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智慧环评审批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2017-09-28刘晓余游王陆潇黄孝艳

环境影响评价 2017年5期
关键词:区县校验建设项目

刘晓,余游,王陆潇,黄孝艳

(重庆市环境保护信息中心,重庆 401147)

重庆市智慧环评审批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刘晓,余游,王陆潇,黄孝艳

(重庆市环境保护信息中心,重庆 401147)

为适应环评审批改革新要求,按照“监管下沉、信息上浮”思路,设计和开发了基于SOA架构的智慧环评审批信息系统,在原有审批电子化基础上统一全市审批流程,夯实环评数据基础,实现了“一纵一横”的环评审批数据共享,并结合GIS技术和.net开发平台,实现了建设项目环评的“带图审批”、全生命周期闭环电子档案管理、数据校验、报警与提醒、综合统计、移动审批等功能,为实现环评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法制化、精细化、透明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信息技术有效提升政府服务和治理能力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智慧环评;环评审批;信息系统;带图审批;一项一档

随着环评审批改革全面深化,各级政府提高环境治理能力的需求不断加强。目前各类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涉及的环节多、数据量大,审批结果信息交换在数据时效性、完整性和数据质量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此亟须规范环评审批行为,完备环评监管体系,提高环境业务管理水平,深入推行“阳光行政”,实现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全流程监管,提升环评统计分析、预测预警能力,为环评统一监管、优化布局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为推进重庆市环评审批改革,本研究在原有环评审批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采用信息化新技术,构建了智慧环评审批信息系统,为通过信息技术有效提升政府服务和治理能力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1 研究现状

环境保护部早在2010年就依托全国环评基础数据库建设[1]开展国家级环评审批数据入库工作,囊括战略环评、规划环评、项目环评、项目验收等项目运行各阶段的全生命周期环评数据。同时环保部通过全国环评审批信息联网报送工作,实现了全国各省、市州、区县环评、竣工验收审批数据的整合和集成[2]。北京市[4]、河北省[5]等全国大部分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通过自主开发、使用国发软件或当地政府审批软件等多种形式建立了环评审批信息系统;部分经济较发达的地市、区县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也建立了独立的审批系统[6],但受信息化水平和网络条件限制,系统业务化运行仍不够充分。重庆市早在2007年就建成了市级建设项目管理系统,2010年建立了区县审批系统[7],实现了市区环评、验收等审批业务的流程化和电子化,并提出了基于GIS的环评“带图审批”建设思路[8],强化项目空间管理及数据分析在环评审批中的应用。2014年建成环评会商系统[9],实现环评技术评估审查流程化。伴随环评审批“监管下沉、信息上浮”要求,信息系统瓶颈逐渐凸显:一是区县网络延伸不够。依托环保专网搭建的环评审批系统,虽已打通部—省—市—区县环保局网络通道,但未延伸至区县接件办理的主体——政务接件大厅,而该大厅是区县审批事项的主要办公地点,因网络原因造成不能及时在系统中受理报件。二是市区系统各自独立,跨系统查询数据不便。三是存在信息“上下”不对等、“前后”(不同阶段)不连续,“左右”(不同处室、部门)不衔接等“信息壁垒”问题凸显。在“简政放权” 政策下,重庆市每年审批建设项目环评约4000个,其中市级审批200个,区县审批3800个,95%的项目均在区县办理。因此,如何利用新兴技术,抓大放小,做好市级大项目环评审批科学化、精细化,提升区县小项目的指导和监管水平,切实实现“监管下沉、信息上浮”显得尤为重要。另外,环评新形势下,国家和政府均对环评审批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亟须建立一套既满足国家又满足市政府要求的市区两级统一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业务管理系统,并实现市区数据共享、提升环评审批业务监管水平。

图1 重庆市智慧环评审批系统总体架构图Fig.1 Overall framework of the smart EIA Approval Information System of Chongqing

2 智慧环评系统设计

重庆市建设项目智慧环评审批信息系统基于SOA架构,自下而上包括由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和界面展现层五部分组成,相应保障包括标准规范、运维体系和安全体系,系统构架如图1 所示。

基础设施层:作为智慧环评审批系统平稳、安全运行的基础支撑设施,依托市环保局的基础软硬件设施,向市、区县环保局,市政府,国家环保部及社会公众提供基础设施服务。信息资源层:用于存储和管理环评审批系统数据资源,包括空间数据库、业务数据库及专题数据。应用支撑层:为业务应用提供公共服务和业务组件,并提供组件的运行、开发和管理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工程实施、维护的成本和风险。应用系统层:包括内网系统和移动办公两部分应用。界面层:通过内外网门户的建设,提供展现和交互界面。其中,内网门户面向环保审批部门、市政府、其他审批部门用户;外网门户面向建设单位、环评单位用户和社会公众。标准规范、运维和安全体系:是环评审批系统设计、建设、运行的保障,保障系统持续、平稳、安全地运行。

3 系统实现

3.1系统软硬件环境

系统硬件主要满足核心数据的备份及存储安全,平台功能发布的访问性能和稳定性能,主要是8核以上16 G的应用服务器和GIS服务器各一台,4核以上8 G数据库服务器和外网移动应用服务器各一台。服务器均采用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8 R2 (64 位)操作系统,其中数据库服务器硬盘空间1 T,其余500 G。系统使用ArcGis10.2和Visual Studio 2013进行开发。

3.2数据库

智慧环评审批系统数据资源库包括空间数据库、业务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三类。本系统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12数据库作为业务和专题数据管理,ArcGis SDE进行空间数据管理。

空间数据库:按照环评审批所需数据建立了37个空间数据图层,包括基础空间与专题空间数据库两类。基础空间数据库包含行政区划、河流、路网、高程等基础空间数据。专题空间数据库包含建设项目、污染源、各类园区、规划环评以及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土壤类型、敏感目标等空间数据、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空间位置等。其中,建设项目、规划环评审批相关的空间信息由本系统产生,其余均由市环保局数据资源中心提供数据服务实现,通过调用基于GIS数据服务接口,实现对不同数据来源的异构数据互访集成。

业务数据库:指本系统或集成的环保业务数据。包括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一项一档”电子档案数据库(项目申报、技术评估、环评审批、设计备案、建设项目临时排污许可证、竣工验收备案、后评价等各项环节审批的申报信息、过程信息、审批结果信息等)、规划环评数据库、建设单位数据库、污染源“一源一档”数据库、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库、污染源监测数据库、工业园区数据库、知识库等。

专题数据库:包括排放指标数据库(对各项审批的排放指标进行整理,形成区域、流域、行业的排放指标数据库)、报警规则数据库、数据逻辑校验规则数据库、数据审核数据库、数据报表数据库以及预测模型数据库等。

3.3系统功能

3.3.1数据共享

依托网络整合、数据共享协议、大数据抓取、信息报送技术等多种方式获取数据资源,实现内外数据整合及统一服务。纵向来看,依托部—省—市—区(县)四级联网“环保专网”通道,实现审批数据市、区(县)上下协同,信息对等,实现审批数据100%向环保部实时联网报送。横向来说,依托重庆市电子政务网和“重庆市网审平台”单轨运行制度,以投资项目统一代码为抓手实现环评审批信息与各部门共享。同时,审批结果数据通过市环保数据资源平台与各处室实现共享。

3.3.2带图审批

虽然环评的空间可视化分析已有一定应用,但较多停留在环评报告编制阶段,能服务于环评审批的工具较少[10-11];应用于环境预测的较多,空间符合性审查的较少;服务于环评机构、技术评估单位等技术部门较多,服务于管理的较少。由于项目建设地址及周边环境不同,管理部门在环评报告审查过程中核实项目基本情况工作量大、耗时长,亟须利用GIS技术,将生态红线等信息入库,辅助开展项目选址符合性审查。本研究通过汇集各类审批规则数据,围绕环境质量考核要求,利用生态红线、环境底线、资源上限、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清单”)实现建设项目带图审批功能。该功能基于GIS开发,与审批流程无缝集成,通过3.3.1建立的环评空间数据图层,制定空间审查规则,通过项目空间位置与各类图层叠加,并制定空间审查规则,开展项目空间符合性审查,给出预警提示。同时通过信息关联,厘清本项目与周边正在审批的项目已有污染源、已有敏感目标等的关系。系统功能实现界面见图2。

3.3.3一项一档

依据建设项目编码规则,为首次进入本系统的项目生成唯一代码,并以此关联项目申报、技术评估、环评审批、设计备案、建设项目临时排污许可证、竣工验收、后评价、现场检查等环节,相关信息归入建设项目电子档案,实现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一项一档”闭环管理,最终按此编码将“一项一档”同步至环保局数据资源中心。“一项一档”功能能实现建设项目阶段信息的汇总和查询,包括申请材料、审批文件、图件资料等,见图3。

3.3.4数据校验

数据校验功能是提高审批数据质量、确保统计分析真实有效的可靠途径之一。它通过定义数据校验规则,在审批的受理、审查、审批各阶段均可进行数据校验。校验方法主要包括完整性校验、规范性纠偏、逻辑校验和突变指标分析等。完整性校验:对申报项目基本信息必填项、必要附件做完整性校验,不符合要求的,严格不予受理。规范性纠偏:对项目基本信息中填入的环评文号格式、社会统一信用代码、投资代码、附件命名规则等进行规范性审查,不符合格式要求的,给出提示或自动进行纠偏,减少录入错误。逻辑校验:对审批的核心数据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登记表》中的内容开展自动逻辑校验,及时发现重大逻辑问题。突变指标分析:对总投资、环保投资等关键指标进行突变分析,对数量级超大或环保投资占比超大的项目及区县进行报警。

图2 带图审批功能示意图Fig.2 Function of approval based on mapping

图3 “一项一档”功能示意图Fig.3 Function of “one set of documents for each project”

3.3.5报警与提醒

报警分为带图运行审查结果预警、数据质量问题报警、跟踪监督问题报警几类。带图运行审查结果预警:在项目受理审查阶段,根据3.3.2带图审批功能进行项目符合性审查并报警。数据质量问题报警:按照数据联网上报要求定义相应规则,对审批通过的项目进行数据质量审查,提供数据质量问题报警页面,提示用户修正,对审批关键数据修正需按照系统管理办法执行,非关键数据可自行修改重新提交。跟踪监督报警:对环评超过五年、试生产超过一年的项目,形成问题清单表进行报警,提醒用户加强监管。

提醒包括受理提醒、待办提醒、催办提醒、到期提醒、移交抄送提醒等,通过系统消息、短信发送、移动终端消息多方面发送提醒,避免超期。

3.3.6综合分析

本研究实现基于GIS实现各行业、各区域的建设项目环评、验收的汇总统计,结合地图功能,掌握不同行业建设项目规模、结构、数量,并对超出资源环境承载、突破区域环境容量、存在重大环境风险的地区,辅助发布预警信息。通过各地建设项目的性质、布局、数量,分析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结构和趋势,起到辅助环保优化发展的作用。

3.3.7移动审批

用于远程办公、现场勘查等场景,采用VPN方式登录环保专网,具备查询、定位、现场勘查等功能。系统界面见图4。

图4 移动审批功能示意图Fig.4 Function of mobile approval

4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重庆市智慧环评审批系统,在原有审批电子化基础上进一步统一全市审批流程,夯实环评数据基础,实现了“一纵一横”的环评审批数据共享,实现了建设项目环评的“带图审批”、全生命周期闭环电子档案管理(即“一项一档”)、数据校验、报警与提醒、综合统计、移动审批等功能。系统用户涵盖市环保局、38个区县环保局、2个经开分局及两江新区分局共42个部门,涉及用户2000余个。系统运行一年多来,共审批市级、区县级辐射类、非辐射类各审批报件1.4万余条,涉及环评审批4000余个,涉及项目总投资上千亿元,有效支撑了环评审批部门优化布局、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审批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业务管理水平,为领导决策、宏观经济布局提供了科学支撑。

[1] 赵晓宏, 丁峰, 李时蓓, 等. 环评基础数据库建设与展望[J]. 环境影响评价, 2014(4): 33- 35.

[2] 丁峰, 赵晓宏, 赵越, 等. 基于互联网的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共享与应用[J]. 环境影响评价, 2016, 38(1): 11- 13.

[3] 徐展国, 王勤, 栗小东, 等. 上海市环保行政审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环境管理, 2014(6): 69- 74.

[4] 陈维敏, 江明. 建设项目环境审批管理系统建设[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2007: 1410- 1412.

[5] 靳秀英, 董丽, 于娜. “互联网+环保政务服务”——河北环保厅行政行可网上审批系统[C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信息化分会, 2016全国环境信息技术与应用交流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信息化分会年会论文集.2016: 333- 338.

[6] 何炜琪, 陈远航, 王冰洁, 等. 创新环评大数据应用,落地战略环评成果[C]//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信息化分会, 2016全国环境信息技术与应用交流大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信息化分会年会论文集. 2016: 150- 157.

[7] 刘晓. 重庆市区县环保行政审批系统建设[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3(6): 50- 51.

[8] 刘晓.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中的“带图运行”初探[J]. 中国环境管理, 2011(1): 33- 37.

[9] 张艳军, 余游, 刘晓, 等. 重庆市环评会商系统集成与应用[J]. 环境影响评价, 2016, 38(1): 14- 16, 27.

[10] 吴培宁. 基于GIS的环评可视化系统在环评中的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22): 232- 235.

[11] 张宏智, 陈旭东, 张天慧. 关于GIS的环境影响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 环境工程, 2009(1): 93- 96.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Chongqing Smar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EIA Approval

LIU Xiao, YU You, WANG Lu-xiao, HUANG Xiao-yan

(Chong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formation Center, Chongqing 401147, China)

In order to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reform of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EIA) approval, a smar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EIA approval based on SOA architecture is developed with the concept of delegating power and collecting information. Through unifying the municipal approval process based on the original E-approval process and enriching the EIA database,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EIA approval data sharing is achieved. Combined with GIS technology and .Net platform, the system realizes many functions, such as EIA approval based on mapping, closed electronic archive management for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the project, data calibration, alarming and reminding, comprehensive statistics, and mobile approval. This development provides strong support for systematic, scientific, legal, precise and transparent EIA management, and offers a solution for enhancing the government's service and management ability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mart EIA; EIA approval; information system; approval based on mapping; one set of document for each project

10.14068/j.ceia.2017.05.018

X820.3

: A

: 2095-6444(2017)05-0084-05

2017-06-23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503-002)

刘晓(1981—),女,重庆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环境管理、环境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E-mail:hotel186@126.com

余游(1972—),男,重庆人,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信息化管理及技术研究,E-mail:youyu808@163.com

猜你喜欢

区县校验建设项目
使用Excel朗读功能校验工作表中的数据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炉温均匀性校验在铸锻企业的应用
电子式互感器校验方式研究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浅谈微电子故障校验
做好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