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存在论概述及其特点

2017-10-18么澜

智富时代 2017年8期
关键词:近代存在论特点

么澜

【摘 要】“社会存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础的概念,社会存在理论是马克思进行哲学批判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原则。无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或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完善和重构,还是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实践,这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理论;无论是捍卫马克思主义,还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堡垒。本文简要梳理近代存在论及其特点。

【关键词】社会存在;近代;存在论;特点

一、导论

如果说古希腊的哲学家对感性事物和抽象概念还没有彻底分清,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将二者混淆看待,那么近代的哲学家则是在原则上将思维与存在割裂,从而使得主观概念和客观事物得以彰显,但也因此让主观和客观严格对立起来,使哲学更加远离了大地。经院哲学的名实之争为哲学的解放和科学的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哲学逐渐摆脱了“神学的婢女”地位,获得了独立发展的空间,并且这一争论启发了近代哲学对“人”的发现,促进了“自我意识”的形成;而自然科学与神学的分离,改进了人类认识宇宙世界的方式,提高了人类的认识水平,科学的研究方法也被运用于哲学研究,促进了哲学认识方法的转变,从而哲学的研究重点也由本体论转向了认识论。哲学与科学研究成果的互相借鉴是近代哲学的显著特点,这在潜意识里改变着人们的世界观。世界观的转变必然伴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从而反映在现实实践中则是社会生活面貌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一切又反过来影响了哲学理论的转变,哲学开始了对人类世界的关怀。这一时期早期经验论者的政治哲学和唯理论者转向理神论以及后来法国唯物主义者对“神”的诘难,一直到德国古典哲学家的庞大体系的建立,都围绕的是“人的认识”问题,而且是与对人类的道德关怀紧密联系的,因而这一时期的实践突出地表现为道德实践,这其实是对上帝在人间符号化的内容补充,这在主观上是对上帝存在的反思,客观上则是人类实践的要求。从而哲学虽然远离了大地,但是它的根本来源则依旧是大地,它的成果也是直接体现于生活的,而它的远离大地,则是哲学家们在认识上的自我封闭的表现,这些则是他们各自哲学的局限和在实践上的空洞所在。近代存在论是从认识人的天性开始的,主要表现为人类的知识来源问题。

二、从培根到黑格尔

培根对存在论的贡献在于对人的理性的张扬,具体表现为他提出的科学的认识方法——归纳法。他认为寻求和发现真理的“真正道路”在于“从感觉与特殊的事物把公理引申出来,然后不断地逐渐上升,然后才达到最普遍的公理”。①而这个过程则是靠人的理智与实验来完成的。对普遍公理的寻求,就是对人类的确定的知识的寻求过程,而对确定知识的寻求,则是为了指导“行动”②,即“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这种科学精神与马克思的哲学改造世界的目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培根的理智受到感官和意志影响的观点是十分有意义的,他看到了理性的局限性所在,在他这里理性思维与客观的感性事物还没有分裂。

笛卡尔对存在论的贡献在于对“自我意识”的发现。他的方法论的原则是知识的自明性,其方法论就是理性的演绎法,这种演绎知识是具有普遍性的,而演绎法的自明性的基础概念则是由上帝这一根本的天赋观念作保证的其它自明性概念。这是他继培根对科学方法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同时也是对人的理性能力的更大程度的彰显。而他的这种演绎方法必然使得感性事物与精神理性相分离,从而他建立了自然实体与精神实体并存的“心物二元”论的知识体系,从而思维和存在在他这里重新被割裂了。③即使这样,他将上帝确定为存在论的根基保证了知识的普遍性和确定性对科学和哲学的发展还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这在客观上肯定了自然世界的真实存在和人的理智世界的实践能力,这刺激了晚期经验论者的反扑,因为这可能会让上帝存在的意义大打折扣,因此经验论者批判的结果就是“物质实体”的丧失所带来的先验世界的建立,在实践领域他们不再关注自然世界,在思维世界只是遵循“习惯”并只是“知道自己的无知”,④从而在破除唯理论者形而上的武断时陷入了对先验认识的武断,这就为康德对“自在之物”的划分和先验认识论的建立提出了问题。⑤

德国古典哲学,即马克思所称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在哲学史上,尤其是对存在论,是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的。康德对存在论的贡献主要是他对认识论领域的“哥白尼革命”,即让“对象符合观念”,这其实也是与他对自在之物的设定相一致的。从而认识的对象不再是自然物,而是自然物表象在人的观念中的现象,这就从人的认识对象中分离出了自在之物。现象本身是人的意识依靠先验范畴和直观形式所建构出来的,是观念对自在之物的表象。康德本人重视的并不是知识本身,而是道德实践。在他看来,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这一点直接体现在理性宇宙论的二律背反中,从而人的认识也是有限的。“一切都以实践为归宿”⑥,康德对知识论的研究始终遵循着“没有知识(指科学或理论知识)对人是无所裨益的⑦和知识(指在根本上具有实践倾向的所有知识)的目的是实践⑧这两条信念进行的。“伦理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实践”⑨,具体表现为道德实践和善报的统一,从而实现人的最大自由。因此康德的认识论虽然将现实的存在物分隔在了自在世界里,关上了思维与存在统一的大门,但是他的认识论所服务的目的则是对人的直接关怀,骨子里对上帝的不认可使他高扬人的理性,即使他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但是他依旧给予人的理性自由和理智能力很高的评价,而实践理性则是人的理性的最高表现。这就对人的本质的发现和人的真实存在的意义与状态的挖掘提出了课题,无疑这项任务是留给后人来完成的,马克思完成了第一个课题和第二个课题的一部分,而剩下的,还有待我们继续挖掘,这是康德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黑格尔对康德的超越是通过进一步对人的理性能力的挖掘进行的。他批评以前的哲学用知性来思维理性,同一性被非同一性代替而成为绝对原则,他所做的工作就是重新恢复理性的真正力量,拯救在康德和费希特哲学中受到“虐待”的自然。⑩他把理性(反思)看做最高原则,理性就是同一性。他赞扬康德是近代哲学家里第一个区分哲学的现象和普通知识中现象的第一人,但是他认为康德只是走出了第一步。黑格尔认为现象比单纯的存在更高级,因为单纯的存在以自身为原因,而现象在思想中已经表现出存在与他物的联系,暗示了存在本身的缺点,因而存在的不稳定性才显现出来,所以现象才是存在的真理。(11)黑格尔在这里已经暗示了现实存在是变化的,而对存在的把握只能通过现象来完成,当然现象本身的真理也是阶段性的。黑格尔说的是存在和现象的关系问题,叔本华则直接看到了以存在为基础的存在与思维的统一性问题,而黑格尔对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问题是以现象为前提的。叔本华的这一发现跟后来胡塞爾的主体间性理论具有原则上的一致性,也与中国哲学家荀子的“虚壹而静”之“虚”很相似。这两种解读实际上正好是近代哲学存在论的两种路向反映,一种经由黑格尔等理性派哲学家将理性推向了极致,另一种则由叔本华开启了尼采、祁克果以及后来海德格尔等的人本主义意志和存在哲学之门。他们的哲学虽然被称为非理性哲学,但是他们的哲学本身并不缺乏理性,而是他们将理性在运用过程中同样走向片面的极端而陷入了非理性。而这些其实还是由于思维与存在的分裂导致的。非理性主义者其实是重新回到哲学的起点,是“法先王”,而理性主义者则是对现有哲学进行革命,是“法后王”。尽管如此,他们的关注的焦点则是一致的,都是对人的生存的关怀,这是与他们的现实社会生活和个人体验密切联系的。endprint

三、近代存在论的基本特点

近代存在论的最大特点就是从本体论走向认识论,对人的理性进行了挖掘,并且成果显著。对认识论的关注不代表近代哲学就不关注本体论,而是将认识论放在了本体论之上来说的,这就已经潜在地规定了某种存在和思维的关系。这也是与古希腊存在论的不同之处,古希腊哲学家只讲存在和思维,而近代哲学家则讲二者的关系。所以近代哲学们研究的所有问题,要么是围绕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进行的,要么就是在思维和存在的某种确定关系之上进行的。近代哲学家们虽然高扬了人的理性,但是却没有找到人的理性的根源,他们只是简单地把理性当做一种纯粹的思维能力,而且是与观念紧密联系的,并且区分了知性和理性,这虽然是高明的做法,但同时也是危险的行为,因为对知性和理性的严格区分势必导致理性的空洞。在没有发现理性主体的本质之前,理性作为主体的思维能力不过是受到知性限制的自由意志的恣意发挥,因而理性的地位在近代哲学史上表现为狼牙状,这是由于当一个哲学家为理性唱赞歌时必然会跑调,从而受到其他哲学家的非难。理性本质上是一匹野马,脱缰了它就会僭越主人的地位,只有把它缚在人的本质的存在之柱上,他才会成为一匹良马。近代哲学家虽然发现了人,但是并不认识人,从而就像瞎子走路,片面的将人的认识导向了死胡同,这是必然的。那么近代哲学的葬礼,只能是由人的本质的彰显来操办了。

注释:

①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教研室编译.西方原著选读(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第358页

②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教研室编译.西方原著选读(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第345页

③ 后来斯宾诺莎的调和事实上也是不成功的,但是他在实际上确立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广延和精神作为实体的两种属性,表现为实体本身的内在同一,而这种同一就是在人的精神里实现的。斯宾诺莎虽然说明了二者的同一,但是并没有说明二者是怎样同一的,从而使得这种身心平行论具有了机械性和神秘性的特点。

④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教研室编译.西方原著选读(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第526-532页

⑤ 叔本华认为,康德对休谟的哲学是一种纠正和利用的关系。参见叔本华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出版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570页。

⑥ 康德.逻辑学讲义[M].许景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第86页

⑦ 康德.逻辑学讲义[M].许景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第41页

⑧ 康德.逻辑学讲义[M].许景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第86页

⑨ 康德.逻辑学讲义[M].许景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第86页

⑩ 黑格尔.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别[M].宋祖良、程志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第2-4页

(11) 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第276页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共四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 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 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上下卷)[M]. 白锡堃、张西平、李秋零譯.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6] 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顾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7]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8] 俞吾金.从康德到马克思:千年之交的哲学沉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近代存在论特点
人工智能的存在论意蕴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信用证下汇票存在论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蕴
近代中国社会的爱国主义问题(1840—1911)
如何安置现代性——马克思的政治存在论与海皑格尔的艺术存在论批判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苏州商团历史沿革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