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育科研理念及策略浅见

2017-09-28殷娜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策略

殷娜

论文摘要:中小学教育科研有自身的特殊性,笔者认为首先应树立现代科学的学校教育科研理念。以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课堂教学改革及模式重建为立足点,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推动教育科研活动。在学校教育科研中发挥骨干教师作用,为教育科研领航;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研究课题;加强科研交流,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是比较可行的常用策略。

关键词: 科研理念 教学实践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7

中小学教育科研因其特殊的环境,有针对性的研究对象,从而有自身的特殊性。中小学校的教育科研该如何展开?每所学校其条件、环境、起点不同,科研活动开展的方法也是不同的。那么如何指导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其可行的方法与有效的策略有哪些?

一、树立现代科学的学校教育科研理念

现在还有很多学校和教师,总认为学校的教育科研是“多余的工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这是将教育科研与学校工作、与教师日常的教学实践相分离的结果。其实,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时时刻刻也离不开教育科研。在学校中,教育科研与教师的教育行为是“一体化”的,包括管理与科研的一体化、教育与科研的一体化、教学与科研的一体化等等,而那种“写归写”、“说归说”、“做归做”的分离式思维必将导致科研与行动的“两败俱伤”。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从而达到教书育人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有用人才的目的,并促进学校教育改革与可持续性发展。用科学的教育科研理念指导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活动,才能确保科研活动方向的正确性。

1、 以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贯穿于教师教学实践的全部,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教育科研才有生长的土壤。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处于教学第一线,有条件充分地接触到教学实践的最具体的情景和问题,对教育的各种各类的现象有着最直接最丰富的阅历,对教学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反思、提升,并在实践中把研究成果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再研究再实践,从而形成科研与教学的良性循环,并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教育理论与实践同生共长、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教育科研只有扎根于教育实践中,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究教学实际中最基本最本质的问题才最有价值。

2、以课堂教学改革及模式重建为立足点,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課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又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和培养各方面能力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实施教育培养人才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改革不合理的手段、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课堂是学校教育热点与难点的关键所在,是各种教育理念、方法、思想碰撞、融合、发展的地方。因此以课堂教学改革及模式重建为立足点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重点内容。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推动教育科研活动

“教师、学生和课程这三方面的依存关系是教学中所有各种复杂的依存关系中的最本质的联系。”教师是教科研活动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依靠教师,才能推动科研活动的发展。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究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指导的作用。教育更强调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科学性,教师对“教什么”“怎样教”,都有着清晰而明确的认识、自觉而深入的研究。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作业题的布置、试卷的编制、班队活动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办学特色构建,没有一项工作不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甚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做这些、为什么先做这些再做那些,都是必须严格围绕教育目的而进行的。

教师是科研活动的主体,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各类实践活动及教改实验,提高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促使自己从经验型向学者型教师转变。在教学实践中善于思考、勤于总结,积极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教师的主动有效的教学实践完成。

二、学校教育科研常用策略:

中小学教育科研如何切入,如何找到突破?发挥骨干教师作用,为教育科研领航;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具体的研究课题;加强教育科研交流,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教育科研要循序渐进,坚持不懈。

1、发挥骨干教师作用,为教育科研领航

如果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那么骨干教师就是教育的主力军。加强骨干教师管理和建设,必然会推动教育科研的全面发展,带动教育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建立以骨干教师为主的科研小组,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并鼓励骨干教师多出科研成果,用科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带动大批一线教师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强大科研队伍,推动科研活动向更广更深层次发展。

2、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具体的研究课题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具体的研究课题,是教育科研的第一步。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勤于观察、学会研究,学会反思,学会通过研究与反思提升实践,从而走进教育科研的殿堂。特别是一线教师,要研究自己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大家”的问题,解决自己日常教学中面对的问题,才最有价值,才能不断地完善自身,提高的业务与科研能力。

4、加强教育科研交流,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中小学教育科研要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拓宽交流渠道。教师不能囿于一己的狭隘空间,学校不能囿于一井之底。要发展就必须“走出去,引进来”。这种交流局面首先应在教研组中建起,然后在全校中形成。除了校内之外,还必须与兄弟学校进行校际间互动,甚至请专家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与专家一起开展基于主题的对话与探讨,极大地拓展教育教学研究空间。特别是科研薄弱学校,如果不能经常性地“走出去,引进来”,是很难取得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的。

3、教育科研要循序渐进,坚持不懈

教育科研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厚积薄发才能水到渠成。围绕一定的专题,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在实践与反思的累积中,逐步地实现超越与提升;科研还要注重阶段性,每位教师的现有水平不同,科研的层次不同,我们需要给自己正确定位,要小问题做大文章,切忌大而空。让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分阶段发展,逐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