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文化素养的理解与传承

2017-09-19殷芬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赤壁赋柳宗元文人

殷芬

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组成之一,成为语文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其实无论是“教学大纲”时代还是“课程标准”时代,“理解并传承中华文化”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一直存在,但文化教學作为语言教学的“第五维面”,长期以来又只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潜层面”。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更多关注如何将“潜层面”的文化素养教学转化为“外显”的课堂教学实践。以下将以《始得先山宴游记》和《赤壁赋》为例谈拙见。

一、甄选文本内容。感受文化之美

1.字形、字义之美

汉字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蕴藏着古人的智慧和思想,融合着中国民族文化中的审美感受、情绪记忆等多方面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汉字的特点,能让学生在领悟汉字之美的同时,感受文化之美。

教学《始得西山宴游记》,从汉字“始”与“得”释义入手。“始”,《说文解字》中注解为“女子的初生”;“得”,《说文解字》中注解为“远行探索而有收获”。引导学生思考柳宗元经历了怎样的“远行探索”,获“得”了哪些“收获”,这一精神的“初生”会是柳宗元精神的归宿吗?学生在思考后理解了柳宗元“远行探索”不仅是身体上的探索,更多的是精神的探索,经过苦苦的追求,山水之美让他的精神犹如初生,但这样的解脱却不能成为永远的归宿。

2.意象之关

汉民族在表情达意上是含蓄的民族,喜欢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情感,讲究情景交融。其中“意象”是艺术美、文化美的集中呈现。一个经典的意象,其形成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包含着中国文人一贯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认同。在教学中,聚焦意象,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始终对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自信、自觉传承。

苏轼的《赤壁赋》中“月”的意象出现了四次。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研读在不同的情境下,作者借“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发现,在苏轼的美景中少不了月、悲情中少不了月、彻悟中也少不了月,借助“月”这一古典文化中的“文化密码”,学生触摸到了诗人的灵魂,也触摸了民族文化的密码。

3.文本细节之美

教师在整体把握、深刻领会文本主旨的基础上,挖掘文章中的细微信息,甚至注解,都能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作者情感及文中蕴含的文化因子。

《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两次写自己的“醉”:“倾壶而醉”“颓然就醉”。要求学生从字词释意入手,因言品文,感受作者前后情感的变化。学生抓住“而”字,感受到柳宗元第一次醉是为了醉而醉。“就”字说明作者第二次并未真正喝醉,与其说作者是酒醉,不如说是“心醉”,是作者的心灵沉醉于西山的美景,是心灵的净化。两处文字上的细节,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屡遭挫折,情无可诉、志无可表、才无可用,甚至命无可保时的悲观绝望,体悟到作者从山水中感悟了生命的真谛。

三、优化学习活动,传承文化精髓

1.传统:在传承中自信

《赤壁赋》是一篇赋文,音韵和谐,读来极具音乐美。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涵泳文章的精彩诗句,反复诵读,再借助评点法,从字词入手,通过三言两语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课堂上有学生通过或激情或低吟的诵读,读出了“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壮阔浩瀚,读出了“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悠然自得,读出了“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的豪情万丈……

还有学生写道:“饮酒乐甚”,一个“甚”字,传达出苏子行文至此的快乐之极和苏子直率的真性情;“凌万顷之茫然”,“凌”是小船越过浩瀚的万顷江面,更是作者豪情的腾空飞跃……

2.比较:在理解中自觉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如果说复述阅读、解释阅读、欣赏阅读这三种读书活动是在挑破知识宝藏的皮壳,那么,对比阅读便是旨在向知识的宝藏的纵深掘进,以获得真正的知识矿产。

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和苏轼的《赤壁赋》都是借景抒情、体物写志的古代散文名篇,都写于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贬失意期间,都是为排遣郁闷、藉以疗伤而寄情山水。那么对这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作品内涵,体悟作者的精神品质。

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按照四人一组合作学习,从文章的写景特征、作家的经历、感悟的缘由等几个角度进行比较阅读。在小组汇报中,发言精彩纷呈。

对比阅读起初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比较的角度,当养成阅读习惯后,学生在面对不同的文本时,会自觉的用比较的视野来挖掘文章文化渊源,从而形成“文化自觉”,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3.写作:文化传承之桥

一篇文学作品,从小的方面来说是作者心理的折射、人格的折射,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表征。因此,深入研读文学作品,感受文字背后作家的人格精神、人生态度,进而进一步理解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心灵的体晤,更指向“文化传承”这一终极目标。

笔者在完成两篇文章的教学后,设计了一个综合性的写作活动,具体如下:

文字、文人、文化。文人借助文字表达自我,因而有了“言为心声”,而文人的精神世界又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请课后阅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小石城山记》,苏轼的《后赤壁赋》《江城子·密州出猎》,从文字人手,解读文字背后的文人精神,触摸文人敏感的心灵,并感知背后的优秀文化精神。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从文章人手,探究文人精神、解读文化内涵,完成写作任务后,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进行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对柳宗元被贬永州、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的思想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通过这一综合性的语文写作活动,学生思维的深度得到了提升,对“文人精神”有了深入的理解。至此,“文化”成为学生的素养,文化传承落到了实处。endprint

猜你喜欢

赤壁赋柳宗元文人
江雪
苏轼没有写过《前赤壁赋》
对比前后赤壁赋
苏轼没有写过《前赤壁赋》
江雪
文人气
这世上少了文人会怎样
改善生态 平衡心态
“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