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2017-09-28裘磊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有效性初中数学分析

裘磊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和場所,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开展也以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理念为指导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

“学生减负”是近年来很受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社会大众倡导和期望的一个教育发展方向。但由于人们深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并且正身处应试教育制度之下,“减负”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似乎有些矛盾,此时,为平衡二者之间关系,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变得尤为重要。

一、简述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新课标中提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的课堂教学”这种课堂教学理念起源于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倡导在有限或者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内,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1]。这一教学理念既顺应了新课改趋势和理念,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途径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因此,要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语言、问题设置、提问方式以及课后作业和评价等各个环节和方面入手。

(一)细致全面的课前准备

首先,教师应熟练掌握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应对学生的基础情况多加了解,包括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智力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的差异等方面。然后在教案设计、编写的过程中将这些因素考虑进来,让教学内容难易程度适中,有清晰思路和层次,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同时,要注意课堂教学时间的掌握,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并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和空间;最后,注重教学过程的创新设计,丰富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创新课堂教学过程

数学学科自身特点决定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答案和结果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让学生掌握得到答案的方法和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1.创建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数学教学不单要考虑数学学科自身特点,更要遵循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由此可以看出构建问题情境的重要性[2]。

首先,教师应注重自身精神文化以及专业素养的提高,拓宽和加深自身知识范围的广度和深度,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构建中让问题设置更合理,更具层次性,问题典型、生动的同时还能够突出重点。

其次,在构建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利用好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通过网络丰富和完备教学资料,同时借助多媒体设备,以图文、表格、音像以及立体图、动态图和变化图等形式更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根据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引导到教学内容上面。

最后,合理设置问题,注意提问技巧。比如,教师在针对代数式求值问题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列出一个代数式:15a+6ab+3a+10ab-16ab-17a.在学生感到茫然无措时,教师可以先以“给同学们机会出题考考老师”的理由让同学们随便给a和b赋值,然后老师根据学生赋的值计算出代数式的值。对于掌握代数式处理方法、技巧的教师来说,可以一眼看出经过整理,其实这个代数式的值就是a的值,因此,教师可以马上说出答案,这对学生来说会觉得十分诧异,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接下来教师就可以顺利地引入正题,讲授化简代数式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也更愿意进入学习。

2.丰富教学形式

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和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然不再适应时代发展,得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今的初中生更具自我意识,个性更突出,同时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行也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要的就是转变观念,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改以往课堂教学严肃呆板的氛围和单一、模式化的课堂形式。比如,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竞赛等,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机会,提供平台。

3.有效激励学生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智力以及理解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所做出的努力,在课堂中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肯定,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信心,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课后反馈

首先,重视课后作业中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由浅入深地列出存在问题,然后在习题课中进行集中讲解;其次,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为改进教学方案和反思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最后,通过阶段性的测试考核检验一段时间内的教学成果,从而更好的回顾、总结教学中存在问题,明确接下来教学的侧重点。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注意问题

第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师生间有效互动的前提条件,一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都依赖于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3]。现在的初中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又身处在这样一个现代化、多元化的时代,大都个性特别突出,因此,教师不仅要以知识服人,以德服人,还要顺应时代发展,以人格魅力服人。教师人格魅力的形成包括很多方面,首先就是要平等待人,和学生做朋友,加强师生间互动交流,在以德行获得学生尊重的同时,还要以个人魅力获得他们的喜爱,这样才能确保他们在教学中愿意接受教师的安排,积极配合。

第二,在构建教学情境时遵循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多留意生活细节,积累更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素材。

第三,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强,因此,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具体表现就是在问题设置上和课堂提问时要有层次性和引导性。比如,在学习利用函数图像求方程X2=3X+4的近似解时,大多数学生的方法都是先将此方程转化成X2-3X-4=0的形式,然后画出Y=X2-3X-4的函数图像进行求解。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画出这个函数图像也不简单,有没有其他更简便的方法呢?”和“将它看成Y=X2和Y=3X-4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横坐标可不可以?”及“想想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等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散性思维[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涉及很多环节和方面,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从建立师和谐师生关系、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注重课后反馈、总结等各个方面入手,渗透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陈海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4(4):268-268.

[2] 柴改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 张永军.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新一代(下半月),2014(4):190-190.

[4] 牟玉娟.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J].文理导航(中旬),2014(12):5-5.

猜你喜欢

有效性初中数学分析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