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鼻内镜下不同路径治疗上颌窦囊肿效果比较

2017-09-29王颖君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鼻道开窗上颌

王颖君

(滑县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 河南 安阳 456400)

经鼻内镜下不同路径治疗上颌窦囊肿效果比较

王颖君

(滑县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 河南 安阳 456400)

目的对比分析经鼻内镜下不同路径治疗上颌窦囊肿的效果。方法选取滑县人民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7例上颌窦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4例)。予以对照组经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路径治疗,予以观察组鼻内镜下下鼻道黏膜瓣开窗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路径及下鼻道黏膜瓣开窗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效果均显著,且鼻内镜下下鼻道黏膜瓣开窗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

鼻内镜;不同路径;上颌窦囊肿

上颌窦囊肿为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由窦口阻塞引起,临床多表现为面部胀痛、头痛、鼻溢,严重者甚至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既往临床多采用上颌窦根治术治疗,取得一定效果,但该术式对患者机体组织损伤大,术后并发症多,不利于预后,鼻内镜下手术以其微创性、囊肿摘除彻底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2]。但不同手术路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性,对何种手术路径效果更佳,临床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观察经鼻内镜下不同路径治疗上颌窦囊肿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滑县人民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7例上颌窦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20~50岁,平均(37.58±3.17)岁,病程3个月~4 a,平均病程(2.57±1.31)a;观察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22~47岁,平均(36.63±3.12)岁,病程5个月~4 a,平均病程(2.42±0.91)a。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对对照组实施经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路径治疗:取仰卧位,全麻,气管插管,于鼻内镜下将钩突切除,扩大自然口,若筛泡位置影响自然开口则切除筛泡前壁,于鼻内镜下观察上颌窦腔,确认囊肿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以适宜长度黏膜钳将囊壁撕除,刮除、吸净囊肿根部黏膜;若囊肿处于上颌窦内侧壁或底壁则结合电动切割器将大部分囊壁切除。对观察组实施下鼻道黏膜瓣开窗术:于下鼻道外侧壁约距下鼻甲前端1.5~2.0 cm处行一“L”形切口,以剥离子轻轻拨起黏膜,行上颌窦骨壁造孔(下鼻甲黏膜下),内窥镜辅助下将造孔直径扩大至1 cm,自不同角度对囊肿位置、大小进行观察,以息肉钳快速摘除囊肿,再次检查有无囊肿残留,复位下鼻道黏膜(完全覆盖骨窗),术后鼻腔以高膨胀海绵填塞(2 d后取出)。均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①统计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评定标准:经鼻窦CT复查窦腔内未见异常软组织影,鼻溢、头痛等症状完全消失为痊愈;上颌窦内囊肿组织被彻底清除,症状大部分消失,CT显示窦腔内有少量积液或软组织影为有效;症状无改善,有较多囊肿残留,清除不彻底,CT显示有囊肿形成为无效[3]。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观察比较两组面部肿胀、术后溢泪、面部麻木、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上颌窦囊肿主要包含黏液囊肿与黏膜囊肿两种类型,其发病机制:①黏膜腺管阻滞,导致腺体分泌物潴留,逐渐膨胀增大所致;②鼻息肉、鼻窦术后粘连及鼻中隔偏曲等导致鼻窦开口被阻塞,升高鼻窦内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氧分压,加大囊内压力,促使黏膜上皮发生变性、纤毛脱落、鳞状上皮纤维化等改变;③腺体管口阻塞,导致黏液聚积,腺腔不断膨大进而形成囊肿。故选取一种合理、有效手术方式,彻底清除病变组织,恢复鼻窦腔生理功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损伤患者鼻窦及鼻腔邻近正常组织,为临床治疗上颌窦囊肿之关键。

彭向东等[4]研究证实,鼻内镜下上颌窦囊肿摘除术效果显著,可彻底清除囊肿组织,改善患者鼻窦正常功能,且其发现患者术中出血量均低于150 ml,术后1周左右即可出院。这可能是因为鼻内镜手术具有微创、术野清晰、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于鼻内镜直视下切除囊肿组织,对患者鼻窦内正常黏膜影响小,可保留患者窦腔正常黏膜功能,利于术后恢复。但鼻内镜是一种硬管镜,张波等[5]指出其在狭窄鼻腔腔隙中,照明及角度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不同位置的上颌窦囊肿选取不同的手术路径效果更佳。下鼻道黏膜瓣开窗术可彻底清除囊肿,保留中鼻道完整性,应用于上颌窦囊肿患者具有以下优势:①无需扩大自然窦口及切钩突,对患者造成创伤小,可保留窦口鼻道复合体正常结构及功能;②该术式可保留下鼻道黏膜正常功能,复位后可对骨性造孔进行封闭,避免下鼻道形成瘘口,避免与自然窦口间形成环流,减少或避免上颌窦反复感染的发生,促进良好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上颌窦囊肿患者予以上颌窦自然口治疗与下鼻道黏膜瓣开窗治疗效果均较佳,但后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利于预后。

综上所述,于鼻内镜下经颌窦自然口入路治疗与下鼻道黏膜瓣开窗治疗效果相当,下鼻道黏膜瓣开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蒋晋安,郑国玺,徐大道,等.鼻内镜下两种路径上颌窦囊肿切除术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10):714-716.

[2] 孙焕吉,卢永田,罗兴谷.鼻内镜下多种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病变[J].山东医药,2014,54(23):74-76.

[3] 施晓琼,韩小江,朱元奉,等.经鼻内窥镜下改良上颌窦囊肿摘除术39例疗效观察[J].海军医学杂志,2016,37(3):270-271.

[4] 彭向东,褚玉敏,王金辉.鼻内镜下三种不同路径治疗上颌窦囊肿的效果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46(11):1142-1144.

[5] 张波,许昱.3种径路鼻内镜下治疗上颌窦囊肿150例疗效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29(8):496-497.

R 765.4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7.17.081

2016-12-26)

猜你喜欢

鼻道开窗上颌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鼻出血鼻内镜下精准治疗与传统填塞治疗效果比较
一种连续管开窗技术实践
生火取暖要开窗
初秋入睡前关好窗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清晨别急着开窗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玻璃纤维桩在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
鼻道扩充器的制作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