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高校法制教育 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

2017-10-15李文娟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法律素养依法治国大学生

李文娟

【摘 要】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征程。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大学生这一群体就成为法律宣传的主力军,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关键词】依法治国;大学生;法律素养

最近,在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的纪录片《法治中国》以大量的详实资料,说明中国政府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性,和建立法治政府信心。党的十五大,明确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强调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國家;党的十八大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16字方针,开启依法治国的新时代;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征程。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大学生这一群体就成为法律宣传、传播的主力军,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首先,弄清两个概念

第一,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①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是民主制度进步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巨大的进步,制定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的法律制度,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确立了理论基础。

培根在《论司法》中指出: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司法制度不断完善,譬如: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法院的司法改革(2013~2016)》白皮书,2013年至2016年,全国各级法院共依法宣告3718名被告人无罪,共受理国家赔偿案件16889件,赔偿金额为69905.18万元。2013年至2016年,各级法院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纠正了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张氏叔侄案等34起重大刑事冤假错案。②这一切说明我国司法制度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司法正义进一步得到彰显,加强了司法人权的保障。今年两会两高提出司法改革:一是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导向,二是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三是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四是以人民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平正义。③这一系列措施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司法基础。

第二,什么是法律素养?法律素养是指一个人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包含三层含义:1、指法律知识,即知道法律相关的规定;2、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即对法律尊崇、敬畏、有守法意识,遇事首先想到法律,能履行法律的判决;3、法律信仰,即个人内心对于法律应当被全社会尊为至上行为规则的确信,这是对法律认识的最高级阶段。一个人的法律素养如何,是通过其掌握、运用法律知识的技能及其法律意识表现出来的。④

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一种特殊的主观把握方式,是社会主体在对社会法的现象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油然而生一种神圣体验,是对法的一种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感情和意识等各种心理因素的有机的综合体,是法的理性和激情的升华,是主体关于法的主观心理状况的上乘境界。⑤法律被信仰的前提是立良法、正司法、严执法、重守法。当代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就形同虚设。” 正因为如此,才会广为流传,成为所有崇尚法治的人们确信的一条真理性原则。

基于以上的法律素养的内容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学习掌握法律基础知识,懂得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遵守法律,更重要的学会法律思维,信仰法律,捍卫法律尊严。

其次,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素养的现状

大学校园是普法的主阵地,大学生是宣传、传播法律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法如何?我国非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法律素养令人担忧,具体表现如下:

一、法律知识知之甚少

大学非法律专业关于法律学习仅限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后三章内容,都是基础法律,原则性很强,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学生对《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试用期、休假期、劳动合同的期限等和自己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课堂提问,有87%的同学都不知道,问及与自己最密切的法律是什么?有85%的学生不知道。学生在课堂只能学到的少量法律知识,这些法律知识根本不能满足其走上社会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二、法律意识淡薄

近几年来,大学生犯罪率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从清华大学刘海洋泼熊事件到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事件,再从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驾车撞人并刺死伤者,到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等发生在知名高校违法案件,从伤动物到杀人,性质恶劣,社会危害严重,这一系列事件让大学生犯罪问题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说明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大学生作为普法的主力军,必须强化对大学生法制教育,对全民普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常言道:“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法律就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矩。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愈来愈重要,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在对外关系上,法律也是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规则。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学习、掌握法律知识,成为法治中国的践行者。endprint

再次,强化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建设法治国家,就必须全民普法,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高校必然成为普法的主阵地,要使大学生成为守法的公民,培养他们的法律信仰,就必须加强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如何强化对大学生法制教育?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是学校领导要重视。1、由学校领导担任组长,成立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各二级学院领导为副组长,分层管理,分阶段实施,加强学生法律教育;2、加强法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引进高水平的法律老师,充实法律教学队伍,另一方面,加强学校内部法律方面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法律知识水平,更好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3、利用学校媒体宣传法律法规知识,譬如: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网络平台等。在校园形成普法教育无处不在的良好氛围。

二是增设专门的法律课程。目前,高校法律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而且涉及法律内容的仅有三章,只有六次课教学,六次课教学,学生对法律知识只能了解大概,根本无法深入学习理解。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全民普法,大学生是普法的主要群体,必须增设专门的法律课程,才能更好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只有正真的学习法律、了解法律、懂得法律,学生才能更好的守法,更好宣传法律,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步伐,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三是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灵活多样,理论与实践结合,案例教学,1、讲案例,让学生分析,教师总结;2、把今日说法经典案例引进课堂,使学生从中学到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以为,从而更好的掌握法律知识。3、组织模拟法庭,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直观理解,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使学生对法律的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养成自主学习法律的习惯,从而使学生学会用法律思维的习惯。

四是课外实践教学。要真正学好法律知识,仅凭理论和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必须扩大到课外 。1、请法律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2、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以案说法,更能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去监狱参观,通过服刑人员讲述对自身犯罪的悔过,教育学生要遵纪守法,强化学生法律意识, 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大学生通过在学校的法律学习,掌握大量的法律法规知识,养成法律思维的习惯;通过社会实践教育,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相信司法公正,能自觉维护法律尊严与权威,从而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当他们步入社会,一方面,能自觉地遵守法律,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用自己所学法律知识,加入普法的行列,更好地法律宣传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对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发挥重要的作用。

资料来源:

①十五大报告

②2017.2.28《中青在線》

③2017.3.12《新华网》

④引文来自百度百科

⑤引文来自百度百科endprint

猜你喜欢

法律素养依法治国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养成探析
浅议如何提升人民监督员监督质效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