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篇小说《好人难寻》的多重主题分析

2017-09-20刘娜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6期
关键词:偏见救赎冷漠

摘 要:本文着眼于美国南方著名小说家奥康纳的《好人难寻》,从小说主人公的言语和行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该小说所传达的主题——这些主题包括主人公对他人和社会的歧视,偏见,家人间冷漠相对以及主人公祖母自我的救赎。本文旨在通过解析这些主题,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

关键词:《好人难寻》;偏见;冷漠;救赎

作者简介:刘娜,女,宁夏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1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作为美国著名小说家,评论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慧血》和《强暴的人夺走了它》等,被公认为是继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最杰出的作家,在世界文学中影响巨大;她也被誉为美国南方文学的先知,并于1957年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奥康纳的短篇小说《好人难寻》是其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因此,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该作品的深层含义,本文以小说《好人难寻》为主要研究对象,来探究该小说中蕴含的多重主题及这些主题的意义。

小说《好人难寻》主要是从祖母的角度叙述家族旅途过程中遇到的事情,主要应用第三人称来讲述在老祖母的带领下,一家五口出门度假途中机缘巧合遇到了逃犯Misfit(格格不入,不合时宜的人)和他的一众同伴,结果因为祖母的多嘴,絮叨以及固执己见导致全家送了性命。该小说作者奥康纳作为一名罗马天主教徒,在她的诸多作品里都提及宗教这一概念,当然小说《好人难寻》也毫不例外地涉及了作者的宗教观念以及暴力,死亡等主题。本文作者将从三个方面来剖析这部短篇小说的主题,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偏见主题,冷漠主题和救赎主题。

一、偏见主题

老祖母自认为是一位来自"文明社会"的现代人,她从未意识到生活的荒谬。相反,她总是沾沾自喜,并相信自己能把握生活的本质,因而时常表现出极强的控制欲和自欺欺人。因此,她坚持认为去田纳西这个“文明之地”能让孩子们开阔视野,而不是去弗罗里达。从自私又自负的祖母的言语及行为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位祖母在种族和阶级上所持的偏见。当其看到一个赤裸的美国黑人小孩时,她说:“哦,看那个黑色的小家伙,这不就是一幅画吗?”当她的孙女问起那个黑人小男孩为什么没有穿衣服的时候,“可能根本就没裤子穿吧”祖母嘲笑道“黑人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有的东西他们不一定有。如果我可以画画的话,我一定把这幅画画下来。” 当一家人来到瑞德·萨米的餐馆时,老太太在与店主聊天过程中谈到美国社会当前面临的问题,她将日子并不像以前一样好过归咎于欧洲人。这种盲目的自以为是也深刻体现了祖母对于社会的偏见。如同作者奥康纳笔下的其他人物一样,老祖母是一个对别人的观点和看法不屑一顾、盲目自大的角色。

二、冷漠主题

该小说中的冷漠主题不仅体现在男性对女性态度的冷漠上,也体现在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冷漠上。在老奶奶长期生活的男权社会里,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像老祖母一类的女性只能在家庭里卑微地生活着。当“车子翻了个个儿,冲进了路边的沟渠”的时候,为不让儿子比利发火,她宁愿自己受了伤。我们足以看出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家庭中,纵使是长辈,在男性权威之下也是不得不服从于男性。祖母作为女性和家里最应受尊敬的长辈,在面临危险的时候却选择受伤以避免被斥责,面对危险时受到的却是来自儿子的冷漠以对。縱观全文,我们可以发现祖母和比利妻子的名字始终没有出现。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在面对男性权威时并没有去争取自己的权利——比利的妻子被称为“孩子妈”,在比利被杀之后,歹徒“不合时宜的人”问“孩子妈”:“太太,你跟那个小女孩愿意去那边见丈夫比利和儿子希拉姆吗?”“孩子妈”无望地、用微弱的声音说:“好,谢谢”。通过两者的对话,读者可以发现“孩子妈”没有做任何反抗且无力地向男性歹徒屈服。对于自己的生命如此冷漠,这也是作者向读者传达的,当时社会状况下女性自我意识的缺乏和对自己生活的冷漠态度。

三、救赎主题

歹徒“格格不入”冷漠残忍,不动声色地杀害了比利一家。虽然他有时候表现的似乎彬彬有礼-他但实际上却是毫无信仰,仇视他人与社会的坏人。当祖母的家人被杀害后,祖母从一个所谓的基督徒转而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基督徒。老祖母薄弱的宗教意识体现在很多方面:最初坚持让全家去田纳西度假而非弗罗里达的真正原因是避免遇见歹徒,因为据说他们在逃往弗罗里达的途中,并不是因为去田纳西可以让孙子们开拓视野,这一行为毫无疑问表现的是她的虚伪;对黑人孩子歧视的态度同时表明了祖母对生活困难的黑人没有丝毫同情。在家庭中,祖母同比利,比利的妻子和孩子甚少有真诚的交流,这也是他们之间如此冷漠,隔阂如此之深的原因。小说大部分叙述体现的是处在精神空虚之下,老祖母虚伪自私的形象,然而在小说最后结尾部分,祖母在垂死之际发出这样的声音“哎呀,你是我的儿呢,你是我的亲儿。”她将杀害自己家人的坏人看成自己的孩子—用上帝般的仁爱之心去同情这个“孩子”,想要拯救他。虽然老祖母没有能拯救这个歹徒,但在面对“格格不入”等人的残忍行为时,让自己得到了救赎。这也许就是奥康纳小说的魅力,她以在暴力中觉醒的方式来救赎陷入迷途的人们。

本篇论文从三个角度解析了奥康纳的小说《好人难寻》的主题,这些主题一方面反映了美国社会在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偏见,而另一方面又展现了作者自己的观点,那就是人也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救赎自己。通过分析这部作品的多重主题,读者能从多角度更好地理解该小说的道德和教育意义,即,冷漠和偏见极有可能造成人的灭亡,只有发自内心的虔诚才能使人得到精神救赎。endprint

猜你喜欢

偏见救赎冷漠
过度冷漠是种病
突然之间
东霞
长大不是变得冷漠,而是变得温暖
《烈日灼心》:一念之差,救赎一生
旅游卫视总裁韩国辉:我对旅行的“偏见”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疯狂动物城》:偏见与包容和谐共存的乌托邦
欧洲豪门英超最需“救赎”
女性秘书被“标签化”现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