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巴韦林与喜炎平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17-10-09宋利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8期
关键词:喜炎利巴韦口病

宋利洪

利巴韦林与喜炎平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宋利洪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与喜炎平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6例手足口病患儿,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48例。两组均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治疗, 研究组应用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皮疹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 高于对照组的8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19, P<0.05)。研究组皮疹消失时间为(4.20±1.32)d、退热时间为(2.62±1.22)d,对照组皮疹消失时间为(6.25±1.63)d、退热时间为(4.30±1.52)d, 研究组皮疹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71、5.972, 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1, P>0.05)。结论利巴韦林与喜炎平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利于快速控制病情, 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值得推广。

利巴韦林;喜炎平;儿童;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的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厌食、口痛,以及手、足、口等部位出现小溃疡与小疱疹, 部分患儿可发生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及心肌炎等并发症。目前, 手足口病尚无特效且规范的治疗方案, 现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与抗病毒治疗, 但由于临床药物种类繁杂, 致使临床效果参差不齐[1]。2016年1~12月本院对48例手足口病患儿应用了利巴韦林并喜炎平治疗, 临床效果十分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12月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48例。入组标准: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2]中的诊断标准, 且经实验室检查证实;本次研究内容均已告知患儿家属, 且取得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肾炎、慢性肝炎等脏器疾病;合并血液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对照组:男27例, 女21例;年龄2~8岁, 平均年龄(4.5±1.2)岁;病程2~8 d, 平均病程(4.2±2.5)d。研究组:男26例, 女22例;年龄2~8岁, 平均年龄(4.5±1.3)岁;病程2~8 d, 平均病程(4.6±2.2)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包括:补液、降温、补充维生素、预防感染等, 且注意加强隔离防护措施, 清淡饮食, 保证休息时间。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湖北健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9139)治疗,10 mg/(kg·d)利巴韦林+10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 静脉滴注, 1次/d, 1个疗程为5~7 d。研究组应用利巴韦林并喜炎平(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26249)治疗, 利巴韦林的用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喜炎平应用量为10 mg/(kg·d)+10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 静脉滴注, 1次/d,1 个疗程为 5~7 d。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①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的内容评价两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痊愈:手足口部无新发皮疹, 已出现的疱疹与溃疡均结痂, 体温正常, 无并发症;有效:手足口部无新发皮疹, 已出现的疱疹与溃疡部分结痂, 体温正常, 无并发症;无效:手足口部有新发皮疹, 已出现的疱疹与溃疡未结痂, 体温未恢复, 或发生并发症。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②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皮疹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③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 高于对照组的8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19,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儿皮疹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比较研究组皮疹消失时间为(4.20±1.32)d、退热时间为(2.62±1.22)d, 对照组皮疹消失时间为(6.25±1.63)d、退热时间为(4.30±1.52)d。研究组皮疹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6.771、5.972, 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发生1例(2.08%)皮肤瘙痒, 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1, P>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属于小儿临床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直接接触传播, 具有流行强度大、传播快、传染性强等特点, 极易在短时间内造成大范围流行[3]。目前,临床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方案治疗儿童手足口病, 但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4]。

利巴韦林属于广谱抗病毒类药物, 它能够有效抑制核糖核酸(RNA)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 现已广泛应用于手足口病的治疗中。有研究发现, 导致手足口病的肠病毒71型(EV71)感染能够参与细胞免疫抑制作用, 且从多角度来看,EV71可以进一步导致小儿免疫功能紊乱, 继而加重病情[5-7]。喜炎平属于抗菌与抗病毒的中成药物, 其中主要成分穿心莲对肠道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显著的灭活功效, 其药用机制为占据病毒复制RNA或DNA的结合位点, 避免蛋白质包裹RNA或DNA片段, 继而阻断病毒复制途径, 杀灭或抑制病毒[8-10]。同时, 喜炎平可以提高溶菌酶水平及免疫细胞功能, 加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对病毒的吞噬作用, 减少炎性渗出, 并对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具有特异性兴奋作用, 促使糖皮质激素释放、肾上腺皮质生成, 快速改善各类细菌与病毒感染所诱发的临床症状[11,12]。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 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研究组患儿皮疹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可见, 在利巴韦林的基础上, 联合喜炎平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可以快速改善患儿的症状, 强化临床疗效[7]。从安全性来看,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 联合应用喜炎平的安全性较佳。

总之, 利巴韦林与喜炎平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利于快速控制病情, 疗效显著, 安全可靠, 值得推广。

[1] 梁小娟, 王艳.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38例.陕西中医, 2014, 31(3):285-286.

[2] 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37-444.

[3] 刘兵兵, 华丽霞, 董艳, 等.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20(9):231-236.

[4] 谭丽琴, 梁茜, 周林英.金振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68例临床分析.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35(3):510-511.

[5] 王树海, 王晓宁, 刘京.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世界临床药物, 2014,35(10):596-600.

[6] 田小燕, 李元霞.利巴韦林和喜炎平联合治疗小儿轻度手足口病的效果分析.药物评价研究, 2015, 38(4):409-412.

[7] 徐景利, 黄超原, 梁峥嵘, 等.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的Meta分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 22(11):198-204.

[8] 倪淑军.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分析.现代养生, 2014(20):294.

[9] 刘刚, 乔海平, 黄洁明, 等.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分析.当代医学, 2013, 12(3):57-58.

[10] 冯坚, 田静.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60例疗效观察.临床医学工程, 2015, 22(2):162-163.

[11] 谢志军.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3, 12(4):294-296.

[12] 王凌飞, 赵文雷.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分析.吉林医学, 2014, 35(9):188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8.067

2017-07-17]

252300 聊城市阳谷县中医院儿二科

猜你喜欢

喜炎利巴韦口病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注意利巴韦林的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贫血
儿童支气管肺炎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喜炎平治疗的效果研究
这些人群慎用利巴韦林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喜炎平注射液在儿科领域的应用现状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喜炎平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对比研究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维生素C注射液在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