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对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的影响分析

2017-09-23许喜筠白秀英胡宝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19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腰椎间盘

许喜筠 白秀英 胡宝山

早期康复护理对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的影响分析

许喜筠 白秀英 胡宝山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取椎间孔镜治疗,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对常规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模式,对实验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35%与79.07%,P<0.05。结论 对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疼痛感。

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康复护理;椎间孔镜

近年来,椎间孔镜技术逐渐成熟,在国内基层医院中得到广泛运用,治疗效果也在不断地提高,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优势在于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可有效减少对脊柱生理结构的破坏以及以往手术治疗后出现脊柱不稳等不良情况[1]。赵坚等[2]发现对该类疾病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的影响,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医护人员在手术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详细讲解本次研究的目的、方法、意义等,获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腰背痛,一侧或者双侧下肢出现麻木感或者放射性的疼痛感,腰部日常活动受到限制,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跟腱反射减弱,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将存在明显的腰椎管狭窄、钙化与不稳患者排除。

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43例。常规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36~69岁,平均(52.7±3.5)岁;病程3~21个月,平均(8.4±1.2)个月;突出节段:7例L3/4,19例L4/5,17例L5/S1;实验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37~68岁,平均(53.1±3.8)岁;病程3.5~21个月,平均(8.5±1.3)个月;突出节段:7例L3/4,18例L4/5,18例L5/S1。两组患者基线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案 以L5/S1间盘突出患者为例,所有患者在椎间孔镜的辅助下进行手术治疗。在X线的辅助下体表金属定位左侧腰部穿刺并进行标记,采取40 mg的帕瑞普布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后肌内注射,并消毒、铺巾处理,采用1%的利多卡因对穿刺部位进行局麻处理。并在X线的透视下将穿刺针置入,使得正侧位的X片确认针尖达到S1左侧上关节突尖部,并将导丝置入,将穿刺针拔出,沿着导丝作一皮肤切口。在X线的透视下观察到导管位置良好,并将导管拔出,(然后利用环据进行扩大椎间孔并置入直径7.5 mm的通道,先摘除髓核组织后再调整镜头,用抓钳摘除突出的间盘组织,行纤维环成形术,再次检查有无明显压迫。)术后将地塞米松(5 mg)注入,将工作通道拔出,对切口皮肤进行缝合,并覆盖敷贴。

1.2.2 护理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模式,即告知患者术前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给予全面的病情指导等,对实验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内容为:

(1)手术完成后的6 h即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被动训练。采取仰卧位进行双下肢股前、股内侧、胫前肌群等长舒缩训练,每次肌肉舒张时间控制在3~5 s,各个肌群舒缩时间控制为每组100次,每组间隔训练时间为30~60 min。进行胫前肌与伸拇肌训练方法为:采取仰卧位,进行足拇趾与踝关节背伸运动,双下肢进行踩自行车式的蹬腿训练与伸、屈髋关节,足背伸、膝关节训练。

(2)手术完成后的第2天可适当增加腰背肌功能训练。患者采取仰卧位,将头部、双肘、双足跟作为支点,将腰背部挺直,使得背部处于腾空状态;还可采取舒适的坐姿,将两腿往前伸直,将脚跟与脚趾并拢,且上身往后倾,将双脚平放在床上,飞燕式:臀部缓慢离开床面,将手臂与膝部伸直,尽量使得背部处于腾空状态。

(3)心理辅导: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同患者积极讲解治疗的环境,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并评估患者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且该类疾病患者多数存在较为明显的腰腿疼痛情况,甚至无法行走,且出现心理压力大、情绪紧张等情况。所以说,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与鼓励,使得其感受到来自医院的关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

1.3 评价指标与判定标准

1.3.1 VAS评分[3]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疼痛评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感越显著。

1.3.2 护理满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记录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相关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AS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35%与7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分析其发病因素除了患者自身椎间盘出现变异外,还与腰部长时间处于过度负重的状态、腰脊肌出现平衡障碍等因素相关[4-6]。当出现椎间盘纤维环与髓核组织突出后,受到化学刺激、机械压迫神经根等情况将会导致腰腿痛病变,且多数患者在患病期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躲避性姿势反射情况,且患侧的肢体负重明显降低,使得腰背肌与患肢肌肉萎缩情况进一步加重[7]。因此,针对该类疾病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腰背肌及患肢肌肉力量恢复,意义重大。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分)

?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本次研究对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局麻下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该类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对于椎旁肌肉与软组织不会造成较大的损伤,有利于手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另外,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在去除突出椎间盘组织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灌洗液将神经根周围致痛的化学物质去除,可使患者术后即刻疼痛明显缓解,有利于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得知术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另外,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及时帮助患者改善肢体血液循环状态,以防手术区出现神经根水肿与粘连情况,还可进一步加快萎缩肌肉康复,促进患肢肌力和功能恢复[8-9]。

综上可知,对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疼痛感。

[1] 胡芳,田亚宁,郑颖,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椎间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5):146-147.

[2] 赵坚,张杰,孙艺玮,等. 早期康复训练对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9):2562-2563.

[3] 刘彩霞,韩颖.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J]. 医学信息,2016,29(19):128.

[4] 朱晓龙,王建,周跃,等.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6,26(4):304-309.

[5] 杨爱玲,周云仙,庞清江,等. 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J]. 现代实用医学,2016,28(2):262-263.

[6] 梁群芳,杨柳枝.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效果分析[J]. 临床医学工程,2016,23(1):109-110.

[7] 丁月蓉,陈思彤,聂艳南. 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1):233-234.

[8] 邱丽红.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个体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7):183-184.

[9] 张美娟,莫朝媚,卢宗君,等.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效果分析[J]. 重庆医学,2013,42(35):4247-4248,4251.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Transforaminal Endoscopy

XU Xijun BAI Xiuying HU Baoshan Orthopedics Department, FirstAff i 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4, China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transforaminal endoscopy. 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ransforaminal endoscopy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ventiona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The VAS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ho accepted the general care model and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were compar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VAS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was not signif i cantly different (P > 0.05). The VAS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conventional group (P < 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ere 95.35% and 79.07%, respectively (P < 0.05). 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reated by transforaminal endoscopy could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reduce the pai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ransforaminal endoscopy

R473

A

1674-9316(2017)19-0172-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19.091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福建 厦门 361004

白秀英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腰椎间盘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腰间盘突出运用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腰椎间孔扩大成形在椎间孔镜技术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