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半坡彩陶鱼纹装饰的形式美感

2017-10-12郭琴莹黄缨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形式美

郭琴莹 黄缨

【摘要】:仰韶文化半坡的彩陶鱼纹纹样形式多样,形态各异,装饰特征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对图案艺术的美学研究具有深刻意义。本文以半坡彩陶鱼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鱼纹纹饰的演进,以及构图形式等,发掘和总结彩陶鱼纹图案的形式美和其美学特征,更好地理解彩陶鱼纹背后蕴含的美学价值。并将其妥善应用,能有助于在平面设计领域图案应用的锦上添花,且结合自身案例,探索彩陶鱼纹美的应用。

【关键词】:半坡彩陶; 鱼纹; 形式美; 图案装饰

1、彩陶鱼纹装饰纹样的萌化和发展

彩陶鱼纹的装饰纹样最早出现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上。随着制陶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使用有色陶土烧制的彩陶,表面光滑且质地坚硬,对鱼纹装飾纹样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鱼纹的装饰主要绘制于分布在豫陕甘青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上。仰韶半坡的彩陶的明显特征,能辨认出的鱼类有二十余种。表现形式有单体鱼、双体鱼、三体鱼、人面和鱼形结合等。“人面形和和鱼形组合在一起的装饰纹样不见于其他文化,因此,就成为仰韶文化的一个典型标志”[1]

2、彩陶鱼纹图案演化历程

装饰于折腹圜底盆的肩部和卷唇圜底盆的内壁的鱼纹,由早期写实的形象而逐渐演变为抽象化,其中半坡、庙底沟、石岭下都有鱼纹或鱼纹的变体。符号化的几何装饰,体现了人们对于器物,在实用之外审美思想的进步。

2.1早期鱼纹特征---写实

“早期的彩陶象形纹饰则是模仿性因素和几何形结构的逻辑统一,一方面仍服从于像是的巨响途径和结构,而另一方面又以主题抽象审美经验为构型基础”[2]早期的半坡彩陶鱼纹最显著的特征是写实性。这时期的鱼纹是原始人民对于自然界中鱼的形象的模仿,但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模仿,而是根据自身的审美能力进行临摹刻画。

2.2中期鱼纹特征---装饰

这时期的鱼纹具有显著的装饰性。审美和实用,与器形有机结合绘制在不同部位。鱼纹的图案的布局和设计已不似早期的临摹,增加了实用和美观的装饰艺术,在纹样中添加了几何形作为纯粹的装饰,整体形象向规则的几何形转变。

2.3中后期鱼纹特征---抽象

该时期鱼纹最显著的特征是夸张的变形美,造型特征向抽象化方向演化,“象形文是越来越依照几何结构图示的变化规律来构图,这意味着象形纹饰向以几何图示为造型结构的方面演变”[3]这时期的复体鱼纹就是以几何形作为整个纹饰的基本构型框架,在鱼的演化图中,鱼的几个部分逐渐解体,各个部分在独立中逐渐蜕变为几何图形,在复合的过程中,纹样相同的部分完全重叠,成为共用图形。

3、鱼纹形式美感的分析

3.1有意味的形式

从写实鱼纹演变为抽象鱼纹是彩陶纹饰的典型演化轨迹,由动物的形象写实,逐渐变为抽象化、符号化的再现(模拟)到抽象(几何化),由写实到符号化,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提炼过程,也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艺术形成的过程。[4]

“图腾崇拜作为原始宗教的一种形式,对某些原始艺术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6]“人面鱼纹彩陶盆”的纹样装饰就折射出了原始先民的精神信仰,是与生存的神圣目相关,带着一种“吉祥”的信任和希翼而刻画。装饰的是人面鱼纹和鱼纹的图案,鱼纹的形象用网格表现鳞片,简化的线表现鱼鳍和鱼尾。在这件彩陶中,并以“米字格”作为基地分割整个器形。人面鱼纹和鱼纹两组图案两两相对,旋转对称的画面,在造型、色彩、纹样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反映出彩陶鱼纹既有历史文化内涵,又具有独立的审美意识,可谓之“有意味的形式”。

3.2有规律的构图形式

鱼纹在彩陶器型的构图方式,因受各自造型特点的制约,构图方法有所不同。彩陶鱼纹的构图形式巧妙运用了节奏与韵律形式美法则。根据用途的需要可分为单独、连续、适合以及相互组合的纹样。“早期多用单体鱼纹,晚期则以复体鱼纹为多。”[6]

二方连续的的构图方式是仰韶文化彩陶鱼纹装饰的主要构图方式,二方连续的特征主要是一种或两种花纹连续重复出现,一般多在盆、钵类形体器物上使用,纹样与器物的搭配相互协调。鱼纹头尾相连接围饰与器物表面,形成一周圈纹饰带。

构图方式使用较多的另一种则是采用适合的纹样进行装饰,马家窑文化变体鱼纹装饰,对称性构成的造型艺术会产生活泼生动的审美灵活愉悦感觉,我们可从中感受到节奏的韵律美。而对于较高的器物,单独纹样应用较多,例如彩陶尖底绘人面鱼纹的单独纹样。

4、彩陶鱼纹形式美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

彩陶鱼纹自身有意味的形式,与规律的构图方式相结合构成了独特的形式美感。对彩陶鱼纹图案装饰中蕴含的美学特征进行探究分析,并在悠久的历史传承中赋予不同时代的特色,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传统与现今图案装饰技术相结合,取其精华进行创新,大量的运用在平面设计中,使其锦上添花。从传统中借鉴平衡、和谐、对比同一节奏的韵律这些形式美的原则和规律去经营拓展,继承文化、传承经典。

结语

传统鱼纹作为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中的一部分,开创了对美的形式追求,也传承了鱼纹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些非凡的图形纹样都是千百年来人类对自然的追寻和归纳而逐渐确定得出的。鱼纹其有意味的形式,以及它显示的生命的张力、节奏的美感,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对于半坡彩陶鱼纹发展的美学研究,为探究原始艺术的美感与审美艺术有着很高的价值与蕴含的社会背景与民族精神,对现代的图案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应用的装饰形式和思想内涵有提供了更深程度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张旭.中国古代陶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11

[3]张晓凌.中国原始艺术精神[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72.

[4]李厚泽.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21.

[5]李厚泽.美的历程[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34.

[6]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11

作者简介:郭琴莹(1993.08~),女,山西省临汾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2016级硕士)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形式美
舞蹈艺术中形式美的思考
现代室内空间照明设计形式美的探析
论庆阳香包的图案设计特色
浅析形式美在装饰画中的重要性
包装设计中字体的形式美研究
拴马桩石雕艺术的形式美探析
情之所至,舞之于形
浅谈对大洋洲纹身艺术的研究
浅析艺术设计的形式与传统
浅谈数字艺术设计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