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借鉴与本土化研究

2017-09-26邓红张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本土化全球化

邓红+++张莉

【摘要】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迎接全球化的挑战,一方面,要在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经验和新理论的国际借鉴中展开,另一方面,要在自身方法论的形成、反思和重建中进行,在坚守本民族优秀的课程与教学传统及其文化基础之上的变革与创新,实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土化。

【关键词】全球化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国际借鉴 ; 本土化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名称“甘肃省县域教师轮岗制度实施效果研究”(项目编号:2022014skzy009)。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60-01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各国基础教育改革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管理、评价等具体改革内容上呈现出诸多共同趋势。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处于这一浪潮之中,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界面对新世纪社会发展的要求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进性毋庸置疑,但在理念和举措上也隐含着一定程度的“唯西方中心”倾向。中国基础教育变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会面临诸多复杂的问题,受到各类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變革的路径势必伴随着冲突与协调展开,需要我们从相互交流中获得对自己和异己的认识,以使中国教育适应并促进全球化进程。

二、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借鉴

(1)教育平等思想与教育公平思潮的追求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首次提出“全民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每一个人,无论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都应获益于旨在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许多国家都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积极将改革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政策保障,以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美国的“分级纵向转移支付”政策,法国、德国与日本基于“要素分担”的资助模式。韩国和日本的教师流动制度等政策表明,教师的“定期流动制”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非常明显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积极借鉴外国经验,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新问题,建立和完善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管理体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整体发展。

(2)教育管理向民主化转型

教育民主化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共同管理是教育民主的基本特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方面得益于我国政治民主化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们不断借鉴国际教育管理日益走向民主化的转型性改革的先进经验。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分权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开展起来,由于文化传统、制度背景等因素存在差异,各国的教育分权改革也存在很大差异。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与外国教育分权改革不仅总体趋势相同,而且在某些做法方面也极其相似,例如,美国1990年在美国威斯康辛州密尔沃基市实施“教育券”制度, 2001年,我国也在浙江省长兴县开始实施“教育券”制度,并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推广。80年代后期,鉴于教育改革压力的增加和前期教育改革措施的低效,不少西方国家的教育改革者开始关注学校层面的教育改革,开始推行增加学校自主权的“校本管理”我国也积极推进“校本管理”运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办学效率与效果,也有助于丰富“校长负责制”的内涵。

(3)基础教育教学思想的创新与提升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20世纪8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和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促使我国课程与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逐渐淡出,“课程计划”、“课程改革”逐渐流行。2001年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吸纳了诸多西方国家的课程理念,杜威的经验学习、奥苏贝尔与布鲁姆的意义学习和掌握学习、布鲁纳的结构主义与“发现法”、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等都对我国课程与教学研究和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借鉴存在的问题

(1)全民教育蓬勃发展的背后隐藏着潜在障碍

全民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充分参与发展,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然而目前我国的全民教育却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师资短缺;资金窘迫;原则有待共同遵循,发展政策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全民教育在有些地区,由于经济支撑不力,常常遭受到很大的困难,民众由于难以接受过长的教育周期以及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期望,而难以对这种思想产生兴趣。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我国的人民共计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因而实现全民教育无疑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2)课程改革思想忽视本土文化,有盲目照搬思想倾向

在目前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现实中,教育国际化、全球化使人偏离了中国教育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教育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所占的比重太小,教育改革大多是以某一个教育理念作为主导理念,并以此理念命名该项研究,缺乏对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度分析。这种改革倾向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化和区域背景中就显露了其自身不能克服、不适合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局限性。由于教育现代化起步较早,西方国家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但西方文化教育只是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个构成部分,其他教育现代化起步较晚的国家,由于和中国国情相似,也能为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三、坚持国际视域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土化的建议

1.立足本国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国际视域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土化,借鉴外国教育经验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是一个“教育自觉”的过程,需要我们从相互交流中获得对自己和异己的认识,以使中国教育适应并促进全球化进程在不断借鉴和吸收西方先进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参照中国传统教育的有益经验,结合中国实际,积极探索着中国化的新教育途径。如陶行知对杜威教育理论的改造,提出了有名的生活教育理论。

2.在以人为本教育目的观下,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

每个国家、民族的教育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生存土壤,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普适性教育观念的接受是以文化多元性为基础的,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等理念在各个区域具体实践的方式并不一样,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全民教育的实施的重点应以普及初等教育、消除成人文盲、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为重点。

参考文献

[1]邬志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科学教育研究,2002,(6).

作者简介:邓红(1970-),女,江苏南京人,博士,兰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理论与实践。

张莉(1987—),女,河南南阳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土化全球化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立人教育成就教师的本土化发展
“毒树之果”证据排除规则本土化的必要性分析
泰国神话与印度神话中神祗形象的对比研究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全球化遇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