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长安全与社会环境

2017-09-26呼君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家长孩子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一则消息轰动了媒体。武汉某家长,因为孩子刚上一年级,放心不下,就在孩子身上装了三个追踪器。这样一来,孩子一天24小时的情况都能尽收眼底。对此,有人指责这位家长过分紧张,认为这样做不利于孩子成长;有人则对此表示赞同,认为多一重保护,就少一些安全隐患;还有人由此联想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希望政府加强治安管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题目解析

这是一篇以现实生活为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在展示了消息以后,又给出了三种角度各异的观点。

本材料从关爱孩子成长的角度命题,可以看作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乙卷漫画作文(从考试分数看家庭教育)的延伸。家长对孩子的爱,往往会因为某些原因变得强烈,甚至变形。就像材料中的这位家長,给孩子安装三个追踪器,这种爱往往很难被正在成长的孩子所接受。考生在作文时,要做到分析问题,指出这种做法的实质:还要做到解决问题,告诉家长应该如何去做。

本题目的写作角度比较多,考生可持肯定态度,也可持否定态度,还可以综合论述,对保护孩子的方式方法做深入探讨。但要注意,三种观点不能混在一起。考生应明确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能模棱两可。若持肯定态度,参考题目有“孩子安全铭刻于心”“守安全,做十分”等;若持否定态度,参考题目有“关心孩子可以,但不必过分紧张”“没有枷锁才是爱”等。此外,还可以对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参考题目有“社会安定,家长安心”“追踪器与社会治安都要给力”等。

在行文时,考生应先对材料介绍的事件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观点,接着进行论证,最后联系社会实际再次验证,最终得出结论。论证过程中考生可使用引用论证、事例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而文章的主体则要论证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做到观点鲜明,论证透彻。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素材一: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

运用示例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种树如此,育人亦是如此。给孩子一个适当的环境,告诉他在这个环境中的生存原则,然后大胆放手,给予他最大的空间。阳光照耀、雨露滋润都将带给他成长的快乐,家长可以在身后微笑着给他祝福,但不应挡住阳光雨露,让三个追踪器锁住孩子童年的快乐与梦想。

素材二: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是一本还未上市就以“手抄本”流传的图书。

书中不仅提出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还介绍了许多简单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它不仅能让家长快速获取前人的经验,还能使其适当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能只关注怎么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怎样做人,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运用示例

“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教育专家尹建莉不仅了解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也颇有研究。她从不提倡过问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但却收获了女儿品学兼优、跳级两次的快乐;她从不主张干预孩子的学习,但女儿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陪,不是不爱,而是给孩子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选择。

标杆作文

解开枷锁,让最纯粹的牵挂永存

沙宣宏

北岛曾说:“从卖气球的人那里,每个孩子牵走一个心愿。”孩子的世界里总有许多成人难以理解的东西,很多时候他会让人心生怜惜。但殊不知,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呵护,有时反而会变成禁锢孩子的枷锁。

武汉某家长为孩子装三个追踪器的举动引起人们热议。的确,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身边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家长希望及时掌握孩子的行踪,确保其安全的心理本无可厚非,但倘若每天都使孩子处于受监控状态,不但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还会为其原本澄澈的心灵蒙上阴影。

作为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充满担心、焦虑等种种情绪都是正常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一种经历。在这方面,龙应台的做法似乎更为明智。当发现上小学的华安每天都在放学很久后才回到家,而且经常是一身泥垢时,她选择了悄悄地跟着华安。慢慢地她发现,放学路上的栅栏和狼狗,都是华安眼中的一道道“关卡”。她的疑问没有了,反而感到欣慰。或许,龙应台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囿于世俗,做那种放学就回家,对路上的一草一木都无动于衷的孩子。面对担心,龙应台选择了观察孩子的举动,理解并尊重孩子的内心世界。

然而,并非所有的父母都这样开明。在《等着我》的节目现场,赵素萍诉说了自己总是为儿子包办所有事情的经历。最终为了考研,儿子第一次违抗了她的命令,然后离家出走,五年都没有音讯。当听到节目组找到了儿子,但他不愿意来到现场时,赵素萍失声痛哭。

生活中这样的悲剧不在少数,很多父母以为这就是爱——盯紧他,保护他,为他排除一切可能的危险。有形的追踪器尚且带来不安,那无形的“追踪器”又如何呢?无处不在的怀疑、管控、监视,让一个孩子如何承受?作为一个孩子,他该承受的不是这些,而是人生中本该有的磨难。endprint

“没有风暴,船帆不过是一块破布。”如果今天的孩子只能生活在家长的庇护下,而不是通过磨难历练自己,那社会的未来恐怕也令人担忧。

说到底,这种现象的本质还是家长的过度担忧,以及对孩子和社会的不信任。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的担心可以理解,但有时候世界并不是他们想象的样子。比如,孩子去便利店不一定就是买零食,可能他只是想为你选一件小小的生日礼物;孩子在放学的路上逗留,有可能他只是在看着一只小虫发呆。

不经事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世界,他可能会让你担心、牵挂,但他也会给你温暖,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解开枷锁,心存一份最纯粹的牵挂。

名师点评

“从卖气球的人那里,每个孩子牵走一个心愿。”文章开篇用富有诗意的句子引出作者对“追踪器”事件的看法,紧接着作者辩证地分析了“社会充满不确定的因素,孩子需要安全,但这种安全不应是束缚”的道理。然后,通过龙应台和赵素萍的事例,一正一反地论证了这一观点。文章引用准确,事例充分,論证有力,作为一篇考场作文,无论是基础等级还是发展等级,都堪称上乘。

(呼君)

勿让追踪器束缚孩子的成长

邢静明

当孩子本应自由活动的身躯受到三个追踪器的束缚,当本应对美好世界充满信任的孩子眼里出现了一丝提防,当家长的过分焦虑导致孩子丧失了原本的天真,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为何会出现这三个追踪器?这种做法是否值得提倡呢?在我看来,尽管当今社会的安全隐患导致了家长的畸形焦虑,但家长务必要战胜这种焦虑,勿对孩子进行过度保护,才是让孩子健康成长之道。

古人言,儿行千里母担忧。诚然,在漫漫成长路上,安全隐患必然会有,而家长渴望孩子平安健康的心理也无可厚非,但倘若因过分焦虑而给孩子戴上枷锁,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父慈子孝”一直都是人们遵守的道德准则。而“父慈”难道是指安装三个追踪器这种“变形”的爱吗?父亲给予孩子最大的爱便是保护,而真正的保护应该是培养孩子独立自由的性格。一只小鹰,如果不被鹰妈妈“狠心”地从悬崖上推下,又怎能学会飞翔?孩子如果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不曾见识生活的风浪,又怎能真正地成长?

巴金曾说:“童心生活的回复,正是新时代的萌芽。”如果孩子因为三个追踪器产生对社会的提防之心,那他还能感受到鸟语花香的美好吗?假若孩子的眼里失去了纯真,那新时代的萌芽要到哪里去寻?我们又该把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寄托在谁身上呢?

可能有人要说了,我也是为孩子的安全着想,万一出了事怎么办?万一发生校园暴力又怎么办?不可否认,当下校园的安全防护力度仍待加强,但试想,如果我们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只会坐守安全,不会跑、不会跳的躯壳,对家庭和社会来说,不是另一种悲哀吗?

在日本,学校会让孩子赤裸着上身去跑步;在美国,孩子们需要自己打工赚零用钱;在俄罗斯,年轻的妈妈会让跌倒的孩子自己站起来。而在当今的中国,父母总是对孩子呵护备至,天气冷了要帮孩子添衣,天气暖和了又生怕孩子热着,更不想让孩子在外面受到任何挫折和委屈。如此“含辛茹苦”,只怕会断送孩子的未来。

“我忧心忡忡地看世界,内心充满了美好与期望。”唯愿天下父母收起庇护的羽翼,让未谙世事的孩子去感受世界的风浪;唯愿天下的孩子都甩开三个追踪器的束缚,永远对社会充满爱意。

勿让追踪器束缚孩子的成长。

名师点评

文章否定了材料中家长的做法,开头便提出了“勿对孩子进行过度保护,才是让孩子健康成长之道”的中心论点。紧接着从家长的担忧心理、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心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学会独自面对世界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以国外孩子的成长为事例,最后发出“勿让追踪器束缚孩子的成长”的呼吁。论证层层递进,名人名言信手拈来,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

(呼君)

孩子安全,铭刻于心

韦旭彤

武汉的一位父亲为一年级的孩子装了三个追踪器。这样一来,孩子的情况便可尽收眼底。这位父亲的做法折射出家长对孩子的安全以及对当下社会和校园治安的担忧。在我看来:多一重保护,就少一些安全隐患,“安全”二字要时刻记在心上。

在这个并不全是正能量的社会中,每天都可能会发生一些难以预测的事。所以,家长要对孩子的安全负责,也要采取一些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孩子的安全隐患。

校园生活,本该是每个人青少年时代最美好的记忆,可对一些人来说,却是一段痛苦的经历,甚至是永远不愿提起的噩梦。上学路上的“围追堵截”、校园欺凌等暴力事件,给孩子们留下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痛,还有难以磨灭的心理伤害,也让家长对孩子的在校安全产生了担忧。显然,除了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校园暴力说“不”之外,还要对孩子进行有效管控,而通过追踪器了解孩子行踪便是一种方法。

美国散文家、思想家、诗人爱默生曾说:“在薄冰上滑行,速度就是安全。”而对于家长来说,保护孩子的安全同样是第一要务。当下,社会状况纷繁复杂,外部治安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只有“内外兼修”、双管齐下,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孩子的安全。

反观当下,仍有一些家长在孩子较小的时候就选择“放手”,让孩子完全脱离父母的管理。他们担心孩子如果过分依赖家长会变得不独立,但如此大胆的教育方法,反而会使孩子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而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家长恐怕只能“追悔莫及”了。

唯愿天下的父母都把“安全”二字铭刻在心;唯愿天下的孩子,都能生活在安全幸福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下。

“安全”二字分量重,铭刻于心莫忘怀。

名师点评

文章开篇,作者便直接对所给材料进行分析,提出“多一重保护,就少一些安全隐患,‘安全二字要时刻记在心上”的观点。之后,作者分别从事故难以预测、校园暴力多发、如何确保孩子安全等角度进行论证,并对家长大胆放手的教育方法予以否定,最后得出“‘安全二字分量重,铭刻于心莫忘怀”的结论,可谓层层递进,水到渠成。全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是一篇基础等级、发展等级均为优秀的文章。

(呼君)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长孩子
当代家长不易做
家长错了
孩子的画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