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对策

2017-10-10左培玉

未来英才 2017年16期
关键词:农村教育学困生小学语文

左培玉

摘要: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有一些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具体表现在掌握知识、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与大众水平存在差异,这些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正确开发的学生叫做“学困生”。在小学中教师要想实现“学困生”向正常方向转变,就要针对学生采取特殊的教育方式来进行心理引导。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是如何产生,以及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采取哪些措施正确引导学困生进行转变。

关键词:农村教育;小学语文;学困生

九年义务教育是属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基础阶段,每一个适龄儿童都应接受相应的教育,但是在教育事业不断改革之中,小学教育存在着教育两极分化的整体现象。在小学教育不断发展完善的情况下,也产生了许多“学困生”。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水平,重视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找出产生学困生的原因以及采取相应措施转变学困生,这些工作应得到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各方面的配合。

一、出现小学语文学困生的基本因素

1、社会环境以及家庭的影响。学生在家庭中长大,在家庭中受到启蒙教育、学会自理能力、掌握基本生存技能。而在学校中成为“学困生”,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是客观因素之一。总结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家庭环境,发现有以下几个共同点:第一,留守儿童较多,由于父母长年累月在外务工,一般学生都是由家中老人看管。而老人的文化程度不高,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隔阂,没有共同语言,出现问题不注意和孩子及时沟通,导致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第二,家庭环境没有学习氛围,没有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不注重教育,间接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第三,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低。学生的教育完全依靠学校所学知识,回家家长无法辅导学生进行复习,很多学生家长在外打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基本生活需求更是不闻不问,导致学生接触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影响,更是无心学习。

2、学生自身的心理状况影响。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语文知识能力弱,自主学习意识不高,自己不能进行课后复习,在语文的读写方面以及阅读作文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在学校学习中总担心学不好、成绩不高受到批评,对语文学习有一定压力,出现负面情绪,自身没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语文知识,学习效果不好。语文教师发现学生这些消极情况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发现学习中的乐趣,掌握更丰富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

3、教师教育工作的影响。在农村师资水平有限,由于农村条件艰苦环境闭塞,教师工资相对较低,导致教师的流动性十分大。往往支教老师没有对学生基本情况充分了解,就离开了农村学校另谋出路。而本地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只把课本基本内容做简单介绍,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无差别教学,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不一样,根据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进度进行课程安排,而忽视了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成绩差的学生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课后辅导,“学困生”出现错误或者考试成绩低时,教师不顾情面的进行当面批评,就导致了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了信心。学生没有建立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低下,导致学困生成绩很难提高。

二、针对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的相应措施

1、加大教育投资,改善教学条件。针对农村教师流动性大的原因,教育部门应加强教育投资力度。提高教师薪资水平,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并且学校应为教师组织定期培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对教师严格管理的同时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在农村偏远地区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教学硬件设施,帮助农村地区学生增长见识的同时又丰富课余生活。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把学生喜欢的视频、音乐等方式带入基本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良好的心情,增加学习动力。

2、疏导学生的心理,增强自信心。一些学困生往往都有一种比不上别人的自卑感,认识不到自身的价值,也看不到自身的“闪光点”,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学校教师应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课程,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时刻保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现实。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工作,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鼓励其展现学习能力,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为我能行、我很棒。在家庭生活中,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要过多施加压力,多鼓励多表扬,让孩子回家后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只有学校与家庭两方面进行配合引导学生,才能有效地实现学困生的转换。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采取适当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学生热爱学习是工作的重点。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增添授课内容的趣味性,并针对学生自身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能力,把教材内容更简洁明了的进行总结讲解。设定新颖的教学情境用来调动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参与其中,在班级中开展交流活动,营造出“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充分了解本班“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引导,使学生产生配合老师教学工作的意愿,在积极参与相互交流中增加学习动力。教师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学习信心,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学习方向,多组织集体实践活动,把语文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连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实践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给“学困生”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从根本上克服心理障碍,由“学困生”转变为学习积极分子。

综上所述,在学校中出现“学困生”是当今社会中最普遍的现象,针对学困生现象国家政策和学校教育都应给予最大的帮助,延续不抛弃不放弃的教育方针,给予学生温暖的关怀和及时的心理疏导,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转化学困生的负面心理。学困生的转化过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鼎力配合,只有帮助学生解决自身难题,才能使学生朝着健康快乐的方向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白红梅.新课标下培养小学语文学困生语文能力的探索与思考 [D] .呼和浩特: 內蒙古师范大学, 2011.

[2] 廖克祥.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 2013(1) : 34.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教育学困生小学语文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