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中迷思概念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2017-09-30高丹丹蒲新明刘畅

科教导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高中物理

高丹丹 蒲新明++刘畅

摘 要 本文在研究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根据文献资料汇总,总结出易产生高中力学部分典型的迷思概念,对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概念时产生迷思概念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纳,然后通过分析、总结、归纳与高中物理迷思概念相关的文献观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高中物理学习中迷思概念的转变策略。

关键词 高中物理 迷思概念 概念转变 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8.062

The Causes and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of Misconceptions in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GAO Dandan, PU Xinming, LIU Chang

(School of Physics,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32)

Abstract The thesis is based on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and meaningful learning theory.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summary, summed up the misconception of high school is easy to produce the mechanical part of the typical, for the reason of students' misconceptions in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concept learning is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n through the analysis, summarize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physics conceptions of point of view, put forward the conceptions of physics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change strategy.

Keywords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misconception; conceptual change;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研究发现,在系统学习物理概念之前,大多数学生头脑中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识。他们每一个人都不是脑袋空空地进入到课堂中学习的,而是受生活实践以及之前的学习内容影响,这些先入为主的认识,使得每一个学生在接触物理概念时会受其影响,我们就把这些头脑中之前形成的概念就称之为迷思概念(misconception)。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物理一些现象及应用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多,头脑中形成的迷思概念肯定也是非常多的。那么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完成迷思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

1迷思概念的综述

通过作者整理与分析大量的有关文献可以发现,国外对于学生头脑中存在的迷思概念研究起步比较早,近年来相关研究已经非常系统且全面。但是国内对于迷思概念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研究的方面不够深刻,且比较片面,大多数研究都是建立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总结,主要集中于相关关键词的界定,对于某一课题的研究也不够深入,没有深入课堂,没有将国外的研究成果本土化,实际应用于教学之中的转化策略也非常少,不能为我国的物理学科教学所应用,并且对高中物理力学中几个典型迷思概念的研究非常少,大多数研究都是单方面的,很难形成对高中物理学习的一个系统的思路。

2 迷思概念的相关问题

2.1 概念的界定

2.1.1 迷思概念

虽然这些关于“迷思概念”的叫法大有不同,但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指学生由于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受到生活经验等各方面的影响,在学习科学概念时,容易受其已有概念影响进而对科学概念产生错误的理解,影响科学概念的学习。

本文主要研究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头脑中三个典型的模糊不清的、错误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探查其形成迷思概念的成因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转变策略。所以,本文中的迷思概念是指學生对在学习某一物理概念时,对其的理解与教材部分有偏差或者不相同,在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做题时易出现概念理解错误、新旧概念混淆的情况。

2.1.2 概念转变

国内外学者们认为概念的转变有两种途径:一是概念的增长,注重让学生通过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去替换已有的知识。由量变引起质变,彻底转换学生的思维方式。二是概念的转变,当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与现学的知识不一样时产生理论性的冲突,经过思维的碰撞去转变前概念。概念的转变注重的是学生原有知识的再生与思维的转变,通过头脑知识和认知方式的更新,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2 迷思概念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1)知识观。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观点,知识不是一种精确的现实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随着人类的进步,它将继续“革命”,然后将有一个又一个新的假设。知识不能准确地概括世界的规则,特别是我们不能拿来就用,它需要重新为特定的情境创造新的知识。

(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从教师的教授过程到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他们希望主动地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和处理。学习的过程是旧的和新的体验之间的双向互动,这不是简单的输入,存储和提取信息。因此,建构主义和信息处理的认知理论是不同的。endprint

(3)教学观。建构主义提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遇到一些问题时,即使他们没有接触到一样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但是当问题一旦出现在他的面前,他们也往往根据相关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理解。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听众,要注重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听学生的想法,深入了解学生这些想法的由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充实和调整自己的理解。

通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的启示: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简单地利用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应将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增长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构建知识。

2.2.2 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在于学习、教学、课程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讲授教学模式为主。讲授法是最方便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教师启发诱导性的设疑与解答,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将学习、教学、课程三方面进行系统的整合,相互促进。

这一理论给概念转变教学带来的启示便是:要想完成学生头脑中已有概念的转变,首先要探明学习者头脑中迷思概念对于新知识的接收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起到干扰新知识的理解从而产生新的迷思概念,还是能够在已有观念上更好地建构新的概念,有利于新概念的学习。

3 高中物理中迷思概念的成因分析总结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后发现,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确实存在迷思概念。迷思概念具有普遍性、相异性、隐蔽性、负迁移性、顽固性的特点。学生头脑中存在着的迷思概念并不能随着科学概念的学习而自动消失,想要彻底转变其迷思概念必须分析其形成原因,高中学生头脑中的迷思概念的产生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影响。

日常生活经验对其影响极大。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学生往往从生活中大量的物理现象中获得了不少物理方面的知识,一部分是具有科学性的,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接收,但是更大一部分是片面性的甚至是错误的,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科学概念,头脑中固有的思想很难彻底拔除,更多教师在多次尝试转变失败之后选择让学生死记硬背,记住概念但是难以理解其实质。

教师教学经验。教师在讲授科学概念时,经常会为了突出考点,对考点过分讲解,忽略基本知识的教学,造成以偏概全,导致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模棱两可,产生迷思概念。

物理概念自身抽象性。高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不够成熟,致使对概念理解不全面。小部分学生粗心大意,听老师讲概念的时候就听个只言片语,自己看教材的时候又不能每字每句细致分析,无形之中加入自己的凭空想象。

消极的思维定势的影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积极的思维定势可以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建立新的概念,然而消极的思维定势却会阻碍新概念的建立。比如,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讲到或者学生自主做题时经常会碰到,电荷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导致学生会形成这样的思维,电荷在匀强磁场中一定做匀速圆周运动。

4 高中物理迷思概念的转化策略

4.1 讲授科学概念时,创设情境,利于学生理解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把形成科学概念的生动过程变成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的形式。创设生动形象且符合实际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另外,也可以创设相反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实现迷思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

4.2 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

很多老师在讲授概念的时候认为概念就是个死记硬背的东西,可扩展内容不多,讲授概念时往往会一带而过,学生不知来龙去脉,对概念没有全面的认识,导致迷思概念越来越根深蒂固,无法转变,在讲授科学概念时,细致剖析其本质,加强对概念的教学,是能够转变迷思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

4.3 多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对科学概念形成感性认识

应试教育使很多学生变为做题能手,实验室往往就是个摆设。死记硬背的模式使学生难以了解科学概念的真相,那么多进行实验,尤其是探究性实验得设计,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概念的形成中,通过实验探究获取的概念或规律,使学生能够形成感性认识,能理解得更深刻,掌握更牢。有些概念来自实验或通过实验可以展示其形成过程。

4.4 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真正的转变是自我的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必然会有一定的排斥心理,那么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主动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头脑中存在一些对基本概念的印象,常常会产生思维冲突,发现问题后根据老师或者同学的帮助解决问题,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概念的转变。

5 总结

文章对高中物理中的的迷思概念进行了研究,借鉴前人研究的方法,根据自己的调查,完成了这一研究。综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迷思概念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一些迷思概念甚至根深蒂固,不易转变。这些概念是经过他们自以为是的认识和生活经验的感知形成的,在头脑中根深蒂固,对于这样的迷思概念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2)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难以对科学概念形成全面的认识,死记硬背概念、公式,造成学生头脑中的迷思概念无法解决,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相较于老师的讲解,学生更希望能够自己获得。他们更乐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老师能够给学生更多自我探索的机会,能够有效促进其概念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叶静怡.“化学平衡”迷思概念的转变教学研究[J].化学教学,2010.6:28-31.

[2] 盧颖智.中学化学迷思概念转变策略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3:13-15.

[3] 李雁冰,刁彭成.科学教育中“迷思概念”初探[J].全球教育展望,2006.5:65-68.

[4] 王雯雯.高中物理摩擦力前概念及其转变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5] 朱芳.高中化学迷思概念转变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解题中推理法的应用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