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世与出世的选择

2017-09-26张亚南李巧梅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世道姜子牙归隐

张亚南 李巧梅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在《陶渊明传》中檀道济劝告陶渊明:如果天下政治黑暗,就归隐山林;如果政治清明,就出来一展抱负。

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論据充分,论证合理。

题目解析

关于入世还是出世,檀道济给出的意见是:治世则仕,乱世则隐。此前,孟子也曾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陶渊明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做一个潇洒自在的隐士。很多人也像陶渊明一样,选择了做一名闲散文人,于山林中采菊、耕作、饮酒、抚琴,隐逸一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当然,我们也还有另一种选择:无论世道是否清明,我们都竭尽所能地改变现状,进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激浊扬清,自是吾辈担当!

在治世或乱世中,我们到底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无所谓对,也无所谓错。只要结合自身认识,自圆其说即可。当然,能自成一说则更佳!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素材一:出世者——“竹林七贤”、陶渊明、“梅妻鹤子”林和靖等

运用示例

孔子早年想要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鲁国担任司寇一职时,试图凭一己之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但在“隳三都”上的失败,使他第一次感受到来自权贵的打击。但孔子仍不甘心,他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学说,然而始终未被国君采纳,最终落得个“率彼旷野”的结果——在漆黑的雨夜无处栖身,只能与弟子在荒郊过夜。孔子在政治上的努力一无所获,倒是晚年退而修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可见,人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首先要看清楚大环境。在无望的荒野中守望,并非明智的选择。

(北京景山学校高二谢天)

素材二:入世者——姜尚、屈原、韩愈、王安石、岳飞、张居正、林则徐、孙中山、鲁迅等

运用示例

古往今来,在清明社会有所作为的人数不胜数,然而,更可贵的是那些生于乱世却知难而进,穷其一生为万民开太平之人,这种勇气和担当不得不令人敬佩。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混乱不堪,出世看似是个绝佳的脱身之法,但以孔孟为代表的诸多有志之士不惧政治黑暗,不惧庸君小人,前往各国游说,想凭自己的才学重造一个太平安稳的社会。再如北宋的王安石,虽知当时朝政混乱,却毅然推行变法,不放弃任何改变现状的希望。这些人为人民和国家而有所为,即便没有成功,依旧青史留名,令人敬佩。

(北京景山学校高二 白雨辰)

标杆作文

同黑暗抗争

王允文

在《陶渊明传》中,檀道济劝陶渊明说:“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世道清明时一展宏图,世道黑暗时则归隐山林。我以为,这样的做法实不可取。出世固然是一种人生选择,但在小人当道、国破家亡之时,敢于同黑暗抗争的人,更值得我们尊敬。

北宋儒学家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段话被无数读书人奉为圭臬。四大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而未绝,为之做出积极贡献的不是隐士,而是无数在面对黑暗时勇于抗争之人。

面对黑暗有两种选择,一是逃避,一是抗争。隐士选择了逃避,他们可曾想过:当国已不国,天下又有何处可供他们安身?两晋之时,清谈之风盛行,八王之乱的胜利者司马越更是奉所谓“名士”为尊。可当胡族的铁骑肆虐在中原大地上时,那些所谓名士的风骨却全然化为渡江的仓皇,整日凄恻消沉、郁郁寡欢,说些什么“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的话。抛开国家和人民,仅仅谋求个人的安逸,本身就几无可能。而在数百年分裂之后再度统一全国的,也并非隐士,而是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将领与战士。因为他们知道,唯有致力于国家的强大,方可谋得个人的幸福。

春秋之时,权臣崔杼倒行逆施,在朝中大肆杀戮,以至弑君。面对如此暴徒,齐国的史官并未屈服。纵然兄长二人被杀,其弟也要将“崔杼弑其君”的事实记录下来。他们抗争的结果是,还给后人历史的真相。试想,若在世道黑暗之时,所有史官都归隐山林,那么后人想要“以史为镜”恐怕是没指望了。

唐宪宗决心要迎佛骨入宫之时,韩愈年事已高,且处于仕途的顶峰。可他为何在这时写下一篇《论佛骨表》呢?君王的震怒并非无法预见,但韩愈深知,纵然牺牲个人的前途,也要同无道之世抗争。他所想的不是自己,而是百姓的疾苦。纵然被贬边陲,他也不忘造福百姓,广修水利,兴办教育。千年过去,昏庸的君主已被历史遗弃,而“八月居潮万古名,一片江山尽姓韩”的诗句却永远铭记着韩愈的功绩。

至于在乱世敢于逆流而上,“为万世开太平”者,更是当之无愧的伟人。毛泽东出身于中农家庭,本来他可以平稳地度过一生。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饱受欺凌,可他并没有因世道黑暗而选择退缩,反而积极投身于救国事业。他曾说在看到列强瓜分中国的册子时,先是悲愤,旋即便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知那些国难当头只知四处逃窜之人是否会感到羞愧。

诚然,隐士并非全然没有为社会做出贡献,如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留下了许多传诵千古的诗文。但“立言”位列“立功”之后,同黑暗抗争的人才是国脉延续的根本。

身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当继承先贤勇于同黑暗抗争的精神。不但在世道清明时要一展抱负,在世道黑暗时,也绝不退缩。

名师点评

“在小人当道、国破家亡之时,敢于同黑暗抗争的人,更值得我们尊敬。”

全文紧紧围绕中心论点,旁征博引,层层深入,引经据典,豪情满怀。张载所言自是振聋发聩,逃避者与抗争者在历史大潮中的表现更是高下立现,正反对比,引人深思。秉笔直书的史官、忠言直谏的韩愈、投身于革命的毛泽东等人,他们身处乱世,却义无反顾地选择有所为,风骨卓然!读此文时,歌曲《国家》的歌词一直在我耳畔回响:“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endprint

(刘志江)

有道则仕,无道则隐

缴婧然

檀道济劝陶渊明说:如果天下政治昏暗,就归隐山林;如果政治清明,就出来一展抱负。我认同这种说法,即“有道则仕,无道则隐”。这种说法强调的是在某种时代背景下的个人选择。個人选择与时代有着必然联系:政治清明时一展抱负,可以报效国家、造福百姓,实现自身价值;政治黑暗时,抱负不得施展,很多时候都事与愿违,与其如此,不如隐退。有的人以此守住自身清白,有的人则是在等待时机。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起初,楚国实力雄厚,屈原任左徒一职,主张“美政”,立志报国为民,深得楚怀王的信任,并深受百姓爱戴。后来,楚国被秦国打败,实力日渐衰退,顷襄王昏庸,听信谗言将屈原革职流放。直到秦将白起攻破楚都,屈原见大势已去,悲愤交加,投江殉国。

在楚国实力雄厚、政治清明的时代,屈原选择施展抱负,兼管楚国内政外交,为国为民无私奉献。而在楚国大势已去、政治黑暗的时代,屈原选择“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以守住自己清白的品格。

商朝末期政治黑暗,商纣王暴虐。姜子牙年过七旬从未从事政务,却一直刻苦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只为有一天能施展才华。后来,周文王决定推翻商朝,便到处寻找能统筹全局的贤士。姜子牙在溪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吸引了周文王。交谈中,周文王发现姜子牙身怀雄才大略,而姜子牙也发现周文王是一位贤明的领袖。于是,姜子牙决定一展抱负。最终,在他的辅佐之下,周文王和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了周朝。

在商末政治黑暗的时代,姜子牙闲居在家,等待时机。而当他遇到周文王,发现政治清明的时代即将到来,他便用尽毕生所学,辅佐两位君王建国立业,造福百姓。

从屈原和姜子牙的事迹可以看出,“有道则仕,无道则隐”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人生选择。他们既能准确地判断时代大局,不在没有希望的地方浪费才华,又能获得比较平和的心态,在无道的时代也能淡然处之。

于我而言,“仕”或“隐”都太过遥远,而我能学到的是,应在何时施展才华及用怎样的心态面对当下纷繁多变的时代。古人所处的时代与当下截然不同,古人的才华我亦望尘莫及,但古人“有道则仕,无道则隐”的智慧,却可以指引我在人生路上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名师点评

“有道则仕,无道则隐”是本文论述的核心观点。屈原、姜子牙均为例证:政治清明,积极入世;朝政昏聩,急流勇退。在作者笔下,这是一种理想的人生选择,积极入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急流勇退则能带来比较平和的心态。全文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且能结合自身进行思考,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刘志江)

乱世英雄

王天诚

进退之辩,自古有之。檀道济曾劝说陶渊明“无道则隐,有道则至”,的确,身处治世,天下安康,自然应当大展宏图。此时,读书人无须像陆游一样辗转反侧,喟叹王师北定成泡影。没有国破家亡之忧,尽情施展寒窗所学,岂非理所当然?但我以为,恰是乱世之中更应激流勇进、披荆斩棘,故曰:乱世出英雄。

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社会给那些伺机待发的英雄提供了别样的舞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宦官、外戚轮番夺权,各地诸侯揭竿而起,可谓“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然而,历史的大浪淘洗过无数泛泛之辈后,留下的却是曹操的身影。是呀,在那人人自危的年代,谁会想到跟在名门望族身后“混吃混喝”的太尉之子有朝一日能成为名留青史的魏武帝呢?在纷乱的大背景下,曹操抓住了乱世特有的“良机”,挟天子以令诸侯,并广纳贤士。官渡之战后,曹操一跃成为中原最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短短十几年,曹操便成为改变中国历史的关键人物,而这辉煌的成绩正是源于他筚路蓝缕之时依旧坚定地施展才华的决心。

假如曹操活在治世,那么,这位魏武帝竭尽全力恐怕也很难成为许邵所预言的“治世之能臣”,更何谈魏武霸业与建安风骨?

同样,智如孔明都难觅一职的东汉末年,倘若选择归隐山林,不但一腔理想无从实现,恐怕也不及卧龙岗水镜先生等隐士,只会悄然消逝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归隐山林,往往意味着逃避现实,甚至放弃实现自我价值。而面对纷乱的社会迎难而上,不单是曹操个人的选择,更是无数有志之士所秉持的共识。更早的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战火纷飞。然而,君不见,“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政治的黑暗没有让他们选择逃避,相反,更激发了他们一展身手的决心。

今天的我们有幸生活在国富民强的太平年代,无须为身家性命担忧。但我认为先哲们面对乱世的态度和放手一搏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青年人学习。

名师点评

“乱世之中更应激流勇进、披荆斩棘”,此文与前一篇文章《有道则仕,无道则隐》形成了思想上的交锋。作者在此基础上论证“乱世出英雄”之理。曹操一例,作者着笔写乱世之乱,突出了曹操施展抱负的决心与功绩。作者又引入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一段话,深情讴歌仲尼、屈原、左丘明等乱世英雄,他们不逃避、不放弃,成为时代的中流砥柱。这些乱世英雄的所作所为更激发出作者在太平时代一展抱负、放手一搏的勇气。

(刘志江)endprint

猜你喜欢

世道姜子牙归隐
Deity Defying
天宫院
毒蛇计划
毒蛇计划
姜子牙为何不能救活比干
草地
浅谈中国古代文人的归隐之路
双语话中国历史名人:姜子牙
姜子牙与筷子的传说
世道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