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尾穿山甲仿生态圈养行为保育研究

2017-09-22高天柱高颜马津汝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6期
关键词:行为

高天柱 高颜 马津汝

摘要 长尾穿山甲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定为濒危(EN)等级的物种,该物种的野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直至枯竭的边缘。本文探索分析长尾穿山甲野外种群现状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人为仿生态圈养保育模式探讨该物种的保护策略,超过仿生态保育研究长尾穿山甲生态习性、采食、繁殖行为,以期为相关国际公约和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对该物种保护等级的调整提供依据,为科学制定野生长尾穿山甲保护行动计划提供参考和保护决策依据。

关键词 长尾穿山甲;仿生态圈养;行为;保育

中图分类号 S8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227-03

Abstract Manis tetradactyla are species of endangered species(EN)in the Red List of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IUCN),and the number of wild populations in this species has fallen sharply until the depletion of the edge.This paper explor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wild population of Manis tetradactyla,and the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of the species through the artificial ecological captivity model,studied the ecological habits,feeding and breeding behaviors of Manis tetradactyla,for convention and wildlife authoritie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adjustment of the protection level of the species,for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wild Manis tetradactyla protection action plan to provide references and protection decision-making basis.

Key words Manis tetradactyla;artificial ecological captivity;behavior;conservation

长尾穿山甲隶属于穿山甲科(Manidae)穿山甲属(Manis),属于该目的动物通称为鲮鲤,属于哺乳动物,俗称穿山甲。全世界穿山甲目前一共有8个种,其中4种分布在非洲,4种在亚洲。更好地了解、保育现有的4种非洲穿山甲很有必要,对促进我国中医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穿山甲(Manis gigantea)(同种异名Smutsia gigantea),断续分布在非洲西部及中部的潮湿林,根据记录曾在塞内加尔以东的几内亚、狮子山、赖比瑞亚、象牙海岸及迦纳有族群;几内亚比索或多哥一带则无资料;另此物种在贝宁北方的彭贾里国家公园边界的巴帝亚有记录,邻近的布吉纳法索及尼日地区也有目击纪录;奈及利亚尚不确定是否有族群存在,但其南部地区存在可能性;毕尔科岛有族群存在。此物种广泛分布于喀麦隆萨纳加河的东岸至乌干达整个刚果盆地;而在肯亚西部靠近乌干达边界,曾有在湖岸边目击的记录。而马哈勒山区近来也从相机捕捉证实有穿山甲的踪影。苏丹及蒲隆地则没有纪录,而卢安达族群据信已绝迹[1]。

南非穿山甲(Manis temminckii)(同种异名Smutsia tem-minckii),此物种从查德东部的森林北方区域,通过苏丹南部地区,至大部分东非及非洲南部地区(赤道以南约30°)都有分布。在中非共和国的东北地区及衣索比亚西南部(但索马利亚除外)都有记录,目前尚不清楚此物种的分布范围是否与大穿山甲(M.gigantea)在北部及南部森林区的森林草原镶嵌带有所重叠[2]。

白腹穿山甲(Manis tricuspis)(同种异名Phataginus tricuspis),该物种的分布范围从西非的几内亚,通过狮子山和大部分西非地区至中非,最东至肯亚的西南部和坦尚尼亚的西北部,最南(坦干伊喀湖西边)至尚比亚西北部及安哥拉北部;毕尔科岛也有记录[3]。塞内加尔、甘比亚和几内亚比索则没有可信的记录。

长尾穿山甲(Manis tetradactyla)(同种异名Uromanis tet-radactyla),此物种栖息于中非及西非的森林地区,从狮子山向东通过几内亚的东南部、赖比瑞亚、象牙海岸及迦纳西南部,至奈及利亚西边前有个明显的空白区,之后继续向东通过喀麦隆南部、刚果盆地森林大部分地区,至塞姆利基山谷,因而在乌干达也有大量族群。此物种也有可能存在于安哥拉的卡宾达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乌干达奥森东非穿山甲研究所位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西南10 km。乌干达是位于非洲东部、地跨赤道的内陆国。东邻肯尼亚,南与坦桑尼亚和卢旺达交界,西与刚果民主共和国接壤,北与南苏丹毗连。总面积24.15万km2(其中陆地面积19.98万km2,水面和沼泽地4.17万km2)。乌干达全境大部位于东非高原,多湖,平均海拔1 000~1 200 m,有“高原水乡”之称。东非大裂谷的西支纵贯西部国境,谷底河湖众多。裂谷带与东部山地之间为宽阔的浅盆地,多沼泽。东部边界有埃尔贡山,海拔4 321 m;西南部与刚果(金)接壤处有鲁文佐里山脉,玛格丽塔峰海拔5 109 m,是全国最高峰、非洲第三高峰。境内多河湖沼泽,其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7.8%。有塞塞群岛等10多个岛屿。维多利亚尼罗河与艾伯特尼罗河水量丰沛,沿河多险滩瀑布。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非洲最大的淡水湖,有42.8%在乌干达境内。其他还有艾伯特湖、爱德华湖、基奥加湖、乔治湖等。虽位于赤道线上,但由于地势较高,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首都坎帕拉雨量充沛,植物繁茂,四季如春,曾被丘吉爾喻为“非洲明珠”。年平均气温为 22.3 ℃。10月气温最高,平均为23.55 ℃;6月气温最低,平均为21.4 ℃。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在1 000~1 500 mm之间,3—5月、9—11月为雨季,其余为2个旱季。坎帕拉为乌干达的首都,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位于国境中南部高地上,坐落在维多利亚湖北岸,城区距湖岸仅11 km,全城建筑在7个山头上,海拔1 190 m,面积约200 km2,人口153万人。虽然临近赤道,但气候并不炎热。维多利亚湖碧波荡漾,岸边棕榈摇曳。城区建筑宏伟,街道宽阔,树木葱郁,鲜花常开,景色秀丽。坎帕拉被称为乌干达的缩影,乌干达因是“东非高原水乡”而被人们称为“非洲的明珠”,而坎帕拉则又被人们称为“明珠中的明珠”。endprint

1.2 试验材料

长尾穿山甲,比例为1雄4雌。凭乌干达野生部特许狩猎证野外采集于坎帕拉金贾保护区。

1.3 试验设计

1.3.1 仿生态圈养保育技术路线。野生种源药浴隔离诱食开食分组优化繁殖。

1.3.2 仿生态圈养场地设计。该奥森穿山甲试验场系南北走向巢室为东西走向。定义为池养模式的大部分养殖间规格为2.4 m×2.4 m×1.7 m,里面有水泥板架的巢室,巢室规格为1.7 m×0.8 m×0.6 m。设置防逃逸设施,即上下都是铁丝网,其仿生态技术要点是改变巢室朝向为东南方向,巢室入口坡度调整为30°,巢室内添加垫草并密封熏蒸消毒48 h后通风换气[4-5]。池子上方原采用铁丝网防止逃逸,现增加改进措施——铁丝网上部覆盖1层黑色遮阳网,遮光率90%以上。池子下边采用PVC塑料网,活动场地内土或者黄沙并添加兽用敌百虫片供其药浴。活动场地内部也可以采用50%红土+50%黄沙制成的混合土。为满足野生穿山甲习性福利,为其营造丰容最大化预设枯树枝和设置食盘、水盘。活动场地内铺设20~30 cm厚的山红土。详见图1、2。

1.3.3 仿生态圈养监控设施。为了减少人为的应激反应窝巢内采用管道内窥镜观测。该养殖场采集的物种适应本地气候,无需采用加温设施[6]。养殖场系露天池养行为,注意加强防雨淋和排水设施。养殖场采用红外测动仪和夜视录像监控记录存档比对,详见图3、4。

1.4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

1.4.1 仿生态保育方案测定。①引种。选择体重3~5 kg的穿山甲此时可塑性强,较为适宜驯化。并测量穿山甲体温应为30.0~35.5 ℃,這是因为低于28 ℃的不易成活。②药浴。用1∶500倍聚维酮碘溶液,水温控制在28~30 ℃,浸泡3~5 min,并用紫外消毒的干毛巾擦干穿山甲体表水分。③隔离。药浴后的种源隔离观察期为1周,公母配比为1∶3。④诱食。一是采用食盘诱食法。将鲜蚂蚁5 g放入食盘内让其采食。二是仿蚂蚁巢窝法。选择直径为8~10 cm、长80~100 cm的光滑木棒,取上段3/2处粘贴上双面胶,用双面胶裹满蚂蚁即可。三是饮水诱食法。将蚂蚁撒于水盘中靠饥渴饮水将蚂蚁代入口中达到诱食目的。四是应急的灌食法。鲜蚂蚁15 g,干蚂蚁5 g,灌食工具为长3~5 cm软管和规格50 mL的注射器1只。视穿山甲体重3 kg以上的每次灌干食物不低于30 g,也可以添加 3~5 g的葡萄糖粉。灌食前先让其对所灌食物嗅闻2~3 min,使其认识此食物并产生记忆。使用前用准备好的注射器吸取食物准备灌食。应3人操作,2人保定,1人灌食。⑤开食。经过上述诱导3~5 d穿山甲即可以自己采食,这时可以逐步过渡饲喂人工饲料。适应后要定食、定点、定量分组;选择健壮的适应人工环境和饲养的良好个体,按公母比例进行比对选出性成熟的个体进入优化环节。⑥优化。采取自然发情与人工催情相结合,使得自然交配。⑦繁殖。受孕后的母甲要单独饲养,加强饲养管理至分娩。

1.4.2 仿生态保育饲料测定。①干蚂蚁15%,蚕蛹粉20%,面包虫粉58.94%,酵母粉2%,复合维生素0.06%,细砂粒4%(食醋0.85 mL/100 g)或者用地龙粉1%。②苹果5%,面包虫50%,蚕蛹粉15%,蚂蚁粉10%,酵母粉2%,复合维生素0.06%,细砂粒4%或者4%灭菌土。

1.4.3 仿生态保育疾病。常用药物如下:①高锰酸钾,配比0.1%溶液喷洒圈舍、食盘、水盘和活动场地。②氢氧化钠,用于器械消毒和场地消毒。③1∶500倍聚维酮碘,用于器械场地和药浴使用。④痘毒溃疡一喷灵兽用(碘甘油),治疗外伤和鳞片溃烂。使用方法是将其直接用于病灶部位。⑤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扑尔敏兽用)。治疗穿山甲各种过敏,使用方法为每次1/4片。⑥醋酸泼尼松片(强的松兽用),治疗穿山甲皮肌炎、血管炎,可用于穿山甲各种皮肤过敏。使用方法为每次1/4片。

2 结果与分析

在穿山甲仿生态圈养过程中,保育意识到位、前期准备工作充分,认真执行定期检查圈舍和设施工作,严抓场地卫生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并且定期用药物预防和驱虫。具体来说,严格做到了以下日常管理注意事项:①例行圈舍检查;②收拾食盘、清理粪便;③圈舍内温、湿度测量与管理;④圈舍及窝巢内的卫生管理;⑤更换饮水、清洗水盘;⑥给食;⑦穿山甲个体活动状况观察,并进行书面文字记录;⑧穿山甲疾病治疗;⑨穿山甲圈舍及饲养用具消毒;⑩定期测量穿山甲体重;{11}穿山甲繁殖的饲养管理,并制定繁育卡和谱系档案卡等。

扎实落实上述措施,成功避免了外界人为干扰,采用红外监控,使长尾穿山甲拒抗应激反应大大减少。模拟野外环境场地,设置树桩与腐殖质山表红土,发挥了穿山甲的自然天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保育研究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由于非洲4种穿山甲很少有人进行专项深入的系统研究,通过该项目保育研究取得了长尾穿山甲的相关保育参数。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长尾穿山甲的唾液pH值为2,胃液pH值为8,体长在42~50 cm之间,尾长55~67 cm,重量为1.8 kg左右。重点的是长尾穿山甲的尾巴脊骨可以达到47节,是哺乳脊椎动物的最高记录。通过2年的保育实践,逐步掌握了长尾穿山甲无季节繁殖特性,其妊娠期为130~150 d,每胎只产1头幼兽。为促进穿山甲的开发利用,项目下一步重点是对长尾穿山甲分子遗传和DND采集种质资源库进行筹备。

4 参考文献

[1] HEATH M E.Manis crassicaudata[J].Mammalian Species,1995,513:1-4.

[2] MISHRA S,PANDA S.Distribution of Indian pangolin nis crassicaudata Gray(Pholidota,Manidae)in Orissa:A resecue Prospective[J].Small Mammal Mail,2012,3(2):51-53.

[3] OYEWALE JO,OGUNSANMI OA,OZEGBE PC.Haematology of the adult African white-bellied Pangoli8n(Manis tricuspis)[J].Vetrinarski Arhiv,1997,67(6):261-266.

[4] 尹峰,卢琳琳,梦梦,等.穿山甲的贸易与保护[J].野生动物学报,2016,37(2):157-161.

[5] 王华.人工驯养马来穿山甲的初步探索[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5.

[6] 张立,李麒麟,孙戈,等.穿山甲种群概况及保护[J].生物学通报,2010,45(9):1-4.endprint

猜你喜欢

行为
优化师生互动行为 提升数学课堂品质
山西省大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认知与行为倾向的调查分析
幼儿教师职业礼仪之我见
浅析“无意识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危险驾驶行为犯罪化研究
见义勇为行为中的民法学问题研究
“低头族”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研究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