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7-10-18张扬王光宇方文红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8期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对策建议

张扬+王光宇+方文红等

摘 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分的两个概念。它们是农业新常态背景下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产业和消费业态。安徽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具备优越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市场潜力、政策支持、经济环境和配套设施,业已形成五类主要的经营模式。经营业绩可观,发展前景看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创意设计、基础设施、服务体验等方面的弊端,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分类引导、强化管理和科技支撑等措施予以完善和标准化。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安徽省;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8-0104-05

The Situation and Policy Suggestion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in Anhui Province

Zhang Yang1 et al.

(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Information Research,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efei 230031,China)

Abstract:There are both distinction and relations between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but they are all new operating model of promoting agriculture,increasing income of peasants and rural-ubran integration on the background of new normal of our economy.It has come into five type of management for taking advantage of some priority such as natural resource,location,potential of market,policy,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supporting facilities,which help to achieve an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and a bright future.However,there are also some weak of creativity,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which seek the improve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with depending on top-level design,guidance,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Leisure agriculture;Rural tourism;Anhui Province;Suggestion

1 引言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支柱产业,在用地政策、扶持项目、发展类型、信贷支持等方面进行全面支持。这是党中央站在顶层设计的高度,对农业供给侧结构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是在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背景下,为使农业摆脱传统弱质地位、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更是在国民经济增速放缓、农业增加值占比持续降低的经济新常态下,积极培育农村消费市场的新增长点,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战略路径。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的安徽省,有着庞大的农业贫困人口和较低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在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和农民增收脱贫的长效机制的建设上,更应该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于此笔者不揣浅陋,试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概念、环境、市场和模式等方面入手,分析安徽省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2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概念辨析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生态景观、农业设施与工具、农家生活方式和农耕文化等有形和无形的农业资源,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等多项服务的农业经营活动;同时也是深度挖掘农业多种功能,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优化农业经营环境,提高农民主动收入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范围内,利用乡村自然环境、农林牧渔生产、民俗节庆、村落古镇等资源,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項服务的旅游经营活动。两者虽然各有侧重,但共同之处是都与农事关联。两者相较,乡村旅游更加突出乡村中的民俗风情元素,以各类民俗文化村为典型代表;而休闲农业则主要依托村庄或农场中的各种农事活动(采摘、耕作、饲养、捕捞等)为旅游载体,以农家乐、采摘园为典型代表。

3 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分析

随着安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愈加青睐农村的田园风光,愈加追忆浓浓的乡愁。这既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良好契机,也能成为农民致富、农村繁荣和美好乡村建设的有利助推器,具有无限的发展前景。

3.1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市场潜力分析 安徽省地处泛长三角经济区,东联南京都市圈,西接武汉城市群,承东启西,区位优势显著。与此同时,安徽地形地貌多样,文化积淀深厚,坐拥黄山、万佛湖、徽州古民居、等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和歙县、寿县、亳州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及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越的区位环境和深沉的历史文化底蕴决定了因地制宜打造颇具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以满足周边高度城市化居民的休闲度假需求,无疑将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在2014年举办的首届泛长三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博览会上,30多家来自安徽宣城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亮相参展。会后的大半年时间内,即吸引了大批上海本地游客利用闲暇时间前来安徽休闲度假,辐射带动效果极为显著,显示出硕大的市场价值。endprint

3.2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政府规划分析 为了进一步规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有序健康发展,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和安徽省旅游局近年来相继制定了全省乡村旅游3年发展规划、星级农家乐认定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引导全省各地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优势,逐步健全政府指引、部门协作、多方助力、农户为本、充满活力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产业布局。2012年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即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从科学规划、基础建设、服务体系、项目带动、产品开发、要素提升、文化建设、资源保护、环卫综治、宣传推广和教育培训等11个方面为乡村旅游的全面布局定下工作基调。

最近的2016-2017年,为配合中央大力提倡的第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三农”工作思路,省政府办公厅、省旅游局和省农委又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指导农旅结合、开拓六次产业的纲要性文件,不断从细处规范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各项具体要求和保障措施。在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迈进了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

3.3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经济环境分析 过去的“十二五”期间是安徽省旅游业迎来爆发式成长的关键5a。2015年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935.76元,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17233.53元,其中文旅业支出占到全部消费性支出的12%,占比增幅接近20%。人均年出游次数由2010年的1.12次增至2015年的3.35次,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37个百分点。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由2010年的3.6%提高到2015年的5.98%,占比增幅高达66.11%。5a间旅游业增加值年均增速(29.46%)要显著快于全省GDP年均增速(12.23%),产能潜力巨大。这当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贡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以2010至2014年底的统计数据为凭,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由2100万人次增长到1.1亿人次,在国内旅游接待人次中的占比由13.68%提高到29.28%;总营业收入由60亿元增长到602亿元,在全域旅游营收中的占比由5.48%提高到15.13%;经营主体由6407个增长到10554个,增幅64.73%;带动创业及就业的农户数量由28万增长到46万,增幅64.29%;尤其旅游接待人次和总营收2项指标数据分别是2010年的5倍和10倍,4a内已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已达到16072个,行业从业人员60.28万人,其中农民从业者48.38万人,占比80.26%。随着政府对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视和巨额投入,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长的经济环境正日臻优良,对旅游业产业升级的助推效果已十分显著,且较高的就业弹性也成为农民不用离土离乡即能实现增收并完成劳动力再生产的现实路径。

3.4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模式类型分析 如前所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各自的实施路径与产品特色上互存异同。在安徽省大力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各项措施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也因地制宜的呈现出不同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

(1)农庄型。休闲农庄通常依托于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优良的田园生态景观,通过科学规划实现合理布局与功能分区,使游者沐浴于自然生境和农事氛围之中,通过吃农饭、做农活、观农景、住农屋等参与方式,获得轻松、闲适、愉悦的体验。例如位于皖浙两省边界的宁国市夏霖村,四周青山涧水,物产丰富,气候宜人。基于这样的生态胜境和土产资源而开发建成的生态农庄,一年四季均可开展观光度假活动,为游客提供衣、食、住、行、娱五位一体的休闲体验场所。这是皖省农庄型产品的典型代表。

(2)园区型。主要是指集农业科技博览、名优农产品展销、农业生态观光和农业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例如位于芜湖市郊的大浦乡村世界,即是集成了农业科技孵化、农副产品物流、农业景观观光和农业自然灾害教育等多重要素的复合型休闲农业园区;创造性的确立了“农业生产”“休闲度假”“生态人居”三大建构目标,为现代农业的技术、信息、产品和佳境提供了丰富的展示平台。此外,省内的阜阳生态园、恩龙山庄等也是此类园区示范和代表。

(3)特色产业集群型。主要是指依靠某一种或几种特色产业产品带动,通过举办采摘、踏青等节庆活动来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的规模化开放式产业集群。例如位于合肥北郊的三十岗乡,是农业部确立的“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拥有悠久的西瓜种植历史,每年仲夏都以举办西瓜节的庆典方式,招来城中游客下乡参与,让“三十岗乡的西瓜,吃在嘴里,甜在心里”的美誉传响全省,使三十岗乡成为声名远播的“瓜果之乡”。如今又新建333.33hm2桃园、40hm2金银花园、333.33hm2苗木,欲將三十岗乡打造成为集花园、果园、菜园和园艺苗木为一体的生态农业集群。类似的产业园还有安徽菁菁生态园、桐城市嬉子湖生态旅游有限公司观光园、南陵县丫山花海观光园等。

(4)传统村落景观型。这是开展乡村旅游的主要载体形式,乡土文化、民俗风情、传统村落构成其主要的观赏元素,是特色文化厚植区域借以旅游业的重要资源禀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设立,就是植根于绵延悠久的徽文化所造就的深刻地域影响。例如该区域内的黟县宏村伫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余栋。青砖黛瓦的徽州民居风格配合周边绝妙的田园风光,使得宏村收获“中国画里乡村”的美誉,游人如织。类似宏村这样的传统村落景观,安徽省内尚有百余处,已正式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就有111处,以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绩溪县瀛洲镇龙川村、泾县桃花潭镇查济村等为典型代表。

(5)农家乐。这是目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态中最轻捷、最常见的类型。它既能为消费者提供优美的田园风光、朴实的农家装饰、可口的土特产品,又能让消费者感受到一种回归自然、舒缓压力、身心愉悦的效果。且低成本、大众化的消费模式,深得游客青睐。据估算,省内共有农家乐约7000家,其中经过星级评定的农家乐有1024家,五星级农家乐180家。由于数量主体十分庞大,虽然少数农家乐的精品化程度在凸显,但大部分农家乐的同质化经营现象仍很严重,正在逐渐消解农家乐原有的口碑和吸引力,因而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较大。endprint

3.5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配套设施分析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态的成熟,离不开道路、交通、餐饮和住宿等基础配套设施的跟进和完善。只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规模和服务水平上了档次,才能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深度发展提供必须的载体和平台。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水平又是各项制约因素中能决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场体量的核心因素。

安徽省道路工程建设,尤其是农村道路里程正在加速增长。截至2016年底,安徽农村公路完成投资230亿元,道路畅通工程累积完工3.52万km,已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50%。农村公路总里程18.22万km,其中村道12.11万km,路网密度141.74km/100km2。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752km,所有省辖市之间已实现高速互联互通,全省南北方向6h过境,东西方向3h过境。全省所有乡镇均铺设沥青(或水泥)路,乡镇公路已实现全覆盖,建制村公路覆盖率亦高达99.99%。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道路制约因素得到极大舒缓和改善。

交通运输方面,由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项目区位一般坐落在城郊村落,因此客运汽车是前往项目点观光体验的主要代步工具。截至2016年底,全省拥有客运汽车2.92万辆、82.51万客位,其中中小型客车占比62%。全省16个地级市间全部开通城际直达班车,覆盖公路的行政村班车通达率也高达98.65%。以上这些都意味着城市居民可以在闲暇时间内更便捷、更有效率的前往周边的休闲农业园区和特色乡村进行观光体验,极大增强城市居民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服务的易获性和吸引力。

4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经营现状分析

当前,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整体趋势向好,产业规模不断攀高,所属功能日渐完善,经营模式多元,异趣内涵丰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如下: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6年全省共有700多家年营业额超500万的休闲农业企业,年接待旅客1.33亿人次,营业收入616.07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4.4%、30%、78%。

(2)产业类型更加丰富。各地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优势品类、文化内涵先后发展形成特色鲜明、功能突出、形式多样的组织类型。截至2016年底,全省已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2个,示范点20个;全国十佳休闲农庄3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1个,中国美丽田园9个;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5個、四星级36个。从休闲农业中挖掘出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4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条。已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2个,示范点140个,省级休闲农业专业示范村16个。

(3)产业功能明显提升。近年来,安徽省休闲农业不断转型升级,从过去的农家乐餐饮、露天采摘等初级业态向生态农业园区、民俗文化村、农业科技博览园等领域扩展延伸。各地分季分时举办的诸如茶叶节、桃花节、美食文化节等为代表的节庆活动,充分展示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起到了非常显著的聚拢人气和刺激消费的市场效应。例如黄山市依托茶叶、菊花、花卉果品、特色养殖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初步形成了五里桃花、石潭油菜花、盐铺菊花、三潭枇杷、宋村葡萄、卖花渔村盆景、唐模生态茶园、开心菜园等特色资源明显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众多的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点缀,使的黄山市除原有的风景名胜外,初步形成了全域旅游的崭新格局。

(4)产业融合发展。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建设,客观上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浚通了“最后一公里”的服务管道;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又带能动农村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和餐饮服务等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形成滚雪球般的产业集群效应。一批生态农庄、休闲度假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聚种养加产销供于一处,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发挥了“六次产业”的乘数效应。例如宣城市把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一村一品、美好乡村建设、美食文化、开心农场有机结合,成效明显。绩溪县通过与阿里巴巴聚划算平台联合打造休闲农业现实版开心农场,将村民闲散的土地进行网上销售,由消费者认领,造就了新型生态休闲旅游模式。2014年上线以来,点击次数达5亿次,实际参与购买人数达到3500多户,总计订购认领土地31hm2。

(5)产业基础不断完善。各地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美化、净化、亮化、绿化工程,加强修路、改水、改厕,建设消防、道路、供电、排水、路灯等公用基础设施,种植绿化苗木和花草等,美化了环境,改善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

5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及展望

虽然安徽省发展农旅结合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政府也从顶层设计层面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划作出了决策部署。但就目前的现实情况看,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和有效供给不足。既存在着结构品种单一、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的问题;也存在着专业化水平不高,在食宿环境、农事体验、民俗熏陶等方面还难以满足城乡居民高质量的休闲消费需求的问题;更有文化内涵挖掘不深,产业融合深度不够,价值链条延伸不长的问题,造成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用餐、赏景等环节间的相互割裂。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我们在顶层设计、设施运维、内涵挖掘、品类开拓、服务改进等方面提档升级,切实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向多功能、专业化、高品质方向发展,为促进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做出新贡献。

5.1 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尊重自然生态规律,尊重历史文化积淀 只有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实现合理收益,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以农民为主体,农业为基础,农村为场所的活力产业;才能增强农民自主发展意识,激发农民创业创新活力,有效地保持传统村落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建成主客共享的美丽休闲乡村,加快乡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延续,实现对村落文化遗产“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才能形成村民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进步的良性发展机制,不断提升休闲农业的人文软实力。endprint

只有充分地尊重自然生态规律、尊重历史文化积淀,才能避免一哄而上、不切实际地盲目发展,避免没有规划的乱拆乱建、没有节制的乱砍乱伐,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农耕文化传承的力度,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2 要加强规划引导,强化科学设计和专业指导 科学合理的规划、高品位的匠心设计和专业化悉心指导是做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前提条件。

(1)在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上,既要切合实际、突出特色,又要富有创意、注重内涵,真正把自然禀赋、文化底蕴和商业创意巧妙地结合起来。推进农业与生态、科技、旅游、文化、康养等业态的深度融合,拓展农林牧渔的多种功能,塑造观赏游验的新价值。要特别注意挖掘农耕文化的深刻内涵,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的特色优势,坚持“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传统村落为形、创新创造为径”的理念,为城乡居民提供山水相望、乡愁难忘的高品质休闲旅游体验,满足对观光休闲体验等游乐需求,满足对良好生态的绿色需求和亲近自然、追忆乡情的情感需求。

(2)在规划设计的原则上,要遵循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市场化发展方向,要按照生产生态生活相统一、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总体要求,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扬长避短;流溢乡土气息,营造乡村风貌,留驻田园乡愁,亲近绿色自然,突出文化特色,注重参与体验;形成串点成线、连片成带、集群成圈的多重设计格局。既要避免单调枯燥、千村一面,也要避免不切实际的片面求新猎奇。

(3)在分类引导和专业指导上,要根据不同的功能类型和组织经营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无论是旅游风情小镇和特色景观小镇的创建,还是专业农业主题公园、农业嘉年华、教育农园、摄影基地、渔人码头、运动垂钓等的业务发展,甚至是农(林、牧、渔)家乐的规范服务等,都需要进行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技术指导和发展引领。

(4)加强规范管理,引导服务和政策支持。政府要加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支持和引導,要认真履行规划指导、支持引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责,落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用地政策;提升通村公路、网络通信基站、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水平;扩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鼓励民间资本有序进入、科学开发、合理回报;同时做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加大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发掘,不断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的保护力度,逐步形成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机制;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精品景点线路推介,吸引城乡居民到乡村休闲消费和观光体验;开展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鼓励企业、院校、协会和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旅游志愿者、艺术和科技工作者驻村帮扶、创业就业;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效性和品质水平进行跟踪监测,对优秀者予以奖补支持。

(5)加强科技支撑,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依托科研教学单位建立一批设计研究中心、规划中心、创意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要专题设立研究项目,加强支撑技术和宏观政策的研究。既要研究发展战略,也要研究问题对策;既要注重调查分析,也要注重技术支持。不断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总结经验、示范推广,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5.3 展望 可以预见,未来10~20a安徽省仍将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预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市化率还将进一步攀高。特别是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优化调整,带薪休假制度的全面落实,以及2.5d弹性休假制度的逐步推普,休闲度假会由过去仅属于少数人的“奢侈品”,逐渐演化成为大众化、经常性消费的生活方式。休闲观光的大众化、家庭旅游的普及化,必将成为拉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速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不仅有利于推动皖省农业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宽农民就业增收和产业致富的渠道,同时也必将加速农村一二三产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繁荣发展,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全面小康。

参考文献

[1]林毅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6:259-282.

[2]李光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概论[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5-7.

[3]中研普华.2015-2020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价值分析研究报告[R].深圳:中研普华管理咨询公司.2015:262-263.

[4]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中国休闲农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28-29.

[5]陈晓华.增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引导好发展好[J].农村工作通讯,2016(13):8-12.

[6]闵庆文.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探索[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170.

[7]陈晓华.陈晓华副部长在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J].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16(6):10-17.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猜你喜欢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对策建议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滦平县休闲农业的文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