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长春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研究

2017-10-13杨月刘兆顺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17期
关键词:协调发展长春市新型城镇化

杨月+刘兆顺

摘要: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是否协调,是判断新型城镇化发展健康与否的关键要素。根据城镇化内涵,建立长春市2006~2015年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结果表明,2006~2015年,长春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指数连续上涨;2008~2010年,土地城镇化指数增长速率与人口城镇化相比明显加快,且于同年赶超人口城镇化指数,发展类型由土地滞后型变为人口滞后型;2010年以后,两者的增长速率接近且总体相对平稳,协调发展程度由2006年的中度失调衰退进展为2015年的中度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长春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优化路径,以期为长春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长春市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7-3368-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7.045

Coordination about Population and Land of Urban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in Changchun

YANG Yue,LIU Zhao-shun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61,China)

Abstract: Land and population are two key and interactive factors in urbanization, and the coordination is the key factor to judge whether urbanization is health. On the basis of generalizing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authors have designed the indicator systems of urbanization in population and land of Changchun. The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has been accessed according to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odel in the case of Changchun by scrutinizing the data from 2006 to 2015. With calculations, we find that the indexes of urbanization both in population and in land are in a trend of continuing upward, and that the growth rate of land urbanization index becomes faster than ever before. And in 2008 land urbanization index has surpassed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index, and there was a shift from land lagging urbanization to population lagging urbanization. In 2006,Changchun came to the stage with the moderate un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ut in 2015, Changchun to the stage with the modera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 study also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Changchu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in Changchun.

Key words: population urbanization;land urbanization;new urbanization;coordinated development;Changchun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城镇化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1]。當前,中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城市的扩张在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但是快速城镇化也暴露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环境退化、城镇化速度和产业结构失衡、城市体系不合理、城市功能低下、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镇化不完善、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土地城镇化等问题[3]。为解决这些问题,李克强总理指出,实行新型城镇化建设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城镇化在中国扩大内需方面的潜能[4]。“人的城镇化”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在将来城镇化发展规划中,必须把大力推进高质量、高效率的人口城镇化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关系到居民生活质量、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模式等问题。鉴于此,本研究选择东北地区省会型城市长春为研究对象,其作为东北地区核心城市之一,无论是人口城镇化还是土地城镇化都具有鲜明的地理特点,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参考。本研究从人口和土地两方面入手,研究城镇化发展的时间轨迹并给出优化建议,为长春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1 城镇化概念界定endprint

1.1 新型城镇化

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在结合中国国情下,把追求质量高、服务优、效能好的城镇可持续发展作为内涵,通过城乡统筹发展、生态文明与低碳经济来实现中国的新型城镇化特色之路。与以往的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的的城镇化对比,新型城镇化更看重提高城市化的内涵,这是促进城镇化建设的重点由规模增加变为以提高内在为主[5]。

1.2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

城镇化是一个人口和非农活动向城镇过渡、发展、深化,城镇规模不断扩张,先进技术、思想文化、生活理念等向农村传播的大规模社会经济变革过程[6]。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核心,其本质就是人口向城镇聚集以及人口经济活动的变化过程,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以及人口素质等都发生相应变化。土地作为城镇化的媒介,其实质是大量农业用地或未利用地成为建设用地扩大城市建城区面积,并增加土地投资进而刺激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模式优化以及土地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过程[7],其内涵包括三方面内容,从空间的角度看,城市土地利用意味着城市范围扩展;从土地用途角度看,城市土地的利用是对农村土地的转化;从形态学的角度看,是建城区范围扩大的过程。

2 研究方法

2.1 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体系(表1)。其中,人口城镇化由人口生活、构成和素质组成;土地城镇化由土地产出、投入和规模构成。指标层中,只有恩格尔系数是负面影响,其他都呈正面影响。

2.2 协调性测度模型构建

2.2.1 熵值法测定指标权重

1)数据标准化。

信息效用值dj:

dj=1-ej (4)

2)计算指标权重:

2.2.2 城镇化指数计算

2.2.3 发展度和协调度

发展度T:

T=0.5μ1+0.5μ2 (8)

协调度C反映城镇化进展好坏与否:

式中,k=2为调节系数。

2.2.4 协调发展度及类型划分 协调发展度D是度量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发展趋势的指标[8],其计算公式:

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度分类见表2。

3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

3.1 研究区概况

长春市为吉林省会城市,地处北纬43°05′-45°15′,东经124°18′-127°05′,总面积20 565 km2。总人口从2006年的739.26万人增长为2015年的753.84万人,非农人口从325.65万人增长为358.16万人,长春市建城区面积由267.38 km2增加到506.33 km2。

3.2 数据来源

数据参考2007~2016年的《吉林省统计年鉴》及相应年份的社会经济发展公报。

4 长春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结果分析

4.1 协调性测度结果

2006~2015年长春市人口和土地城镇化指数见表3,协调度C、发展度T和协调发展度D以及类型划分见表4。

4.2 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结果分析

4.2.1 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演化特点 2006~2015年,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指数连续上涨,每个要素分别展现了不同的贡献程度[9]。人口城镇化方面(图1),居民素质提升水平不高,还有待增强[10]。土地城镇化方面(图2),为加快城镇化进程,保障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长春市积极加快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特别是2008年初以来,不论是城镇建城区范围还是土地投入产出能力都在大幅提升[11]。

2006~2015度这10年间,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变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图3):2006~2007年,人口城镇化指数的上升速率與土地城镇化指数相比稍慢;2008~2010年,该阶段土地城镇化指数大尺度上涨,其增长速率与人口城镇化相比明显加快,且赶超人口城镇化指数,这与2008年以来国家大规模宏观调控投入息息相关,城镇土地规模效应逐渐显现,长春市的建城区范围从2006年的267.38 km2增加为2010年的393.71 km2,年均增长9%;2010年以后,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增长速率接近且总体相对平稳。

可见,2006~2015年长春市的城镇化进程受不同时期历史以及政治环境影响,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分别占据不同主导地位。但是需要注意,当前长春市土地城镇化比人口城镇化速度快,发展并不均衡[12],今后要控制土地城镇化,推进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共同进步[13]。

4.2.2 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分析 2006~2015年,协调发展度D由0.21增加到0.70(表4),根据协调程度划分可将长春市这一时期协调发展度划分为3个阶段。

失调阶段(2006~2007)。这一阶段,协调发展度分别为0.21和0.31,均低于0.40,进入失调衰退阶段,这时期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均不高,城镇化总体程度不高是导致协调发展度低的重要原因[14]。

过渡阶段(2008~2012)。2008年开始,协调发展度D从0.42增加到0.57,长春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进入过渡时期。

协调发展阶段(2013~2015)。2013年开始,协调发展度D上升到0.62,步入初级协调发展时期;2015年增长到0.70,步入中度协调发展阶段。

5 结论

2006~2015年长春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指数连续上涨。2008~2010年,土地城镇化指数增长速率与人口城镇化指数相比明显加快,且于同年赶超,发展类型由土地落后型变为人口落后型。2010年以后,两者增长速度接近且总体相对平稳。协调发展程度由2006年的中度失调衰退进展为2015年的中度协调发展。endprint

基于以上结论,为保证长春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长春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优化路径。①加快户籍制度改革。20世纪50年代末,将人口划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城乡分割二元户籍制度在中国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农民市民化的障碍。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可以成为长春人口城镇化发展的突破口,执行居民证制度,降低进入城镇化的门槛,使农村人口也能享受城市的精神文化与物质财富。②长春市作为省会型城市享有的产业集聚这一优势可以作为其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资本。提升长春市的经济实力,改善产业发展状况,通过增加就业机会来吸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15],促进生态产业与人口城镇化优势互补,进而改善城市人口规模。③强化资本投资,提升城镇人口素质。由不同层次的人才引进计划推动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知识增加,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④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改变高污染、高消耗的粗放型土地利用模式,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环保、低碳型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⑤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关于城镇扩张的土地审查制度,控制城镇扩张速度,合理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开发城市闲置用地,做好城镇建设和闲置耕地之间的置换工作,提高用地价值。⑥以人口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为目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根据长春市人口分布情况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制定总体规划,缩小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两者的差距,促进经济、生态及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学英.中国城市化进程时空差异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 吕添贵,吴次芳,李洪义,等.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测度及优化——以南昌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6,36(2):239-246.

[3] 陆大道,姚士谋.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科学思辨[J].人文地理,2007(4):1-5.

[4] 姚士谋,张平宇,余 成,等.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J].地理科学,2014,34(6):641-647.

[5] 单卓然,黄亚平.试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调整、行动策略、绩效评估[J].规划师,2013,29(4):10-14.

[6] 陈凤桂,张虹鸥,吴旗韬,等.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10(5):53-58.

[7] 范 进,赵定涛.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测定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学家,2012(5):61-67.

[8] 劉 娟,郑钦玉,郭锐利,等.重庆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11):66-72.

[9] 王 帅.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D].山东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5.

[10] 徐 茂.人口城镇化视野下的成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014.

[11] 陈 莹.基于人口与土地要素的武汉市城镇化发展评价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015.

[12] 谢正峰,俞万源.欠发达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初步研究——以梅州市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2014,32(8):90-94.

[13] 曹文莉,张小林,潘义勇,等.发达地区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2):141-146.

[14] 陈琦月,刘友兆.江苏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耦合协调度评价[J].农业科学研究,2015(2):71-76.

[15] 吕小冬.公共政策视角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长春市新型城镇化
登泰山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拾荒助学子 温暖众少年长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