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奏律动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7-10-15张璐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

张璐

【摘 要】近年来,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程比例逐渐增多,学校以及教师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音乐律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且还会提升音乐教学质量。本文首先介绍了节奏律动,然后分析了其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希望本文能为相关音乐教师提供教学借鉴。

【关键词】节奏律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

音乐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学生要想激发音乐灵感,在未来的音乐路上越走越远,应强化节奏律动,在课程学习中主动增强音乐感,用心去感知音乐、领悟音乐,全身心的走进音乐世界,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与此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音乐感,巧妙应用节奏律动。

一、节奏律动基本介绍

音乐由多种元素组成,其中节奏作为基本组成部分,它能够为音乐作品带来活动,能够增加音乐作品影响力,加快音乐传播速度。律动指的是节奏性跳动,即人们能够跟随音乐节拍通过肢体运动进行节奏传达,以此增加音乐的灵活性和生命力[1]。

由于低年级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较片面,并且学生对事物的注意力停留时间较短,然而节奏律动恰好能对小学生起到吸引作用,这也是小学生全面认知音乐、学习音乐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应把握节奏律动培养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对节奏律动的学习兴趣,进而学生能够在兴趣的带动下主动学习音乐,用心去感知音乐,进而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能够逐渐培养。此外,教师应用节奏律动于音乐教学,学生会积极配合音乐教师,顺利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这对高效音乐课堂打造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师生通过音乐载体拉进关系,增加师生友谊。

二、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节奏律动的应用

(一)应用于儿歌歌词

音乐来源于生活,节奏律动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只要师生善于发现,节奏律动就会成为教学资料。首先,结合学生的认知与内心情感,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将生活中的儿歌借此引进课堂教学中来,有时可以将歌词直接作为儿歌先有节奏的教授,这主要是因为小学低年级歌词非常简单、朗朗上口,进而能够便于学生熟悉歌词,再加上低年级学生一般识字不多,运用这个方法更有利于记忆歌词,学会歌曲,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学生能够真实的、直接的表达音乐学习感悟,将复杂的、抽象的音乐知识简单化、具体化,进而会减少学生学习音乐的压力,开拓学生的音乐思维,扩展音乐想象空间。然后,利用小学生好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通過“思维活动”、“肢体活动”的方式了解音符时值,学生能够将所听到的儿歌律动进行肢体表达,教师这种因乐施教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动力,这对音乐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具有助力作用,同时,这也是丰富课堂内容的表现。最后,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者课前几分钟为学生播放节奏律动强的儿歌,所选儿歌字词较短,朗朗上口,这不仅能够方面小学生记忆,而且还能提供模仿机会,小学生跟着朗读的过程中能够掌握节奏规律,随着时间的延长,小学生能够做到记忆朗读,即使没有音乐,学生也能自行完成音乐表演,这也是完成音乐教学目标的表现[2]。

(二)应用于肢体语言

音乐表达方式有多种,其中肢体语言是表现形式之一,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主要是因为低年级学生活泼、思维活跃,进而能够巧妙的将其应用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节奏,这对小学生音乐表演水平提高、感悟力增强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通过肢体动作进行音乐律动传递。教师应尽可能创造多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肢体律动表演,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强律动、多动作的音乐视频,在此期间,教师应详细介绍所选音乐的节拍、音乐快慢、音乐连接性,接下来根据学生的理解设计适合的肢体动作,这不仅方便动作记忆,而且还能完成共鸣表演。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我想象,跟随音乐节拍想象动作画面,例如,听到欢快的乐曲,立即想到鸟儿飞翔,并模仿脑海中鸟儿动作。除了这种想象式肢体表演,肢体语言还包括模仿式表演、舞蹈式表演,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音乐内容,选择适合的肢体语言形式,将其巧妙的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来,以此增加音乐课堂活力。

另一方面,加强“声势”练习。教师在音乐课堂中通过训练拍腿、捻指、跺脚等可以发声的肢体动作来引导小学生感悟节奏律动,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反应能力,而且还会增强学生肢体协调性,并且学生还会在好奇心的引导下产生浓厚的音乐学习兴趣。

(三)应用于音乐乐器

教师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课程需要应用多种乐器,打击乐器应用次数相对较多,因此,教师能够通过乐器的节奏律动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能够对打击乐器全面认识,掌握基本的练习技巧,同时,学生还可以将生活中的物品制作成乐器,发挥这类物品在音乐演奏中的辅助作用,例如玻璃材质的饮料瓶用线整齐串联,能够充当串铃。教师能够将学生熟知的音乐重新编曲,新曲谱写的过程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将自我制作的生活乐器应用到新曲中,在此期间,音乐教师及时指导、提出建设性意见,最终师生合作的音乐新曲能够以全新的形式呈现,这不仅能够丰富小学生的音乐体验,而且还会增强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自信心,学生节奏感、律动感也会相应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探索意识、学习意识也会间接提升[3]。

从中能够看出,音乐教师要想优化节奏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应首先观察生活,发生生活中存在的可利用的乐响,以及可被制作的音乐乐器,并且教师还要从音乐自身出发,通过“声势”、“律动”探索的方式接触音乐、掌握乐曲,这不仅会激发小学生音乐学习的灵感,而且还会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这对学生全面发展、音乐教学效率提高具有促进意义。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程践行新课改的过程中,应用节奏律动于实际教学,这不仅迎合了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且还能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灵感、拓展小学生的音乐思路,小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节奏律动感也会相应增强。因此,音乐教师应注重节奏律动的合理引用,借此传递音乐情感,优化音乐教学质量,这对师生友谊增进,音乐课程改革深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音乐教学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殷磊.随音乐律动 创高效课堂——浅谈舞蹈律动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2014.

[2]鲁姝妤.小学低年级音乐节奏教学探究[J].亚太教育,2015.

[3]徐娟.小学音乐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