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农村物流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

2017-10-11司俊芳

关键词:物流农村发展

梁 雯 司俊芳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安徽省农村物流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

梁 雯 司俊芳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基于2004—2015年安徽省相关统计数据,从经济、物流、市场三个角度选取关键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析各因素与农村物流发展间关联。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物流、市场三方面指标均显著影响农村物流发展,其中物流指标中农用运输车、农村投递路线与总货运量关联度相对较大,对农村物流影响显著;经济指标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对农村物流影响较大;市场指标中各关联度趋平。就农村物流如何快速健康发展提出建议,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安徽省;农村物流;灰关联分析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从各方面谋划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三农”发展注入新动力,最终达到农业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目标。《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指出要完善城乡一体化机制体制,推进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等要求。完善农村物流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此外,《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在原有规划基础上完善补充内容,即加大全国公路网覆盖力度,从基础设施角度为农村物流发展提供支持。目前,我国城市土地等资源日趋紧张,乡镇地区成为城市经济拓展的另一片蓝海。根据城市增长极扩散效应理论,农村在不断完善自身经济发展条件的同时,要把握城市资本回流机会,农村物流需在政府支持下不断发展。发展农村物流有利于农产品进城,以及生产和生活资料下乡,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促使农民持续增收,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

安徽省近年来多次出台农村物流扶持政策,如《安徽省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中提出“健全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努力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以及通过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进城渠道,拓展农村消费市场等举措。安徽省较江苏、浙江等省物流发展缓慢,农村物流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一直是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现城乡一体化重点在于缩短城乡差距,其中农村物流是连接城乡信息、物资的枢纽。

安徽省自2006年起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对接”等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以项目推动的物流模式,存在物流成本高、物流企业集中布局、建设资源浪费、企业流通动力不足等问题,尚不能完全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基于目前安徽省农村发展滞后、信息不通畅等突出问题,探讨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安徽省农村物流发展重点。

一、文献综述

(一)农村物流概念的内涵

随着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不断发展,农村物流的持续发展受到关注,但是,农村物流概念尚无统一界定。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报告(2013)中提出,农村物流是物品以农村为起点或终点的实物流动过程[1]。刘晨光、李玉民认为,农村物流是服务性产业,涵盖范围不仅包括农产品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移动,还包括服务及信息的整合与管理[2]。姚其林认为,农村物流可分为农业领域物流和非农业领域物流[3]。李利晓认为,农村物流是指农民从物料采集到农产品形成、储藏、流通加工、运输最终到农产品销售的动态过程[4]。邹念等认为,农村物流是指农民为了生产生活,利用包装、装卸,以及加工等经济活动进行产品运输的动态流程[5]。张夏恒等表示,农村物流是立足物流服务于农村地区,包括农产品进城和农需品下乡双向流通[6]。

上述文献可见,学者主要从三方面阐述农村物流定义:(1)从农产品角度界定农村物流概念,范围较狭窄;(2)从对象和管理职能角度,界定农村物流是服务农村生产、生活等物质资料从供应方到需求方的持续流动状态;(3)从区域角度,认为农村物流是区别于城市物流的地域定义。本文研究角度侧重第三种表述,认为农村物流不等同于农产品物流、农业品物流,应为复合型物流,既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农村日用消费品物流,也包括农产品物流和农村再生资源物流等[1]。

(二)农村物流与农业物流

农业物流属产业物流范畴,即由农业生产资料采购、储存、配送、生产消费过程与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包装、运输、储存、配送、分销、消费和信息沟通等一系列运作环节组成,以此实现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与农产品产出和保值、增值目标;而农村物流属区域物流范畴,从内容而言,农村物流包括农业物流,还包括农村居民生活所需各种工业产品在农村范围内的物流活动。因此,农村物流比农业物流涵盖范围广,农业物流是农村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三)农村物流与城镇物流

城镇作为城市的基础环节,在整个城镇体系运作中发挥基础作用,是城乡关系发展的纽带和桥梁。农村物流不断向城市物流发展过程中需以城镇物流为跳板,城镇物流基于地域、交通、设施优势为农村物流发展提供便利。城镇通过促进人口集聚等方式,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就业结构一体化,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四)国内外农村物流发展与研究现状

日本为扶持和农村物流发展,在物流现代化建设方面投入大量人、财、物力,为农产品输出和输入奠定良好基础。日本重视物流信息化,规模化零售店均安装EOS系统(自动订货系统),交易双方可联机共享实时信息,利用VAN(附加值通讯网)连接食品工业和批发业,从而提高流通效率[7]。美国是现今物流研究理论和实践最为先进、完善的国家,大部分农村物流网络系统可直达零售商,极大减少流通环节,基本实现从产品到销售端的直接流通体系格局[8]。德国政府侧重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而推动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协同发展,不断完善农村支线交通一体化,形成综合连贯运输网以方便货物运输。德国具有完备的农村物流发展体系和发达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系统,政府将城市物流发展辐射到农村,推动物流一体化建设和发展[9]。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基础弱,配套设施不齐备,发展水平落后,此为物流现代化体系中的薄弱部分,亦是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报告(2013)主要从农村日用消费品物流、农产品物流、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再生资源物流四大物流系统描述全国农村物流发展总体状况,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农村物流的对策[1]。刘晨光、李玉民认为,在发展农村物流方面加大力度将有助于农业生产经营增收,降低农业生产、运输等成本,农民收入也会得到很大改善[2]。张晶蓉提出,建立多种形式相互补充的农村物流组织模式,以期促进农业生产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最终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10]。朱世友将农村物流现存问题归纳为农村企业规范化程度低、商品流通渠道不通畅、农村电商物流方面利好政策不全面等[11]。

二、农村物流发展影响因子实证分析

(一)灰色关联理论及其必要性

灰色关联分析理论按灰色关联度排序描述各因素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各点连成曲线越靠近,则表明对应序列间关联度越大,反之越小。主要通过观察参考序列与其他比较序列的几何图形相似程度判断关联程度[12]。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系统因子之间、因子对主行为之间不确定性研究。

安徽省物流发展起步相对较晚,数据获取较难且难以量化,具较强的灰色特征。文章选取的指标无法全面反映农村物流发展状况,且样本数据规律不明确,因此,拟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比主要影响因子与安徽省农村物流发展总体趋势,以此确定不同因子对安徽省农村物流发展的影响水平。

(二)指标选择

对于影响指标的选择,不同学者从各个角度提出不同观点。陈冬冬以农业产值近似代替农村物流发展情况,认为物流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物流业发展、人才培养、金融发展等因素对农业产值有重要影响[13],但忽略农产品产量、销售量,以及农村基础性建设对农村物流的影响。唐绮遥、彭建良以货运量近似代替农村物流发展情况,并从农村生产总值、限额以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农村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额等六方面验证其对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影响程度[14],缺乏对物流设施设备以及交通因素分析。马丽荣等以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反映农村物流发展,并从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农用运输车、铁路货运周转量、从事农村物流业人员数等八项指标分析验证[15],缺乏对农村经济因素的研究。李利晓从经济因素、基础设施因素和市场因素三方面阐述其对农村物流的影响[3],但未明确三者影响机制及影响程度,缺乏数据支撑。本文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物流和市场三方面探讨农村物流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综合考虑各方面对农村物流影响的可能性,并用灰色关联方法验证分析数据,提出针对性建议。

经济指标: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X1、农村居民家庭年末拥有主要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元/户)X2、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亿元)X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X4、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元)X5。

物流指标:公路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X1、交通、仓储及邮电业职工人数(物流从业人员数)(万人)X2、农村投递路线(公里)X3、研究生毕业生数(万人)X4、农用运输车(万辆)X5。

市场指标:农用化肥施用量(万吨)XX1、农用柴油使用量(万吨)X2、粮食总产量(万吨)X3、油料产量(万吨)X4、棉花产量(万吨)X5、烟叶产量(万吨)X6、蔬菜产量(万吨)X7、茶叶产量(万吨)X8。

物流指标中选择研究生毕业生数作为一项指标,研究生更专注于专业研究,能意识到农村发展潜力,明确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故选研究生毕业数为研究变量。市场指标中未选取日用品消费为衡量指标,首先,因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村消费市场容量较小,导致农村物流供给及需求水平低;其次,日用品供应基本在乡镇即可满足,对农村物流发展影响较弱。农村地区对再生物资资料需求水平较低,故本文未做研究。

(三)数据说明

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一直关注“三农”问题,为全面反映影响农村物流发展因素,数据选择跨度为2004—2015年,数据选取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安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因安徽省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参考其他文献综合考虑,选择总货运量代表安徽省农村物流发展情况[5,14]。农村物流发展是建立在与外界(包括市县乡之间)互通互联基础上的货品交易,总货运量既包含农产品进城,也包括农需品下乡的双向流通,可体现本文对农村物流的界定。

(四)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步骤

1.经济因素分析。第一步:确定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本文以货运量为参考序列,反映农村物流发展状况;以其他各指标为比较序列分析影响农村物流发展因素;

第二步:对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无量纲化处

第三步:计算差序列,即求各个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差值。公式为Δ0(il)=|y0(l)-xi(l)|,得出差序列,结果如表2所示。差序列结果中最大值m=7.0753,最小值n=0;

第四步:计算差序列与各比较序列间关联系

2.物流因素分析和市场因素分析。按经济因素分析步骤,得到物流因素关联度为r01=0.6104,r02=0.7695,r03=0.7767,r04=07483,r05=0.7772,即 r05>r03>r02>r04>r01,结果如表5所示。即农用运输车>农村投递路线>交通、仓储及邮电业职工人数>研究生毕业生数>公路货运周转量。市场因素关联度为r01=0.6431,r02=0.6539,r03=0.6397,r04=0.6067,r05=0.6123, r06=0.6323, r07=0.6517, r08=0.6721, 即 r08>r02>r07>r01>r03>r06>r05>r04,结果见表6。即茶叶产量>农用柴油使用量>蔬菜产量>农用化肥施用量>粮食总产量>烟叶产量>棉花产量>油料产量。

3.结果分析。通过经济、物流和市场三方面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可知,各项指标均显著影响农村物流发展。首先,物流因素与农村物流关联度最大,其中农用运输车、农村投递路线、交通、仓储及邮电业职工人数、研究生毕业生数指标尤为明显。可见,应注重农村交通运输工具、提高农村道路建设普及数量、质量,加强物流相关行业人才培养,吸引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就业,以保障农村物流持续发展。其次是经济因素,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影响较大,说明政府应改善社会基础设施和物流设施,提高农村住户收入水平,鼓励其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国家应放宽农村物流发展政策,支持农村各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以此带动农村物流发展。市场各项指标关联度较弱,但均维持在一定水平,说明各种农作物产量影响农村物流发展作用相近。应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坚持以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表1 无量纲化处理后数据

表2 差序列数据

表3 关联系数

表4 经济因素关联度排序

表5 物流因素关联度排序

表6 市场因素关联度排序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灰色关联分析,以货运量为参考序列,从经济、物流和市场三个方面选取关键指标,以2004—2015年安徽省相关数据为样本开展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经济、物流和市场均不同程度影响农村物流持续发展,且关联度较高。

安徽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但仍存在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农村物质流通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物流发展人才资源匮乏等问题[16]。

根据以上分析和结论,针对安徽省农村物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经济方面

1.改善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进程。首先,改善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引导农民改变消费和经营观念,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其次,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现代流通业发展,加强农村现代化建设,构建农村新型连锁经营和配送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政府应引导农村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摆脱散、乱、差的农村产业发展态势。

2.加大物流投入力度,推广和普及物流先进技术。积极引进城市和国外先进物流工具、技术及组织模式。既要推动农村物流标准化建设,加大农村标准化货运场站和标准化仓库等物流设施建设投入,又要积极推广先进物流技术。比如,车辆GPS跟踪系统、RFID技术、物联网技术等。

3.创新农村物流发展模式,推广农村电子商务。电商与物流是相互促进并相互制约的两个行业,相对于城市,农村电商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激发农村电商消费,吸引龙头企业进驻农村带动产业发展。

(二)物流方面

1.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物流服务质量。一方面加快农村交通工具普及化、多样化和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加强和改善农村道路建设,拓宽农村主干线道路,实现运输畅通,并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逐步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减轻农民负担。

2.培养现代农村物流人才。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村吸引物流人才,逐步提高农村物流人才队伍素质。另外,可借助农村就业人员培训渠道,培训物流专业人才。

3.积极发展农村智慧物流。依靠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将城乡信息、能源等以智能化、互联化方式连接,形成一体化城乡系统。另外,要加大对智慧物流系统设施设备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

(三)市场方面

1.加强农村平台建设,实时获取市场信息。在乡镇综合超市、邮局、乡政府,以及社居委等场地建设信息平台,让农民及时获取农产品种植信息、销售信息,以及各类农需品信息等;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产品滞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满足农产品进城同时,实现农需品下乡,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农民充分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促进农村物流发展。

2.定位农村,合理建设物流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在信息化时代,物流园区及产业园建设不仅能实现集约化生产,且能节约大量人力、物力,为农村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加快建设大规模农资配送中心及批发市场等集散中心,提高产品储存、运输和销售量。

[1]“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课题组,贺登才,查迎新,李锦莹,洪涛,朱守银,程庆新,刘改芝.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报告(2013)[J].中国合作经济,2013(9).

[2] 刘晨光,李玉民.面向农业现代化的农村物流发展策略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1).

[3] 李利晓.影响我国农村物流的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15(3).

[4] 姚其林.山东省农村物流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12).

[5] 邹念,李倩兰.湖南省农村物流市场化分析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4).

[6] 张夏恒,马天山.协同视角下我国县乡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7).

[7] 薛选登.借鉴日本经验促进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J].河南农业,2012(5).

[8] 邹念,李倩兰.国内外农村物流服务现状研究[J].世界农业,2015(10).

[9] 魏雪玲.德国物流现状对中国物流发展的借鉴与启示[J].铁道货运,2007(3).

[10]张晶蓉.服务农业现代化的农村物流组织模式分析[J].物流科技,2016(9).

[11]朱世友.农村电商发展对物流业的影响及农村物流体系构建[J].价格月刊,2016(3).

[12]梁雯,王欣.城镇化与农产品流通关系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物流科技,2016(6).

[13]陈冬冬.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物流影响因子的灰关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14).

[14]唐绮遥,彭建良.新农村物流发展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以杭州市属7县(市、区)为例[J].浙江农业学报,2013(5).

[15]马丽荣,马丁丑,张恩源.主要涉农物流因子对农业发展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4(1).

[16]梁雯,张伟.城乡一体化、农村物流与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F224

A

1672-3805(2017)04-0085-06

2017-05-1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研究”(15BJY117);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徽省农村物流发展研究”(SK2015A241)

梁雯(1962-),女,安徽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猜你喜欢

物流农村发展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