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仿真绣的发展特点与工艺手法浅析

2017-10-16张怡怡

辽宁丝绸 2017年3期
关键词:绣品配色针法

张怡怡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仿真绣的发展特点与工艺手法浅析

张怡怡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立足于对南通仿真绣深厚民族文化底蕴及历史发展的挖掘研究,在其特有审美形式工艺手段的基础上,对工艺构成特征及工艺品市场现状等进行分析,指出仿真绣需要汲取广泛而多样的现代文化特点,使其更好地契合时代需求和市场消费。

仿真绣;发展特点;工艺;手法

1 仿真绣的发展变迁过程

2008年,南通仿真绣(沈绣)被正式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近几年,曾多次作为国礼馈赠国家元首,如图1所示,仿真绣作品《奥巴马总统全家福》、《比利时国王夫妇像》、《菲利普全家福》等,仿真绣成为亚洲第一件进入美国白宫的艺术品。

图1 《奥巴马总统全家福》

1904年,因其贡品《八仙上寿图》获慈禧赐“寿”字,得名沈寿。1905年,沈寿赴日考查,受西方艺术影响,创造了以“审势”、“求光”、“配色”、“肖神”为基本特点的“仿真绣”。1906年5月,“皇家绣工学校”开班,这是中国第一所公办刺绣学校,沈寿任总教习。同年8月,“同立绣校”开设,11月停办;1910年,结识张謇,沈寿时任“南详劝业会”绣品审查官。1911年,京城绣工科停办(因辛亥革命成功,清廷瓦解)。同年,《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在意大利都朗赛会上获优等奖和“世界至大荣誉最高级之卓越奖”,并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第一金质大奖。1912年,绣成《罗汉图》四幅,开设“自立女工传习所”于天津,次年停办。1914年9月,南通县立女工传习所开学,沈寿任所长兼任绣科教员。

1912至1915年,用了近3年的时间创作完成《耶稣像》,荣获“巴拿马艺术博览会”和美国旧金山的“万国博览会”一等奖,时值一万三千美金,后在美国纽约第五大道的分局展出。如图2所示,只用传统苏绣工艺是不可能达到如此效果的。

图2 《耶稣像》

1916年8月,女工传习所迁到城南新校址。1918年,《雪宦绣谱》完成,是我国刺绣史上最完整、最实用、最全面的第一部工具书。同年沈寿最后杰作《女优倍克》肖像绣赴美展出,时值美金五千元。1920年8月,“南通织绣局”成立,沈寿任织绣局局长。1921年,沈寿病逝。1939年日军侵华南通沦陷,次年女工传习所停办,随时局起伏,前后25年,共办15期。新中国成立后,散失在社会上的女工传习所学员重新组织成立刺绣生产加工组、刺绣生产高级合作社、南通绣品厂。1959年,南通成立工艺美术研究所,采用师徒传授形式培养人才。1972年研究所得到恢复,大部分艺人又回到刺绣工作岗位,并设立四家南通仿真绣传承基地。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仿真绣经历了三代传承:第一代仿真绣的创始人沈寿女士,她对针法、用色、光与用线配色关系进行了创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展现中西艺术的结合;第二代传承人张元芳、陈锦、庄锦云等,研究、创制了双面绣、双面异色绣、双面异色异形绣。结合民间的“点彩”“纳锦”的技术,将刺绣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成功研制“彩锦绣”。将刺绣艺术由传统向现代推进。

2 仿真绣的创新审美与工艺特征

仿真绣以人物绣最为擅长,源于苏绣,但别于传统苏绣。其独创针法、根据画面染线配色,结合用光、用色的技法,使绣品呈立体效果,物像尤为生动逼真,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与特征。

2.1 仿真绣的创新审美特征

南通仿真绣是刺绣发展到较高的阶段才产生的。仿真绣精品中有的整幅绣品完全看不出刺绣的痕迹,就像是一幅油画,丝线的自然光泽结合独特的针法,使颜色典雅华贵,绣面艺术感强,而且从不同角度欣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都不同,可见用针用线之精细多样,绣线之细致丰富,刺绣技艺之高超,必须是绣制时间长、精通刺绣工艺、有绘画基础的艺人才能绣制。本人在张蕾工作室实践期间,恰逢一幅观音像在制作中,此观音像只现一层底色便已聚集千针万线,栩栩如生,听张蕾老师介绍,若要完成此作,需再铺绣七、八层方可见端倪,让人不禁感叹仿真绣工艺的致精致艺。见图3庄锦云作品《贵妃醉酒》

图3 庄锦云作品《贵妃醉酒》

2.2 仿真绣的工艺特征

2.2.1 绣品制作的工艺流程

仿真绣为保存其艺术韵味,仍保留从画稿到装裱全程手工作业。首先是选稿,从绣品、绣师、顾客等多角度权衡选稿;其次,选料,底料一般为轻薄结实的塔夫绸绸缎,描述为“水滴布不穿,甩动有金属之声”;摹稿,用极细毛笔勾勒于底料,要求手法娴熟,属于二度创造的高难度临摹;然后是配色配线,表现精致的光影关系时用一套色来体现,要求颜色过渡极致自然柔和,就需要频率的换线,这也属仿真绣常见的工艺流程;劈丝步骤中灵活运用丝理,丝线粗细合宜是最基本重要步骤,可以用“和色无迹、均匀熨贴、丝缕分明、毛片轻松”来形容仿真绣劈丝表现物像质感的手法。丝线越细,用工越重,绣品就越昂贵。慎性,细致耐心,自始至终严格把握绣制品格。严格质检,由高级工艺美术师严格把关仿真绣品成形后期的精髓元素,如丝线的粗细,针脚的长短,底色的厚薄,平铺的层数、晕色的深浅,人物的神韵等。装裱,装裱又分手裱,机裱和硬裱,要求绣面经过装裱后光滑平整,可以完整地看出整幅绣品的品相以及丝线的光泽。最后完成制框、裁卡等工序。

2.2.2 仿真绣的工艺特点

传统刺绣要求平、光、齐、匀、和、顺、细、密,沈绣把西洋的绘画、摄影融于刺绣,强调审势、配色、求光、肖神。其独特工艺主要表现在用色与针法方面:

1)用色方面

即用线的创新,绣线以画稿的色调去配色,然后分色阶染色绣制,为更加体现仿真绣明亮、立体且丰富的色彩效果,创制了多股线并一针绣制的技艺。其追求光、影、明、暗的光感表达效果,是仿真绣的艺术风格也是对苏绣的创新,《雪宦绣谱》中对用色的表述极为细致。配色配线,表现精致的光影关系时用一套色来体现,要求颜色过渡极致自然柔和,就需要一定频率的换线,这也属仿真绣常见的工艺流程。例如,黑人人物肖像绣品《奥巴马总统合家欢》肖像用天然蚕丝经过特殊染色而成色线一百多种。运用传统的棕色巧妙地来表现奥巴马全家人的肤色。底色到表色分别是肉色、棕色、浅咖啡色、深咖啡色。再加上丝线的光泽,使作品中人物的肤色更加明亮生动。

2)用针方面

独特的用针和用线技巧的完美结合,“三分画、七分绣”是仿真绣最大的特色。其刺绣技艺、艺术思想与创新审美通过各种细节体现,且有一定的创新,突破传统平铺直套针法局限。如在《奥巴马总统全家福》作品中,即在沈绣原有的抢针、齐针、肉入针、单套针、扎针、双套针、刺针、刻鳞针等十三种常用针法,和散整针、劈针、旋针、虚实针、施针等五种仿真绣针法的基础上,又创新增加了发绣针、肌肉针、滚针等纯仿真绣技法。针就分长短粗细十几个号型根据物象灵活选用。

不同针法具有不同的表现特点,又运用旋转丝理,并根据肌肤纹理运针,用散套针、丝针、双套针、旋针处理,达到了作品线条粗细均匀、绣工精巧细腻、丝理圆转自如、浓淡合度、色彩调和的艺术效果。对奥巴马夫人手臂和膝盖处更是创造性地使用了肌肉针,使其显得更加矫健美丽。仿真绣技法对于人物眼睛的处理,运用了眼珠的反光点用劈成仅有头发丝四分之一细的线分批绣制,整个画面不但显现出立体感,更有质感、光感,让人物的神态神韵细致传神,真有“乱真”的效果,“仿真绣”的特质显露无疑。

以旋针举例,刻画物象结构,根其形体顺势回旋的纹路用短针、盘针表现,针法匀密而不露针脚,《耶稣像》是旋针技法运用的典型范例。散错针,多种针法变化运用,阴阳浓淡适度,力求所绣的形体逼真。书法绣,多以虚实针体现,与书法传承艺术的精髓相得益彰。彩锦绣,形式感强,是实用刺绣的传统方法大胆运用于刺绣艺术新商品的成功案例,集“点彩”与“纳锦”针法于一体,组成变化万千的几何纹样刺绣。

仿真绣针法中为生动逼真地体现物象而不断创新,施毛针、散整针、虚实针等都是其创作手段的表现。绣师们不断研究新的仿真绣表现方法,并继发绣、双面绣之后,相继成功地创造双面异色绣、双面异色异样绣等新作。

总之,随着社会发展,仿真秀在受到积极保护的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如何发展与传承仿真绣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难题。应从新的视角来探求仿真绣的传承和发展,使仿真绣这民族瑰宝得到更好的保护,并与时俱进。

A

1671-3389(2017)03-18-03

猜你喜欢

绣品配色针法
寻找古意的配色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Hong'an Embroidery: A Dance of Needles and Threads
MIX&MATCH 清甜一夏 彩妆配色新风潮
清凉一夏!来双雪碧配色足球鞋如何?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计算机测配色实验的教学改革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