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素质教育,提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水平

2017-09-21李印祥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5期
关键词:德育课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李印祥

【摘要】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把德育教学与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德育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 德育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86-01

在全社会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强化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德育课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行素质教育及德育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德育课在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素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完成素质教育任务的重要途径。然而,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数都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踏进中学的校门,他们就被错误的教育观念、应试教育思想所笼罩,学习成绩成为评价学生“优劣”的首要标准,加上部分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家庭教育的失误、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以及行为不端者的影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部分学生人格受挫,产生的问题较多。德育教育的失效,势必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缺陷,缺少适应社会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假大空”的说教现象,空泛的道理,陈旧的例子,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不相信德育、拒绝德育教育的心理,甚至对德育课产生反感、对抗的情绪。因此,在职业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推行素质教育既是提高全民素质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二、德育课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1.尊重人性,优化目标

传统德育目标强调社会本位,忽略人的个体价值,忽略了修德与学生自我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确立的目标应该是全面发展目标。坚持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避免道德说教,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習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2.增强现代意识,学会团队合作

移动互联时代,社会更多地强调竞争,竞争机制已进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所以必须树立自强、竞争意识。然而,毋庸讳言,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曾经是竞争的失败者,过于强调竞争可能会诱发他们心灵的创伤,唤起伤感的回忆。其实,我们这个社会,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合作,竞争只是手段,终极目标还是合作。所以,我们应在德育课教学中强调合作,强化合作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挖教材,并对教材内容适当引导、补充。例如,在介绍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马云、马化腾等商界传奇人物的创业人生,教师应多介绍社会对他们的帮助。

3.联系现实,优化内容

传统的德育教材内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这些内容对学生而言是迫切需要的,但不能照本宣科,否则学生难以接受,会大大削弱德育育人功能。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与社会》时,要结合学生实际,不能停留在枯燥的理论讲解上。讲“消费”时,应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和理财观念,拒绝做“月光族”和“啃老族”;讲“消费者权益”时,可通过生活中的案例指导学生用法律手段维权。教师应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使德育回归生活。

4.活跃课堂,优化方法

传统的德育教学以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灌输教育为主要方法,忽视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往往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加上教师一张嘴。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学效果也就很难令人满意。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方法要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由传授知识为重心逐步转移到以培养能力为重心。所以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变苦学为乐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眼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如何将德育课上得既叫好又叫座,赢得中职学生的喜爱,是摆在德育课教师面前的课题。00后的中职生大多喜欢表现自我,他们乐意在课堂上秀一秀,体验主角的感觉。因此,教师可采用主题教学法,尝试借鉴当前许多互动式电视节目的做法,教师当主持人,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大胆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方法有讨论式、辩论式、实践式。

5.愉悦身心,优化氛围

人际关系在集体生活和学习中尤为重要。具有健康心理的人,才能有正确的自我价值认识,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社会、集体协调一致。从中职学校的学生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上的障碍,从而导致行为上的偏差。有的自卑,从而导致内向胆怯;有的一遇挫折就会茫然失措。我们可以通过德育理论教学和心理学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现象和本质、实践和认识、个人和社会、理论与现实等关系;让学生懂得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正确地与人交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德育课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唤醒学生的情感,促使他们身心素质健康发展。

情景展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头脑中最初形成的新知识是感性的。这种感性知识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的。环境设计得好,就会收到出奇制胜之效。例如,在《哲学与人生》课中《事物的发展变化》一课,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论证世界万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一道理,可以展示,菏泽城区30多年来的变化,激发起热爱祖国、奋发学习的思想感情。

角色扮演。根据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来扮演课文中的任务,表演整个故事情节,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能使学生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扮演经营者、消费真、执法者等不同的角色,通过亲身经历增强法治观念,唤醒维权意识,引导学生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以情感人。要想使教师与学生达到心理上的和谐一致、感情上的交流融合,达到互相尊重与信任,教师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感人。教师要始终保持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重视自身情感的投入,用自己深厚的感情去感化学生,用自己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总之,素质教育是德育课教学的主题,只有在德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够让德育课堂教学适应德育教育的要求,立德树人,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出贡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课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
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