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人教版生物教材中一幅插图引发的思考

2017-09-28柏秀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淋巴

柏秀艳

摘 要:组织液与淋巴间的关系,是内环境组成成分之间相互关系的难点内容。然而教材内容对此的讲述简洁概括,特别是其中的两幅插图更是容易引起学生对此产生误解,造成学生认知困惑。笔者认为要解决学生对此问题的疑惑,需从淋巴生成机理以及淋巴管道系统结构两方面着手,解决三个问题:①淋巴液可否逆流回到组织液?②淋巴液能否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③淋巴循环有何的生理意义何在?这也启示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处理教材内容,处理好学习内容“深入”和“浅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组织液、淋巴、教材处理

中国分类号:G633.91

教材插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科学知识,特别是比较抽象复杂的生物学知识。然而,笔者在研读人教版《生物3·必修·稳态与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时,发现图1-1和图1-3两幅插图似乎有相悖之处,特别容易误导学生,部分教师亦感到困惑。笔者对此查阅了大量文献,下面与大家共享。

图1-1为内环境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从这副图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是:在毛细血管动脉端,血浆中的物质进入组织液,而在毛细血管静脉端,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可以返回血液循环,也可以进入淋巴系统。即组织液来源于血浆,之后部分组织液能回流到血浆,部分组织液则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通过淋巴循环最终回归到血浆。

图1-3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图,从图中可得出结论:细胞生存与内环境中,组织细胞可直接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该插图中,除表示组织细胞与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的箭头外,还出现了表示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物质交换的箭头,用简图表示,如图2。

比较二者简图,不难发现:在教材插图1-3中,出现了从淋巴液指向组织液的箭头,这无疑和图1-1中所呈现的信息相违背。查阅其他各版本的教材,发现中图版教材也采用了类似图1-3的插图,但是却规避了这样的问题。那么,淋巴液到底可否逆流回到组织液呢?又或者:淋巴液中的物质到底能否和组织液中的物质进行交换呢?图1-3势必会引起学生或教师如此的困惑与思考。

1.淋巴液可否逆流回到组织液?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以淋巴管结构为基础,淋巴管系统是以盲端的毛细淋巴管起始于组织内的。毛细淋巴管仅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管外无基膜。在毛细淋巴管起始端,内皮细胞呈扁平形状,各细胞之间之间并非紧密结合,而是像鱼鳞那样互相覆盖,形成向管腔内开启的单向活瓣。这种结构有利于组织液通过细胞间隙流进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而当淋巴管内静力压逐渐上升时,重叠部分受到挤压而使得单向活瓣逐渐关闭,从而防止了淋巴逆流出回到组织液。其次,淋巴管中還存在瓣膜结构,这与静脉瓣膜类似,由一对悬垂片组成,当淋巴出现逆流时,会首先迅速灌满瓣膜小袋,使得瓣膜的游离缘紧紧挤在一起而将淋巴管关闭,从而防止逆流的发展。因而,无论是在淋巴形成起点——毛细淋巴管起始端,还是在淋巴流动过程中,淋巴都是单向流动的,是不会逆流回到组织液中的。

2.淋巴液能否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图1-3表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个从毛细淋巴液指向组织液的箭头是否表示淋巴液可以和其周围的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呢?笔者对此查阅了大量文献,发现并无相关论述。研究认为这需要以淋巴液的组成成分为基础。

关于淋巴组成成分的问题,则必须以淋巴生成方式为基础。当组织液增多时,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和毛细淋巴管之间的胶原细丝可将相互覆盖的内皮细胞边缘拉开,使内皮细胞之间出现较大的缝隙,由此,组织液包括由于组织损伤而进入组织液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细菌以及组织液中的癌细胞,均可以自由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根据淋巴生成方式,可知来自某一组织的的淋巴液的成分和该组织的组织液非常接近,并且淋巴生成的动力来自于组织液和毛细淋巴管内淋巴液之间的压力差。

由以上淋巴的生成的机理以及淋巴组成成分,不难得出结论,至少在毛细淋巴管的起始端,即淋巴形成的部位上,淋巴和组织液之间是不存在物质交换的。

3.淋巴循环有何的生理意义?

既然二者成分相同,那么淋巴循环又有何生理意义呢?其一,部分血浆在毛细血管动脉端以滤过方式进入组织液,这部分滤液约有90%在静脉端被重吸收回血液,剩余的约10%则需要通过淋巴循环才能回归血浆。因此,淋巴管系统是血液循环系统的辅助回流管道,在组织液生成和重吸收的平衡中起一定作用。其二,由毛细血管动脉端滤出的血浆蛋白分子只能通过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液,再转运到血液,从而维持血浆蛋白的正常浓度,并使组织中蛋白质的浓度保持较低水平;其三,当组织损伤时,有红细胞、异物、细菌等进入组织间隙,这些物质可被回流的淋巴液带走,并被淋巴结内大量的巨噬细胞清除。此外淋巴结还能产生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4.思考与建议

一幅教材插图即可引起学生如此多的困惑,更何况教材内容的呈现大多是十分简洁、高度概括的。这便启示我们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需得认真处理教材内容,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必须能够做到“深入”和“浅出”,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便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新课程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力,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笔者认为教师做好“课程开发的研究者和参与者”,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可以从以下既方面着手:①积极参与教研,吸收集体智慧;②参考各版本的教材即大学教材,重新整合知识。只有教师对教材内容挖深了,钻透了,才能帮助学生更加顺畅的理解知识。

参考文献:

[1]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表顺实验教科书:生物3·必修·稳态与环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5.

[2]朱妙章.大学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62-264.

[3]王玢,左明雪.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27.endprint

猜你喜欢

淋巴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不同入路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并发不全性肠梗阻的疗效
6件事护好脆弱的淋巴
吃多了鸭脖就得淋巴癌?
一个中西合璧的大忽悠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淋巴水肿的预防与照顾——乳癌康复者的隐忧
有一种“消肿”,需要到康复医学科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如何让“淋巴水肿”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