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型新创企业创业过程中知识中介机构服务模式研究

2017-10-12李文鹣耿菱怿李文元

中国科技论坛 2017年9期
关键词:新创科技型创业者

李文鹣,耿菱怿,梅 强,李文元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科技型新创企业创业过程中知识中介机构服务模式研究

李文鹣,耿菱怿,梅 强,李文元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基于知识管理和创业管理理论,剖析在科技型新创企业创业生命周期中,知识中介机构如何支持知识资源整合利用,驱动与创业生命周期相匹配的创业能力。先阐述新创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知识中介的特征。然后提出科技型新创企业创业过程中的知识中介服务的概念模型,从知识基础观出发,探讨新创企业知识管理、创业能力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不同阶段知识中介提供的支持服务模式,揭示知识中介的服务对提高知识管理效率,驱动创业能力的重要作用。

知识整合;新创企业;知识中介;知识型服务

Abstract:Based on the integrative perspective from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entrepreneurial management,we investigate knowledge intermediaries how to support the combination and exploit of knowledge source,also how to drive entrepreneurial capacity matched with entrepreneurial process,during the entrepreneurial life cycle of new technological venture.Firstly,we describe the importanc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for new venture and knowledge intermediaries features.Then,we provide a concept model about the knowledge intermediaries’service throughout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From the knowledge-based view,we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entrepreneurial capacity in the different phase of entrepreneurial process,and also the support service mode of knowledge intermediaries.Our research reveals the important role of knowledge intermediaries to enhance knowledge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drive entrepreneurial capacity.

Keywords:Knowledge combination;New venture;Knowledge intermediary;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

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知识型服务业等的融合,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也更大范围地、更加迅速地推动着创新模式由“封闭式创新”转向“开放式创新”。科技领域创新的高不确定性、新业态融合的复杂性,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中,受知识驱动的科技型新创企业不再是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而是需要整合外部知识资源实现创新成长。然而,受制于能力缺陷、资源约束和制度非正规化,新创企业要以最快的速度捕捉本产业和跨产业领域技术和市场环境变化的信息,识别、获取和利用关键知识资源并非易事。弥补新创企业的新进入者弱性,支持着企业创业成长的知识型服务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十年以来,知识中介机构(以下简称知识中介)发展越来越成熟,科技型新创企业、中小企业与知识中介的联系日益密切。

许多研究关注知识中介在企业产品研发中的作用,以及在知识网络中的功能,但却很少分析他们怎样在科技型新创企业创业过程中,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支持企业的知识管理,提高创业成功率。本文分析知识中介怎样在科技型新创企业创业生命周期中支持其知识管理活动,以形成与创业周期相匹配的创业能力。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构建科技型新创企业创业过程中的知识中介服务模型,剖析与知识资源整合和创业能力阶段性特征相匹配的知识中介支持服务,给科技型新创企业和知识中介机构提供参考。

1 科技型新创企业知识管理

新创企业的知识管理是对知识及相关信息资源整合利用的惯例、程序和流程。根据Gaimon的研究,新企业的创业过程被划分为机会发现、机会评估、产品开发和商业化四个阶段[1]。科技型新创企业要实现创业成长需要在创业生命周期中建立起相应的创业能力,即警觉与创造力、决策能力、知识吸收能力和市场进入能力。从知识基础理论视角,创业能力受知识驱动,创业过程中的知识既包括可以清楚表述和文字编码的显性知识,也包括各种经验和专长等默会知识[2]。新兴技术领域,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更加动荡,技术日趋复杂、更新快速频繁,市场瞬息万变,科技型新创企业较之于一般企业,对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的依赖更加强烈。因此,创业生命周期中整合利用内外部知识资源是形成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开放式创新模式下,新创企业资源有限、正规的组织学习惯例和程序缺乏,整合外部知识资源,提高创业能力,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在进行跨界创新的时候。知识中介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网络能力和专业的洞察力,能跨越不同的行业,收集、整理信息,协调知识转移双方的关系,推动知识从一个领域转移到另一个领域。还能为企业提供问题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完善学习惯例和程序,以有效吸纳和利用知识[3]。因此,知识中介可以弥补新创企业的缺陷,提高企业知识管理的效率。

2 知识中介的特征

知识中介是将知识拥有方的知识资源转化为接受方的知识,实现知识传播扩散,援助知识利用和创造的中间机构[4]。随着开放式创新的纵深化发展,知识型服务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知识中介服务包括技术预见和诊断、技术扫描和信息加工,识别技术的商业机会,援助知识搜索、知识获取、知识集成和利用,参与技术开发、提供管理咨询等[5]。知识中介的服务正从初级的信息服务逐渐转向技术水平高、知识含量高的知识资源整合和知识创造服务,比如参与和协助技术开发活动[5]。知识中介一般包括咨询机构、知识产权事务所、协助研发的科技孵化器和共同研发中心,以及诸如图书馆、情报所之类的各种信息服务机构等。

传统观点认为,知识中介扮演三种基本角色:知识经理、交易经纪人及培养学习能力的导师[6-7]。本文将重点分析知识中介扮演的四种功能角色,包括知识“守门员”、知识经纪人、顾问、“媒婆”等。知识中介的“守门员”职责是知识中介充当知识拥有方和知识接受方之间的桥梁,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控制着知识被允许流入某个渠道或是在某个渠道中继续流动[7]。知识经纪人的职责是,根据客户的问题需求,搜索信息,寻找最合适的知识源,获取知识,给客户创新过程中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8]。知识顾问的职责是为客户提供关于产品技术开发、市场进入、知识整合利用等领域的管理咨询[7]。“媒婆”职责是根据客户的需求,知识中介利用其网络优势,寻找合适的资源方,然后让资源方和需求方双方建立起联系或协调合作关系[8]。

3 基于创业过程的知识中介服务模式

基于知识基础理论,本文提出科技型新创企业创业过程中的知识中介服务模型,分析科技型新创企业创业生命周期过程中知识资源管理活动,以及如何构建与创业周期相匹配的创业能力,并探讨知识中介在此过程中所提供的服务支持。如图1所示,在创业过程中,新创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驱动创业能力的形成和演化,知识中介参与知识管理,提供支撑服务,增强知识管理对创业能力的驱动作用,最终将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与创业过程的机会发现、机会评估、产品开发和商业化四个阶段相匹配,围绕创业能力的形成与演化,企业知识管理活动、知识中介的服务模式呈现出不同特征。

图1 新创企业创业过程中知识中介服务模型

3.1 阶段一,机会发现

科技领域机会发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机会识别,机会识别是创业者成功创业之路上面临的首要问题。商业机会的识别和捕捉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虽然有时候商业机会的产生具有“意外”因素,依靠创业者的“信息偶遇”来捕捉商业机会往往是相当困难的。创业者需要具有警觉性和创造力,以取得最大可能的机会发现数量和尽可能高的机会发现质量[1]。警觉性和创造力高的创业者,可以将各种看似无关的念头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概念,从而发现机会[9]。创业者的警觉性和创造力受知识驱动[1]。警觉性和创造力的构建不仅取决于创业者自身的先验知识基础,还取决于对外部知识资源的整合。因此,一方面有的创业者依赖于原所任职公司的知识承继形成先验知识,也有的创业者通过自身先前“干中学”过程中的经验积累起先验知识[10]。另一方面,创业者不断地进行知识搜索,并通过社会资本,从其他创业者、供应商、顾客和竞争者哪里转移和获取知识。只有这样,创业者才能超越自身的先验知识局限[11],建立高的警觉性和创造力。

就创业者个人知识、组织能力和跨界搜索经济承担能力而言,新创企业一般都居于弱势,难以独立完成机会识别。知识中介能够帮助企业更快速、更有效率地搜索,获取相应市场知识和技术知识,以利于识别市场机会,这时知识中介发挥着“守门员”和“经纪人”的功能。知识中介利用自身的知识资源优势,整合各种知识资源,进行机会扫描,可以缩小机会选择范围并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创业者摆脱“本地搜索”和“过度搜索”的困境。

加利佛利亚大学管理学院发起了一个小企业国际化支持项目,成立项目服务机构,帮助生产高技术产品的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创业,获得相关的市场和技术知识。在小企业国际市场创业过程中,该项目服务机构发挥着知识中介的作用。当企业进军国际市场进行机会识别时,项目服务机构可以搜集各类市场分析报告供其参考,提供所需要的市场知识和技术知识。但很多知识是默会知识,不能通过市场分析报告的形式提供,学院项目服务机构就召集机构成员和MBA学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利用群体智慧,帮助小企业识别市场机会[12]。比如,加入该项目的一家成员企业准备开发一种技术,能够形成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进行销售。成员企业先是利用本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本地搜索,却没有发现合适的技术和市场机会,于是求助于学院的服务机构。项目服务机构挑选有经验的导师、MBA学员和EMBA学员,成立智囊团队,让这家企业的创业者和高层管理者也参与其中,智囊团队不仅给企业管理者培训发现机会的方法,还与管理者一起进行市场分析,搜索具有市场机会可以开发的技术。经过6个月的努力,这家成员企业成功识别出开发感应加热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潜在的市场机会。这种技术可以运用于生产大型晶体硅锭的制造炉中,提高硅直接凝固的效率和质量,而现有生产工艺不能取得这样好的效果。5年后,在智囊团队的帮助下,这家企业生产的感应加热器畅销于国际市场。

3.2 阶段二,机会评估

机会评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评价机会的商业价值,以决定是利用,还是放弃?机会评估需要确认可能带来市场机会的新技术的特性和前途,正确估计风险、成本和期望收益,创业者的决策能力在其中起决定作用[1]。机会的商业价值评估通常是在模糊环境下进行的决策,知识的搜索和获取能够减少创业者决策的不确定性。新创企业在自身战略思想指引下进行机会分析,对机会利用价值进行评估,并就产品概念进行构思,机会评估和产品构思得到确认后即形成产品概念。此阶段的决策能力主要取决于创业者的知识基础。评估和构思之前,创业者很少单凭自身的经验做出决策,需要搜索内外部相关知识,充分地进行前期调查,一般会从其社会网络中寻求外部知识以支持正确决策[13]。因此,创业者的决策能力仍然受制于能否搜索到和获取相应知识。

创业者最初依靠老乡、亲友等亲缘关系网络,以及同行圈、供应链等产业网络,搜索和获取机会评估所需知识,但即便这样,仍然难以完全摆脱认识“陷阱”,因为跨领域和跨产业网络知识仅靠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实际不易触及。知识中介依赖其广泛联系的知识网络,更能有效地监测外部市场和技术环境,跨领域和跨产业网络知识动态,正确评价和过滤知识,为新创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市场和技术情报。此外,知识中介还能为新创企业的机会评估提供管理支持[5],比如资料归档、信息编码、机会筛选、评估方法和评估建议等。这种服务对于更为成熟的中小企业而言可能并不需要,对新创企业却很有必要。知识中介还可以协助企业根据机会评估的结果,把创意迅速转变成产品概念[14]。此阶段,知识中介更多的是发挥知识“守门员”和“顾问”的作用。

Presans利用专业技术更有效率地匹配合适专家,帮助企业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资源,将提高机会评估的准确率。Presans是法国的一家中介机构,主要负责匹配企业的商业需求与专家智库的供给。该机构的数据库中搜罗了世界百万名专家的信息。对于机会评估,Presans根据企业提出的需求,可以调用专家数据库中的资源,也可以使用X-search搜索工具,利用可视化技术从科技出版物、专利和一些公司网站上挖掘信息,形成专家图谱,从而为企业自动匹配具有专门知识的专家[8]。比利时的共同研发中心凭借其技术跟踪和技术趋势预测活动,能够帮助新企业进行机会评估。一些成员企业先根据自身的机会感知提出拟进行的研发项目,共同研发中心再利用其内部资源进一步深入地分析,评价这些初始的设想是否可行[15]。再比如加利佛利亚大学管理学院国际化支持项目的例子,项目服务机构帮助某家成员企业进行扫描和评估市场机会,能够摆脱单靠企业自身力量不断“试错”的方法所导致的困境。尽管不断“试错”的方法有时候也能正确评估市场机会,但是它会消耗创业家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经过与服务团队的反复论证,这家成员企业最后意识到其产品在美国市场很难有市场机会,由于技术基础设施的根本差异,以及美国市场上的严格规制,在目标市场上销售产品几乎不具备可行性。在项目团队的指导下,这家企业正确评估了市场机会,避免了贸然进入带来的损失。

3.3 阶段三,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将产品和技术由一种想法或概念转变为现实的产品和技术原型。当前创新模式正由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转变,外部知识对新创企业开发活动的影响逐渐加深。企业必须跨越现有的组织或领域边界搜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并加以转化和利用,才能产生强大的适应能力。构建知识吸收能力对于新创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创企业可以通过“干中学”的积累和组织学习惯例的健全来构建自身的知识吸收能力。

但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这一过程也很难由新创企业独立完成,新创企业与知识中介的联系既更加迫切,又愈加密切。在这一阶段知识中介扫描获取知识的市场和技术环境,帮助企业寻找知识源,还帮助企业与拥有知识的其他主体建立关系网络,获取并转移知识,同时帮助企业建立吸收已获取知识的能力。技术获取中的知识中介参与服务如图2所示。整个开发阶段,知识中介提供的服务支持具体表现在:

图2 开发阶段技术获取过程中的知识中介服务

知识中介为新创企业的知识跨界搜索提供智能支持。知识中介通过技术趋势可视化技术和技术发展路径追踪技术监测外部技术发展状况,此时知识中介承担着“守门员”的职责[16]。知识中介能够深度接触、获取和整合分布在不同领域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转移给需要的企业,为企业技术方案决策提供参考。在宝马汽车班格尔设计团队进行GINA概念车设计时,拟提出一种新概念变形运动车,这种车在制造时需要使用一种特殊材料,即在金属铝制框架上面覆盖一层聚氨酯涂层莱卡材料。这种材料原本使用于纺织物,由于缺乏跨领域的材料知识,所以设计团队求助于Material ConneXion。Material ConneXion是一家全球材料咨询服务机构。Material ConneXion旗下的材料图书馆给设计团队提供了各种最新发展的可供选择的非常抗裂且耐磨的纺织材料信息,以及能够生产这种材料的供应商的详细信息。Material ConneXion材料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最先进、创新、环保材料信息的图书馆,能够提供5000多种材料及其工艺知识[8]。他持续不断搜集和分析各种新材料的知识,以便能够给客户及时提供世界范围内材料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最新工艺。通过对知识跨界搜索的智能支持,知识中介还能帮助新创企业建立起外部知识识别和技术监测能力,这能力属于一种知识吸收能力[17]。

知识中介为新创企业的研究开发提供知识代理服务,匹配企业知识需求。首先,知识中介与知识和技术的拥有者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能够帮助企业嵌入外部知识源网络,推动企业和知识提供者之间的磋商,促进知识的顺利转移和获取。比如,凭借自身在各种领域积累的知识和广泛的关系网络,InnoCentive能准地确定知识“征求者”面临的问题,也可以对“解决者”提供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和筛选[18],承担着类似“媒婆”的职责。其次,知识中介可以倡导共同研发,例如,比利时的共同研发中心能够识别哪种具体技术是面临同样问题的新企业都可能需要的,然后发起和组织企业共同研发,自己也参与开发能够惠及整个产业的新知识,再推动新知识在整个产业的共享或跨领域的应用。有时,为了填补新企业的知识空白,缩短研发时间,共同研发中心帮助企业制订技术合同,把研发工作分包给处于共同研发中心和企业之外的第三方[15]。最后,技术创新模拟,联系和租用外部实验室、专用设备,取得专利技术许可,执行知识产权事务,也是知识中介经常为新企业提供的代理服务。通常,一些中介机构提供的是综合性的服务,例如法国的Mov’eo。Mov’eo是法国政府组建的汽车竞争力集群,属于非营利性政府组织,位于法国诺曼底地区,它成立目的是推动交通领域的合作和创新项目的发展。Mov’eo的功能好似科技园区,管理机构可以称之为管委会,其主席及主要管理人员由集群成员选举代表组成。集群管委会推出专门帮扶中小企业和创业者的项目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推动中小企业更多地参与联合研发项目;指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实验室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定期会议和建立讨论组,促进中小企业与其他机构的技术交流,鼓励成员对小企业展开培训;帮助企业寻找合适的专业知识和顾问人员,协助解决小企业创新过程中法律和知识产权问题;与政府和其他投资者协商为新创企业和中小企业创新争取融资支持[19]。

知识中介为新创企业的研究开发提供知识智库。具备知识智库功能的知识中介通常比新企业更加熟悉行业内情况,企业很乐意跟这些知识中介建立起信任关系。开发活动中很多知识是默会知识,而不是可编码的显性知识,知识交换和转移需要人际间互动和组织间互动,企业技术人员、创业者与顾问人员面对面的接触成为经常行为,所以建立起相互信任关系十分必要。根据布鲁塞尔的科技创新促进中心的报告,该中心经常派工作人员参与企业人员的知识培训,也为企业研发提供咨询顾问服务。顾问人员具有深厚的技术背景,跟知识资源的上游提供者(大学、实验室)关系密切,他们定期、不定期地访问企业,讨论产品发展、解释新技术的潜在使用价值、提供合约制订指导。促进中心的顾问人员每年访问50家小企业,每人平均提供35个建议。布鲁塞尔科技创新促进中心,作为知识中介,发挥着“经纪人/顾问”的作用,扶助企业转化和利用相关知识。知识智库的另外一个例子是PPD公司。他是一家位于美国,在药物发现、功能基因组、组合化学、体内药代动力学等方面提供集成服务的新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他在中国江苏泰州成立研发中心,可以帮助药企提高研究开发的成功率。通过他们对预先设想的化合物概念的明确化和优化,客户可以较早知道应该重点开发哪些化合物。

由此可知,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中介发挥着知识“守门员”、“经纪人”、“顾问”和“媒婆”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功能,参与到知识转移、知识搜索、知识获取、知识内部转化以及利用活动中。通过知识中介的知识搜索智能支持、知识代理和知识智库服务,新创企业能够逐步建立起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知识识别、吸纳、转化和利用能力。

3.4 阶段四,商业化阶段

商业化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将成型的产品成功地投放市场,传递价值给最终用户,实现最大化的收益。最佳的市场进入时机和正确的市场进入策略是创业成功和企业存活的关键。新创企业只有识别正确的细分市场,合理安排资产、选择恰当的销售渠道,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在目标市场上售卖产品,才能在市场中获得收益。市场进入决策也是在一种不确定环境中进行的决策,仅凭创业者的先验知识会陷入“短视”和僵化,错失进入机会。许多实证研究显示,如果通过学习和知识转移,从市场和技术联盟中能够获得知识,会缩短新创企业市场进入时间[20]。因此,新创企业仍然需要整合内外部知识资源,夯实知识管理,才能建立起市场进入和获利能力[21]。

新创企业缺乏商业分析和市场进入的知识和经验,对哪些细分市场更有利可图没有能力判断,又缺乏社会资本建立商业关系,更没有正规的知识管理惯例和流程支持市场进入决策,因此经常产生“试错”行为。显然,新创企业在市场进入时,也有赖于外部知识,无论是知识搜索、知识获取,还是知识吸收利用都需要知识中介的支持[22]。

加利佛利亚大学管理学院的小企业国际化支持服务机构,作为知识中介,采取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实现商业化,进入国际市场[12]。一是,帮助成员企业收集战略性大客户的信息,寻找到客户,确认订单后负责搜集供应商信息,向企业推荐合适的供应商。参与国际化支持项目的小企业大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社会资本,阻碍着企业发展海外商业伙伴。服务团队则让成员企业迅速与合适的商业伙伴建立起联系,构建海外商业网络。二是,服务团队与新创企业高层保持着非常紧密的正式和非正式联系,他们定期、不定期地访问企业,审查生产过程,与企业探讨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应对销售过程中的难题,辅助国际市场进入和营销策略的制定。比如分析哪些细分市场更有利可图,哪些市场还属于空白市场,应该采用什么渠道销售,在目标市场上怎样制定价格。三是,他们促进支持市场细分和进入决策的诀窍、经验、知识的转移,搜集成功企业的案例,向小企业提供样例公司的经验,教导新创企业模仿前辈。他们还组织成员企业之间的交流,分享经验,帮助新企业构建正规的惯例和流程,提高进入新的国际市场所必需的技能。成员企业规范的惯例和流程的建立有利于扩大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再比如,大数据时代,数据驱动的创新给生物制药领域的新创企业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远远超出了新创企业的知识范围。新创企业能否开发新疗法,并迅速商业化,将更加有赖于知识中介的支持。昆泰(Quintiles)是一家生物制药服务机构,提供临床、商业咨询和资金解决方案。昆泰与医疗软件服务机构Archimedes合作,利用Archimedes的医疗建模技术及专业知识,将医疗数据转化为更为有用的表达,为生物制药企业共同提供临床和商业解决方案,能够减少新疗法开发和推向市场需要花费的时间和费用。这些知识应用于客户的临床实验设计、产品开发和商业化中,大大增加了客户创新创业的成功率。由于昆泰公司在欧洲市场的经验、服务广度和医药专长,一家新兴生物制药企业求助于昆泰进行战略咨询服务。结合大数据分析,昆泰给客户提供其对欧洲市场的见解,为企业治疗囊性纤维化病的创新型药物量身定制欧洲市场的进入方案,成功支持了该药物在欧洲市场的商业化活动。昆泰帮助客户确定欧洲各个地方市场具体进入策略,制订定价与补偿策略,指导产品管理和团队招聘以及当地商业团队的管理。

在商业化阶段中,知识中介发挥着知识“守门员”、“经纪人”和“顾问”的作用。他们不仅参与知识资源的搜索和整合,以破解企业本地搜索的难题,也参与到构建知识管理惯例的流程,提高企业市场进入和获利能力。

4 结束语

结合知识管理和创业管理等领域的理论,本文探索了知识中介怎样在创业生命周期过程中支持科技型新创企业知识资源整合和利用,驱动与创业生命周期相匹配的创业能力。通过开发基于创业过程的知识中介服务模型,从知识基础观出发,剖析与创业周期相匹配的新创科技型企业知识管理、创业能力和知识中介服务模式的阶段性特征,诠释知识资源整合利用、创业能力和知识中介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揭示知识管理对创业能力的驱动作用,以及知识中介的服务对提高知识管理效率,驱动创业能力的重要作用。

本文的贡献在于,整合知识管理和创业管理等领域的研究视角,提出关于与创业生命周期相匹配的科技型新创企业知识管理、创业能力和知识中介服务模式之间关系的观点。贯穿于新创企业生命周期的知识中介服务模式的概念模型,可以让企业明确每一阶段的知识管理活动,借助知识中介的支持,形成相应的创业能力,最终导向创业成功。同时,也可以为中国知识中介创新知识服务,密切嵌入新企业创业过程的知识管理活动提供重要参考。

未来研究展望。开放式创新和各种新业态迅速融合的环境下,科技型新创企业嵌入成熟企业的创新生态系统实现创新成长将成为必然趋势,知识中介如何帮助新创企业识别新的机会,融入价值创造网络等问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一步探索。

[1]GAIMON C,BAILEY J.Knowledge management for the entrepreneurial venture[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3,22:1429-1438.

[2]马佳鸿,候美玲,刘艳艳.基于过程观的新企业知识资源整合模型构建[J].情报杂志,2015,34(9):180-184.

[3]ZOLLO M,WINTER S.Deliberate lear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2,13(3):39-351.

[4]LICHTENTHALER U,ERNST H.Intermediary services in the markets for technology:organizational antecedents and performance consequences[J].Organization studies,2008,29(7):1003-1029.

[5]PARKER R,HINE D.The role of knowledge intermediaries in developing firm learning capabilities[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14,22(5):1048-1061.

[6]石艳霞,李卿箐.价值创造网络中知识中介的运行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21):34-39.

[7]HOWELLS J.Intermediation and the role of intermediaries in innovation[J].Research policy,2006(35):715-728.

[8]COLOMBO G,DELL’Era C,FRATTINI F.Exploring the contribution of innovation intermediaries to th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NPD) process:a typology and an empirical study[J].R&D management.2015,45(2):126-146.

[9]WARD T.Cognition,creativity and entrepreneurship[J].Bus.Venturing,2004,19(2):173-188.

[10]ACS Z J,Braunerhjelm P,Audretsch D B,Carlsson B.The knowledge spillover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J].Small bus.econ.,2009(32):15-30.

[11]LAURSEN K,SALTER A.Open for Innovation:the role of openness in explaining innovative performance among UK manufacturing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6,27(2):131-150.

[12]NEIROTTI P,PAOLUCCI E.Innovation intermediaries as agents for SME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a case study on the UCLA’s global access progra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and planning,2015,10(3-4):294-317.

[13]LE’VESQUE M,MINNITI M,SHEPHERD D.Entrepreneurs’decisions on timing of entry:learning from participation and from the experiences of others[J].Entre.theory pract,2009,33(2):547-570.

[14]VAN DEN BOSCH F,VAN WIJK R,VOLBERDA H.Absorptive capacity:antecedents,models and outcomes[M]//EASTERBY-SMITH M,LYLES M. The blackwell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Oxford:Blackwell,2003:278-302.

[15]SPITHOVEN A,CLARYSSE B,KNOCKAERT M.Building absorptive capacity to organize inbound open innovation in traditional industries[J].Technovation,2011(31):10-21.

[16]GIULIANI E.Cluster absorptive capacity:why some clusters forge ahead and others lag behind?[J].European urban and regional studies,2005,12(3):269-288.

[17]ZAHRA S A,GEORGE G.Absorptive capacity:a review,reconceptualization,and extens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2,27(5):1850-203.

[18]李文元,向雅丽,顾桂芳.创新中介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的功能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4):54-59.

[19]AGOGUE M,YSTROM A,MASSON P L.Rethinking the role of intermediaries as an architect of collective exploration and creation of knowledge in open innov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3,17(2):135007-1-135007-24.

[20]KATILA R,MANG P.Exploiting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ies:the timing of collaborations[J].Research policy,2003,32(2):317-332.

[21]HAUSER J,TELLIS G L,GRIFFIN A.Research on innovation:a review and agenda for marketing science[J].Mark.Sci.2006,25(6):687-717.

[22]ANDERSON B S,ESHIMA Y.The influence of firm age and intangible resourc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firm growth among Japanese SM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3,28(3):413-429.

(责任编辑 刘传忠)

ServiceModeofKnowledgeIntermediariesThroughouttheEntrepreneurialProcessofNewTechnologicalVenture

Li Wenjian,Gen Lingyi,Mei Qiang,Li Wenyuan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 212013,China)

F276.3

A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企业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形成及治理机制研究”(15BGL03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基于网络嵌入视角的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机理及其推进政策研究”(14BGL024),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科技型小企业成长与吸收能力演进”(15GLB008),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服务中介持下长三角中小制造企业产品创新”(2014SJB795)。

2017-02-28

李文鹣(1973-),女,重庆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创新管理、中小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新创科技型创业者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融资战略的相关研究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开始啦
贵州省590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并入库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结句的新创(外一题)——李清照《武陵春》
新创企业的滞涨
互联网创业者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