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中知节日风采

2017-10-17福建省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第二校区李伟明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汤圆传统节日习俗

□文/福建省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第二校区 李伟明

“行”中知节日风采

□文/福建省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第二校区 李伟明

每一个传统节日,在其背后都有其背景和意义所在。在如今这个快速年代, “洋节日”的不断侵袭,我们的传统节日正受到猛烈地冲击,如今的学生对于圣诞节、愚人节、感恩节等的热衷程度远远高于我们传统节日。“洋节日”在中国越来越火,离不开商家们的吹捧,不过也有我们对于传统节日的关注愈发停留在送礼等与节日本身无关的事情上,在班级生活中,我们如何挖掘“传统节日”的价值呢?

一、认识--传统节日融课堂

学生为什么对传统节日不热衷?主要在于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不深,甚至对节日有所误解,尤其是在学科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对于学科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对传统节日的深入了解。因此,要使学生重视传统节日,需从认识开始,注重学科教学与传统节日的融合。国家课程中,越来越多的传统节日教育进入。在我们的语文、品社和综合实践课中,都有与传统节日相对应的课程,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的优势,将传统节日文化与学科进行整合,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节日意识”和“整合意识”。

比如语文课上,学习杜牧《清明》前,教师可以利用黑板报、手抄报、情景剧等形式提供给学生了解何为清明节?清明节要做些什么事情?有哪些习俗?等引导学生主动去收集相关传统节日资料。

诸如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春节都可以成为学生扩展学生,充分了解的素材,也可以从不同地区的节日习俗以及品读文人墨客描写传统节日的佳作等都对孩子们了解节日文化有所促进。

从不知道到知道,给予学生自主探寻的机会,学会多收集多扩展,感受不同的传统节日不同的习俗,从而打开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门,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二、再现--传统节日亲感受

书本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总是无法留下深刻记忆,只有亲身去感受,才能有更深入的了解。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传统特色习俗,这都是学生再现传统节日的源泉。因此,教师要深挖当地的传统节日习俗活动,布置特殊的亲子作业,引领学生亲身去感受。

如端午节,关于端午节的节日习俗,学生从课本上感受到不同地区的端午文化习俗,却没有晋江特有的习俗,我们在节日期间,由家委会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亲子游,实地考察感受晋江安海的地方特色习俗。

在晋江安海,特色的端午习俗采莲,又称“嗦啰嗹”。据清乾隆版《泉州府志·风俗志》记载:“五月初一日,采莲城中,神庙及乡村之中,以木刻龙头,击鼓锣,迎于人家,唱歌谣,劳以钱或美酒。”至清朝中晚期,活动时间变为五月初五,与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相结合。当然,网上去了解其他地方的端午习俗,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区的节日习俗的差异。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同样的节日却有如此多极富地方特色的传统习俗,学生感受着习俗的由来以及寓意,深深为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吸引。

三、体验--传统节日亲体验

没有亲体验,哪知其真容。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很多家庭忙于生计也为了图方便,直接购买现成食材等,孩子们无法感受到特色习俗文化,使得“冬至搓圆子”“端午包粽子”“清明做润饼菜”等地方习俗慢慢地在消失。因此,我们的教育需要给予学生机会亲身体验搓汤圆、包粽子的传统习俗,对于学生深入体验和了解冬至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冬至日这天,我们班早早的做好搓汤圆前的各项准备,如面粉、热水、脸盆、红糖,因捣鼓面团使之能够成团需要一定的熟练度和耐心,我们邀请了四位家长协助。孩子们洗净双手,卷起袖套,在家长的协助下,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在搓汤圆的活动中,孩子们兴致很高,提出许多问题,如:如何捣鼓面团使之适合搓汤圆?需要加入多少水?如何不让搓好的汤圆粘在一起?怎样使汤圆大小接近?等问题,都得到了家长们的一一解答。看着孩子们搓汤圆的那份认真,确实能感受到亲身体验带给孩子们的那份成长的体验。

活动结束后,由我为孩子们煮好制作成形的汤圆,孩子们吃着自己亲手做的圆子,心里也分外甜,无论是美还是丑,对他们而言,那是一种别样的满足。小欣的妈妈对我说:“这些汤圆平时在家里她连动都不想去动,今天竟然吃了两大碗。”足见孩子们对于品尝自己动手制作的果实的快乐。

活动结束,学生们还沉浸在活动的温馨氛围中,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亲自动手体验的平台,这样的平台还有端午包粽子等。

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必然有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因素,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正面影响,消解传统节日文化的负面影响,赋予更多的现代意义和时代气息,使之更适合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猜你喜欢

汤圆传统节日习俗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元宵VS汤圆
汤圆来卖萌
Listen and Number 等
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