87.6%,驯化不成功的幼鱼鱼体消瘦,体色发黑,至5月上旬逐渐死亡殆尽;而2组不需食性转化,只需在生物活饵间更换,驯食成功率相对较高,导致2组在4月、5月死亡量相对较低。而7月、8月两组死亡量大的主要原因是松江鲈鱼不耐高温所致,水温超过26℃后应激反应强烈,主要表现为摄食行为明显减弱、鱼体消瘦、抗逆力下降,但此时1组鱼体相对规格大、体质好、抗逆力强,导致1组较2组在7月、8月死亡量明显偏低。养殖后期,两个试验组死亡量均很小。

图1.两个试验组死亡数量变化情况

2.增重与相对增重率

由表1和图2可知,1组体重0.2g长到49.3g,平均日增重0.21g,2组体重由0.2g长到29.6g,平均日增重0.13g,前者是后者的1.62倍。从整个生长过程来看,松江鲈鱼在4月~5月份生长较慢,方差分析显示两组鱼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6月份水温适宜,生长较快,体重开始出现差异,且差异显著(P>0.05);7月~8月份为高温期,松江鲈鱼应激反应较强,生长较慢,但两组鱼的体重差距仍在拉大;9月~11月份为主要生长期,同时体重差距越来越大,我们认为是配合饲料较单一生物活饵营养更为全面所致。从养殖后期体重的均匀度(离差)来看,虽然1组体重比2组高出很多,但离差反而较低,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是活饵的规格不容易掌握,幼鱼的竟食能力也不同,造成不同规格鱼的进食情况差异较大,生长不均;而配合饲料颗粒规格一致,粒径更换平稳可控,适口性好,试验鱼生长均匀。

图2.两个试验组体重变化情况

为了观察两试验组的生长速度,我们还测算了月相对增重率,由表1和图3可知,两组试验鱼的月相对增重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生长高峰均出现在高温前后的6月和9月,这说明水温是松江鲈鱼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养殖前期1组快速增重我们认为是配合饲料营养均衡所致,养殖后期增重略低于2组,可能是其已基本长成,体内养份逐步转入性腺发育,生长速度放缓。(见图3)

3.饵料系数

两个试验组饵料投喂情况及饵料系数见表1及表2,1组共投饲配合饲料715.5kg,2组先后投喂卤虫2.4kg、枝角类7.8kg、青虾619 kg,合计投喂生物活饵629.2kg,两个试验组饵料系数分别是3.79和5.94,这说明松江鲈鱼对该配合饲料的利用率高于生物活饵,且具有不错的选择性。

表2.两个试验组饵料投喂情况

4.成本核算

两个试验组的饲料成本见表3,总养殖成本见表4,1组饲料成本为30051元,养殖总成本为82285元;2组饵料成本为40504元,养殖总成本为92738元;单位鱼增重的养殖成本,前者为436.1元/kg,后者为874.9元/kg,配合饲料组的单位养殖成本约为生物活饵组的50%。

表3.两个试验组的饲料成本表

图3.两个试验组相对增重率变化情况

表4.两个试验组总养殖成本表(元)

苗种费:放养苗种按每尾2元计,5000尾×2元/尾=10000元,

电费:按每池全程开启1台2.2kw气泵计,2.2kw×24h×1元/度×230天=12144元,

人工费:两试验池专人负责,按月报酬5000元计,5000元/月×7.5月/2=18750元,

租金:按0.4元/m2/天、每池120m2(加过滤池)计,120m2×0.4元/m2/天×230天=11040元,

什支:药物、工具、维修等,按每池300元计。

三、讨论

我们曾利用虾糜等静态生物饵料进行养殖,经驯化松江鲈鱼也可正常摄食,优点是对青虾的规格要求不严,容易获得;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是生长速度较投喂活饵略低,二是在投喂过程中虾糜易流失,不仅造成不必要浪费,残饵也会污染水体,诱发病害,降低成活率,所以本实验采用生物活饵与配合饲料进行对比试验。此外,由于条件所限,本试验只设置了一组对照,计划下一步增加试验重复量,使数据更具代表性。

本试验中人工配合饲料的饵料系数为3.79,我们认为还可有所降低,一方面因为我们在早期开展饲料驯化时对摄食量把握不准,投喂量超出摄食量,造成部分浪费;另一方面,可能因为高温期松江鲈鱼体内消化酶活性降低,摄入的饲料很难消化,投喂量越大,死亡量越高,所以,我们认为高温期的投喂量还可以有所减少。此外,多数松江鲈鱼养成规格为50g左右,达到45g生长速度变慢、相对增重率降低,此时改投相对低价的鲟鱼料等可进一步降低饲料成本。

水温是松江鲈鱼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22℃~24℃水温为其最佳生长水温,26℃以上出现高温应激反应,28℃以上时摄食量锐减70%~80%,如能安装控温设备,把养殖水温控制在25℃以下,消除高温对生长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可提高松江鲈鱼成活率,另一方面,有望全程保持松江鲈鱼较高的生长速度,从而使其达到商品鱼规格的时间进一步提前。

四、结论

选用松江鲈鱼喜食且营养较全面的人工配合饲料,配套成熟的驯化技术,配合饲料比生物活饵在松江鲈鱼养殖生产上具有明显优势,生长快、成活率高、成本低、操作性强,是松江鲈鱼规模化生产的必经之路。

作者单位:上海市松江区水产良种场

猜你喜欢

饵料规格人工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香饵
香饵
闭月羞花
千里求师
人工,天然,合成
人工“美颜”
新型多孔钽人工种植牙
藤——致树及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