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金融创新的劳动价值论分析

2017-09-20郑舒心周骁

时代金融 2017年16期
关键词:价值增值劳动价值论金融创新

郑舒心+周骁

【摘要】金融危机的爆发,经济不断的货币化、虚拟化,使得金融创新映入眼帘,金融创新给社会、经济市场带来的影响是正是负,都只能由时间来证明。本文从金融创新出发,引入《资本论》中的劳动价值论观念,着重从资本价值增值分析金融创新,也提出了金融创新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以实现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金融创新 劳动价值论 价值增值

一、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从宏观层面来说,金融创新和整个金融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金融业上的每一个突破都可以看做是金融创新,涉及金融市场、产品、工具、管理、体系等方方面面,所跨时间长范围广。从微观层面来看,金融创新涉及到信用风险转换、货币利率互换、股权证券等新兴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工具的多样化,给投资者带来众多选择,覆盖面更加广泛。中观层面来看,金融创新是政府或金融机构改变其金融中介功能,为了金融体系能够更好的适应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从而实现金融技术、产品和制度的创新。金融行业并不能直接生产价值,是通过将市场上分散的融资投资行为集中起来。

金融资本是从实际资本分离出来,逐步虚拟化而壮大起来。从最原始的物物交换到物品与金属货币的交换,金属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承担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彼此的交换是包含着无差别人类劳动,而且是即期交换,不存在违约失约的情况。由于经济的发展,金属货币难以保存、携带不便的劣性也日益显现,这时,纸币作為单纯的价值符号开始出现,加快了货币的流通速度和流通数量,由国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也不会存在信用方面的问题。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成为日常经济生活最基本的手段。纸币的产生为虚拟经济奠定了基础,也使得信用制度开始萌芽。信用制度由最初单一的商人间的预付行为演变成商业票据、汇票等多种形式,由于交换不再是即期性,流通中变衍生出了虚拟资本。而这些虚拟资本的产生与金融创新是密不可分的。银行通过发行证券获得流动资金,证券公司通过企业上市发行股票获取资金,股民不断买入卖出股票这一虚拟资产,使得虚拟资产流动于市场,活跃于市场。资本的虚拟化离不开金融创和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业本身其特殊性在于不参与社会的平均分配,利润不来源于基本的买卖关系,不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只为追求其超额利润和不断膨胀的货币资本。金融机构作为其货币的媒介,在于分配资本的使用,即是否能合理的分配资本。金融机构通过对生产实业部分直接投资可以带来价值增值,银行降低利润可以迫使市场资金的滚动,间接带来价值增值。

二、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顾名思义就是劳动决定价值。但是能够决定价值的何种劳动却是学者们争议的焦点,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中商品的价值是由人类无差别的简单劳动构成,因此债务凭证等金融资产不属于人类劳动,从而不能创造价值;但现实经济社会中,金融资产却创造了大量的财产、就业率等,这种说法与现实社会有差距,价值所展现的现象与劳动并没有直接相关,有些现象是马克思已经提及到的,还有一些现象是马克思并未提及的,比如由于科技创新到来的技术进步时代和大数据时代,导致机器劳动高速创造价值;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产业结构的变动导致价值量的增加,劳动力和人口并没有相应增加;震动中的股市楼市价格跟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并无关系,其价值却在剧烈变动。说明劳动价值论与现实中存在的经济现象有所矛盾,把价值当做物对待,是一种典型的商品拜物教和价值拜物教。劳动在特点定生产环境下本身就是一种被称为价值的物。在商品经济环境中,劳动可以取得价值物的属性但无法取得价值物的外观,只能通过价值形式来表现,货币就是一般价值形式。货币既可以作为商品存在又可以作为劳动的产物,价格形式的变动并不是直接而是相对于价值的变动进而是劳动的变动而变动。马克思《资本论》中从商品价格入手,再讨论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这个固有的属性到货币表现等。一个物的有用性程度决定使用价值的程度,但仅从有用性并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所耗费或需要的劳动。抽离出相对的物提出交换价值概念,但现实经济中如果价格不再单单只是劳动,不单单只能用价格解释。

三、基于劳动价值论的金融创新分析

金融机构带来的价值和价值增值可以从资本积累入手,我们可以从资本论中得知,资本积累来源于实体经济和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但若是虚拟资本如股票证券,他们的价格并不

仅由其自身价值决定,价格波动也取决于众多的因素,但股票证券也确实创造了无限的价值增值。如果我们仅从资本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来看的话,其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创造的价值增值是无可厚非的,但脱离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也可创造资本积累,只是手段方式不同罢了。具体来说,债券作为债务凭证,是银行、政府、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通过发行债券既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把资金用于部门的再生产,适当规避市场风险。股票是公司上市后进行股权分配与筹资而发行股票,股价可以反应出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股票市场上存在泡沫,散户随庄投资,股市每日行情波动。期货期权由于期货很好的规避了风险,减少了损失。这些虚拟资本也一定程度的脱离了实体,并创造出多于实体生产的价值增值。

金融创新带来的价值增值无可厚非,金融漏洞、金融泡沫等也不可忽视,对金融创新的监管更是马虎不得。我国金融市场高速发展,法律制度的制定必须跟得上发展的步伐,不能让居心叵测之人擦着法律的间隙作出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行为。政府应该合理的制度监管标准,具体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不同情况,不能一味的打压新型金融产品,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发挥好“看不见的手”的职责,保持市场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2]吴树青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183.

[3]张中华,朱新蓉,陈红.2012中国金融发展报告[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韩忠亮.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监管的博弈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刘新刚,胡斯璇.金融创新的劳动价值分析——基于《资本论》的文本学研究[J].商业研究.2014,56(7):8-15.

[7]张墨.基于《资本论》中劳动价值分析的金融创新研究[J].管理观察,2015(7):173-174.

作者简介:郑舒心(1993-),女,汉,重庆人,硕士在读,云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周骁(1990-),通讯作者,男,汉,江苏宜兴人,硕士在读,云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学、产业经济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价值增值劳动价值论金融创新
“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活体现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
科技劳动视角下的超额剩余价值来源探析
现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可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