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扶贫工程现场观摩活动在甘肃景泰举办

2017-10-19本刊讯

中国水产 2017年10期
关键词:盐碱盐碱地渔业

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扶贫工程现场观摩活动在甘肃景泰举办

本刊讯2017年8月31日,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甘肃省农牧厅、白银市人民政府在甘肃省景泰县共同举办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扶贫工程现场观摩活动。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李书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崔利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妥建福,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副站长张文,甘肃省白银市委常委陈其银等出席此次活动,农业部发展计划司、科技教育司、种植业管理司派员莅临指导工作。

举办此次活动是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渔业扶贫及援疆援藏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的具体行动之一,目的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产业扶贫系列部署,共同推进景泰县盐碱地治理和盐碱水域渔业发展,打造西部地区盐碱水域渔业扶贫发展模式,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摸索成功之路,加快推进全国盐碱地渔农综合开发利用步伐。

活动期间,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景泰县渔农综合示范点和现代生态渔业养殖示范基地,实地了解盐碱地池塘鱼虾养殖情况,以及枸杞、蔬菜、葡萄等作物种植情况。活动期间,还举办了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扶贫工程推进会、研讨会、培训班,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盐碱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景泰分中心授牌,向养殖示范户代表赠送科技书籍。参加活动的专家和代表积极为景泰县盐碱渔业发展和全国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我国盐碱地资源总量近1亿公顷,治理和减缓土地的盐碱化是我国乃至世界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展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打造了“以渔降盐、以渔治碱”的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近两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与景泰县加强合作,在次生盐碱地开展南美白对虾、鲫鱼、大鳞鲃等品种养殖取得初步成功,开辟了推进盐碱地治理发展水产养殖新路子。实践证明在盐碱地集中分布区域,利用水产养殖治碱、降盐、兴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具有积极的作用。

崔利锋院长在活动中表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将组织院属各科研单位,继续加大盐碱地渔农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和示范推广力度,为景泰县以渔治碱、发展渔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逐步扩大景泰县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面积,使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成为景泰县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同时总结推广景泰县的先进经验,为更多地区盐碱地渔农综合开发利用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李书民副局长对观摩活动进行了总结,指出景泰县盐碱渔农综合开发利用已经有了很好的起步,实施的“挖塘降水、抬土造田、渔农并重、修复生态”的发展模式有效可行。下一步,要进一步按照中央扶贫工作精神,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效对接,推进精准扶贫。要紧密依靠科技力量,加强技术攻关与平台建设,因地制宜选择种植、养殖品种,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不断探索适合冷凉地区盐碱水域的养殖模式,建立养殖标准与规范,提高现有盐碱渔业科技成果的成熟度、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实现相关技术在西部地区的推广应用。要把盐碱地渔农综合治理与垂钓、休闲观光旅游等结合起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要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推动各类扶贫资金向盐碱渔业倾斜,引导企业参与产业扶贫。要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服水土、接地气的产业扶贫案例,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以点带面推动盐碱渔业扶贫工作开展。

此次活动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景泰县县委和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和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协办,来自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以及甘肃省财政厅、国土厅、水利厅、农牧厅、扶贫办和白银市、景泰县等各方面的代表,共100余人参加活动。

猜你喜欢

盐碱盐碱地渔业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盐碱荒滩的“底色之变”
盐碱地区南美白对虾、青虾混养技术
外源H2S供体NaHS浸种对盐碱胁迫下裸燕麦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
盐碱地枸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休闲垂钓 传统渔业新引擎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