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研究

2017-10-17李克强

当代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小学教学方法

[摘 要]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德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质量,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积累,而且直接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理论认为,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即对学生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实施德育。本文即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就如何上好一堂小学思想品德课,阐述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思想品德课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质量,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积累,而且直接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他们只注重语文、数学的教学,认为语文、数学是“主科”,其他都是“副科”,一切以语文、数学为中心,甚至有的教师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时,套用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即先介绍作者,解决生字生词,然后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或者把课本上的故事读完,便叫学生做语文或数学作业。教育理论认为,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综合过程,即教师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引导教育。因此,小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应当紧緊围绕“知、情、意、行”四个字展开。

(1)知,即道德认知,明白行为的原因,“晓之以理”。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6页)。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不是他们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影响,特别是教育影响的结果。小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的形成中,就应该做到“知”,即道德认知,明白行为的原因,“晓之以理”。通过讲解教材中的故事,使学生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知道为什么应该做、为什么不应该做,即教育学生“知”。例如,第三册第九课中的“独立完成作业”,就是通过讲解卓娅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做作业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它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能及时弥补学习中的漏洞,并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因而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应该完成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条件;只有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学到的知识才是扎实的、牢固的。如果抄袭别人的作业,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学业就不可能进步,素质就无法提高,长大以后又怎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为社会作贡献呢?即做到“晓之以理”。

(2)情,即道德情感,在行为中产生情感,“动之以情”。这一步就是通过教师补充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材料,有意设置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使他们产生对人物和事件的爱憎、好恶的情感。例如,课本第五册第七课“要勇敢、不蛮干”,通过小勇、小刚、小松三名同学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勇敢、什么是蛮干;教师在讲解当中,要尽力设置情境,使学生达到忘我的境界,从而不知不觉地产生敬佩勇敢、讨厌蛮干的思想情感,引起感情共鸣,达到“动之以情”的教学目的。

(3)意,即道德意志,在行为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也就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作坚持不懈的努力。良好的意志品质是调节行为的精神力量。意志薄弱的人在行为上缺乏毅力,一遇到困难便动摇不前;而意志坚强的人则往往能经受考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坚持履行正确的行为规范。现今的小学生,他们在家里往往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遇到困难便不知所措。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上,要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有一课是“自觉遵守纪律”。对于自觉遵守纪律,有很多同学都明白其中的道理,可是不能坚持下去。比如,打扫卫生,作为学生应该自觉、主动地打扫,可是有些同学就是要偷懒,老师在的时候一个样,老师不在的时候又一个样,这时教师就应当启发他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坚持下去,每做一件事情,都应该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

(4)行,即道德行为,在行为中实现价值,“导之以行”。小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落脚点是在体现学生的行为习惯上,在行为中实现价值。看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如何,不是取决于他的言论如何,而是取决于他的行为是否高尚、是否对人民有利。所以,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教育学生言行一致。课本第九册第二课“孝敬父母”,即通过陈毅探母的故事,说明陈毅对母亲深厚的爱和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真挚感情。教师通过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孝敬父母之情,而且要有孝敬父母的行动,例如在家里要理解父母、要尽可能帮助父母做些家务事、不要和父母“顶撞”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导之以行”的目的。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中,“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知”是行为的前提和依据,“情”和“意”是“知”的外在表现,“行”则是“知、情、意”的综合结果。“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果,通过道德认识的升华——“知”,经过道德情感的催化、意志的坚持逐步转变为道德行为;反之,通过“行”的训练和养成,实现道德认识的升华。因此,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应当贯穿“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将来的工作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谭琳.从人教版小学品德教材对比看我国德育课程改革[J].考试周刊,2008(40).

[2]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3).

[3]詹万生.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教育研究,2003(01).

[4]谢浩泉.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研发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4.

[5]王芹.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鲁东大学,2013.

[6]胡荞丽.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李克强,男,汉族,1963.7—,铜仁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人类变迁。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小学教学方法
选择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