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在课中课中有人

2017-09-18房宏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学习活动思维训练情感教育

【摘 要】教学是一项关乎人的事业,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思维训练、情感教育都要站在课的最中央,做到人在课中,课中有人,以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关键词】学习活动;思维训练;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9-0077-03

【作者简介】房宏,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江苏常州,213003)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本次“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的主题是“人在课中央”,笔者非常赞同这一教育理念,他向我们传递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就是育人,要坚持以人为本,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人在课中,课中有人,有人的课堂才叫课堂。笔者认为人的活动、思维和情感都要站在课的最中央,本文结合参加本次展评的严春老师的“有机物”专题复习课,从三个方面对“人在课中央”这一理念进行一些诠释。

一、让学习活动发生在课中央

学习活动是指学习者以及与之相关的学习群体(包括学习伙伴和教师等)为了完成特定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操作总和。学习活动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协作的。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强调教学活动过程的实施要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学习者在习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能够获得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获得知识之后又能反过来更好地指导学习者的行为活动。课堂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课堂上精心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严春老师的这节课就是以活动为载体,设计了自主互助、实验探究、交流分享和反思提高等活动来促进学生学习。初三年级对“有机物”学习的要求不高,只要求从组成上了解什么是有机物,知道淀粉、葡萄糖、油脂和蛋白质等几种典型的有机物的组成、性质及相互转化,了解有机物存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对该章节内容进行专题复习时需要重组教材内容,重构知识网络,才能避免新课的重复。为此严老师整节课围绕“玉米变塑料”的故事这一基本线索,设计了一系列学习活动——

活动一,观看微视频,从玉米植株到3D打印的玉米塑料成品,既带给了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又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认知欲望。

活动二,探究玉米淀粉的华丽转变,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葡萄糖无氧条件下转化为一种新物质R的性质,这掀起了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潮。虽然新物质R即乳酸对于初中生是一种完全陌生的物质,但对于“不同的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这一知识学生已经具备,学生可以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这一活动设计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但又高于认知,是学力的一种提升。活动中学生非常活跃,经过作出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这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获得了一种亲身体验,既复习巩固了已有的“酸的性质”的有关知识,又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产生了愉悦的情感。

活动三,组织讨论“玉米等富含淀粉食物的深度开发,是否会导致人类食物资源紧张,造成粮食危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认为是浪费粮食,有的则认为提升了粮食的价值,在思辨的过程中彰显了化学的學科价值和育人功能,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好知识改造世界的社会责任感。

知识的教育价值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的价值,要实现知识的教育价值,把这种潜在的、可能的教育价值转化为学生内在的个性素质还需要通过教与学活动。高质量的活动任务不仅将新知识和技能与学习者原有知识技能联系起来,而且在新的知识技能与学习者生活经验、实践领域以及学习者的兴趣点之间建立起联系。所以真正有效的课堂应该让学习活动发生在课中央,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去感受知识,体验乐趣,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实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和养成品格等诸方面的有机统一,以达到促进学习、丰富生命的目的。

二、让思维训练发生在课中央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性关系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简而言之就是一种理性的、高级的认知过程。课堂教学承载着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使命,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思维是可教、可训练的。本次展评主题是“人在课中央”,这里的“人”不仅仅是学生本人在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的思维训练发生在课中央,不能只图表面的、肤浅的热闹,而应该使学生所有的思维都能调动起来,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实现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价值。严春老师的这节课堪称典范。课一开始就利用视频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玉米怎样变塑料呢?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就是这节课的思维起点,接着严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建构了淀粉、葡萄糖、乙醇、二氧化碳等知识网络,引出了葡萄糖无氧条件下也可以形成新物质R,在玉米淀粉华丽转变为塑料的过程中,物质R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物质R的组成与结构有何特点?于是开展了严密的分析推理。(具体教学实录可见本期严春老师的教学设计)

学生已具备了元素守恒的观念,很容易推出R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怎样证明确实含有呢?又如何证明是否含有氧元素呢?有多少种方法?该设计应该用怎样的装置来测定?问题和活动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始终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既加深了对元素守恒观、物质转化观等化学观念的理解,又运用了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学科思想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了学以致用的能力。当得出了物质R的组成后,严老师又将学生的思维训练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物质R的化学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动手实验学生可以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他们大胆猜测、设计方案、分工合作,细心观察、对比分析,交流分享、改进方案……活动中不仅加深和拓宽了对知识的理解,初步建立了实验探究的基本模型,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从表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过程,提升了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和综合素养,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了实处。endprint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可见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思维是智能的核心,学生学习知识离不开思维,课堂教学不单纯是传授知识,而应把重点落实在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上。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有效地拓宽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使学生的思维具有良好的品质。思维训练只有进入课程和教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得到系统、规范的发展。唯有如此,学校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让情感教育发生在课中央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情感教育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的教学方法。

严老师一开始就展示了高科技产品——3D打印的烧杯、量筒、锥形瓶、玩具汽车、茶杯等,以“今天我们一起来说说玉米变塑料的故事”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形式将学生带入了课堂,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接着带领学生一起追溯玉米塑料的来源、探究玉米淀粉的华丽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严老师不断展示玉米淀粉、葡萄糖以及玉米塑料制成的餐盘和甜酒酿等实物,尽量拉近现实生活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是真实的、有用的,彰显了化学的学科价值。探究物质R的化学性质时,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又汲取了同伴互助的快乐,收获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在让学生选择测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的装置时,对比了“有机化学之父”——李比希于1831年最早提出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元素质量分数的方法,简要介绍了用高科技手段如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等来确定有机物结构的方法,让学生在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感悟学科的发展历程,学习科学家的思维方法和科学品质,同时也产生了对未来科学的憧憬。

最后,严老师安排学生进行了观点交锋:“玉米等粮食的深度开发是否会造成粮食危机?”让学生思维碰撞,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同时彰显化学学科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学好化学,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开发出更多的玉米作物新材料,为人们享受更优质的生活而出一份力。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可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续价值,符合教育家杜威先生提出的“附带学习”概念,即伴随着具体内容的学习而形成的一种情感和态度。可见,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必须取得美好的情感体验,情感发生了学習才能真正发生。

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发展学生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最终使学生自己能够教育自己。他突出了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首先,他认为教师应用情感进行教育;其次,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是有机的统一体;再次,要创造师生情感交流的教育环境。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富有成效,就要思考如何把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统一结合起来,让情感教育发生在课中央,充分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在精神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之,教学是一项关乎人的事业,教要为学服务,要从人出发,要让学生的学习成为课堂的真正核心,做到人在课中,课中有人,服务于人的生命成长,让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严春老师以宽阔的视野、精妙的设计、饱满的激情、高超的智慧,精湛的技艺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努力实践、感受知识、体验成功,有力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精彩演绎了“人在课中央”的教学理念,是一节值得学习和推广的好课。

【参考文献】

[1]郅庭瑾,蒿楠.未来属于拥有新思维能力的人[J].人民教育,2016(22).

[2]刘清堂,叶阳梅,朱珂.活动理论视角下MOOC学习活动设计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07).

[3]王道俊.知识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方式问题初探——兼谈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某些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11(01).

[4]马毅.课堂教学应注重思维训练[J].新课程:中学,2013(05).

[5]林妙琼.关于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02).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活动思维训练情感教育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数学有效融入思维训练的尝试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