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新形态下的“名师课堂”项目开发

2017-09-26曾慧敏阳卫文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泛在学习高职教学互联网+

曾慧敏+++阳卫文

【摘要】“互联网+”的提出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移动终端成为信息获取的主流,大数据和信息存储在云端,多屏互动行为明显,各种应用以直接使用APP为主。本“名师课堂”的开发顺应“互联网+”新形态,以泛在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云平台为开发载体,充分考虑学生利用移动终端的泛在学习模式,开发手机学习APP,不断探索信息化时代高职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 ; 名师课堂 ; 泛在学习 ; 高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270-02

1.“互联网+”的提出

2012年11月14日,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先生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一概念。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让这一名词彻底火了起来。所谓“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1]。那么,“互联网+教育”又会带来怎样深刻的变革呢?“翻转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慕课”、“微课”学习模式,让按需学习、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基于大数据的教学与评价”,让学习者的个性与差异性得到充分凸显与尊重。“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改变,不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过程的深刻变化,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互联网+”时代的新常态

“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移动了、泛在了、应用于某个传统行业了,它也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推动了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2]。

2.1移动终端成为信息获取的主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5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 。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用户偏好平板、智能手机等触屏类设备,即便是在对PC计算能力要求较高的商务领域,一些新技术、新解决方案也在加快抛弃传统PC,转向使用便携式智能终端的步伐。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指出,移动终端对PC的替代性已经慢慢呈现出来。从趋势上看,手机的5寸,平板的10寸,智能电视的50寸将成为市场的主流。

2.2数据和信息存储在云端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的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络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这个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利用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可以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薄弱知识点定向推送学习内容,让学生做更少的题、达到更好的效果。对教师而言,大数据的云计算和分析技术会第一时间生成班级常见的共性错误,为教师提供指导依据,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师不再需要凭借主观判断选择最适合教学的书籍,大数据分析将指引他们选出最有效、支持进一步完善和私人定制的教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一幕就会变成现实:考试前,学生收到网站推送的一则消息,提醒他观看某个复习视频,这样他将有80%的概率在测验中正确解答——大数据比他更了解自己。

在大数据时代下通过云计算来整合各种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以实现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管理,将是大势所趋。

2.3多屏互动行为明显

多屏互动指的是基于闪联协议或Miracast协议等,通过WIFI网络连接,在不同多媒体终端上进行多媒体(音频,视频,图片)内容的传输、解析、展示、控制等一系列操作,可以在不同平台设备上同时共享展示内容,丰富用户的多媒体生活。简单的说,就是几种设备的屏幕,通过专门的连接设备就可以互相连接转换。比如手机上的电影可以在电视上播放,平板上的图片可以在电视上分享,电脑的内容可以投影到电视上,是一种时下正在悄然兴起的技术。

在“互联网+”新形态下,以科技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对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教学不只是“移动互联”的世界,也是电视、PC、平板电脑、手机等“多屏互动”的世界。

2.4以直接使用APP为主

以iPhone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终端驱动了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的崛起,进而引发了传统互联网一场深刻的变革。在传统的桌面互联网环境中,我们想要运行一个程序,先要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个文件,然后通过应用程序对数据文件进行处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原来的个人计算,更多指的是數据的“被计算”。而移动互联网和APP的崛起则改变了这一现状。在移动互联环境中,我们下载的不再是数据,而是一个个的程序,这正是APP的颠覆性所在。2010年,美国《连线》杂志刊发了一篇《万维网已死,互联网永生》的文章,对这一趋势进行了系统的阐释。

3.“互联网+”形态下的“名师课堂”项目开发

为贯彻落实《湖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2013-2015年)》文件精神,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创新,湖南省教育厅在2014年启动了“名师课堂”信息化教学应用试点项目,我院《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有幸入围该项目。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进行学习的泛在学习理念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和接受,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如何让老师辛辛苦苦建成的网络课程资源适应“互联网+”新形态,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资源,是众多“名师课堂”项目建设者苦心思考的问题。我院《图形图像处理》“名师课堂”项目组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吸收在线教育新理念,并融入到自己的网络课堂中来。endprint

3.1将泛在学习理念融入“名师课堂”

泛在学习(U-Learning)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学习方式,倡导的是创造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进行学习的教育环境,实现更有效的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方式。移动互联网的无所不在和丰富多种的应用服务,为泛在学习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名师课堂”应构建一个信息与空间相融合的无缝衔接,学习的需求、学习资源以及学习的发生无处不在,学习与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学生遇到任何实际问题需求都可以得到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的支持,在线与老师进行交流。例如:学院部分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社团活动的数字艺术策划、设计,就是通过手机APP找到《图形图像处理》名师课堂,并利用课余时间在线学习课程中海报设计模块,并邀请老师在线指导和完善设计,指导老师也可根据学院政策给予学生本课程的选修课成绩。

3.2展现方式更适合移动终端

目前,智能移动终端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所以“名师课堂”开发必须充分考虑PC和移动终端的区别,做到网络教学资源尽量适应移动终端的特点(便携,屏幕尺寸,输入方式,拍照,定位等功能),做到资源的展现简明扼要,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碎片知识”进行网状关联,提供流媒体视频播放服务,从而为手机APP的解决方案创造条件。图1为《图形图像处理》名师课堂入口,为学生提供了手机APP安装链接。

3.3将教学资源存储在云端

“名师课堂”项目建立了丰富而系统的教学图文资源,具体包括:教学视频、电子课件、表格化教案、教学案例、教学素材、课程标准、概念库、方法库、原理库、作业库、试题库等教辅资料,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在线辅导、作业答疑的交流群组等。资源数据量大、形式多样,传统的集中存储、集中管理的资源组织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我们依托“世界大学城”互动空间云平台,将海量的教学资源存储在“世界大学城”云端,不但能节省课程网站投资费用,简化复杂的设置和管理任务,而且还便于随时随地访问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避免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

3.4“名师课堂”APP化

为了让学生随时随地参与学习,《图形图像处理》“名师课堂”开发团队专门设计了可供学生下载的手机APP,学生在手机上安装后,可通过APP注册课程、观看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灵活管理自己的学习进度。此外APP还可以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大数据分析,主动推送最新的教学资源给学生,老师随时随地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交流互动。

4.总结

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现代职业教育中来,是每个职业教育者肩负的责任。《图形图像处理》“名师课堂”项目组顺应“互联网+”新形态,以无所不在的泛在学习理论为指导,开发手机APP,依托“世界大学城”云平台,灵活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随时随地与学生保持在线互动,不断探索信息化时代高职教学新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也相信,在“互联网+”新形态下,教育这个传统行业一定会翻开一页崭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解读:李克强政府报告中的“互联网+”是什么,财经网,http://economy.caijing.com.cn/20150305/3832729.shtml,[引用日期2015-

03-5].

[2]“互聯网+”引领创新2.0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中国日报http://cnews.chinadaily.com.cn/2015-03/09/content_197564 65.htm,[引用日期2015-03-9].

作者简介:曾慧敏(1974-),女,湖南衡阳人,硕士,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多媒体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技术,高职教学改革。

阳卫文(1974-),男,湖南衡阳人,硕士,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信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信息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泛在学习高职教学互联网+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区域历史文化泛在学习内容设计研究
浅谈民办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大学英语互动反馈教学模式研究
泛在学习资源的类型与应用研究
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智能手机的实践应用
泛在学习中学习评价网络效用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