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校结合模式下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析*

2017-09-18吴宝捷梁美英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

吴宝捷,梁美英

(厦门医学院思政部,福建 厦门 361000,wubaojie2000@qq.com)

医校结合模式下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探析*

吴宝捷,梁美英

(厦门医学院思政部,福建 厦门 361000,wubaojie2000@qq.com)

面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有深度参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大量先进人物典型和人文关怀制度有助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出建立人文素质培养工作小组、多层次人文课程教学、医院带教老师激励、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考核等机制,形成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医校结合模式,是加强附属医院深度参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医校结合;医学生; 人文素质

随着20世纪末“五星级医生”[1]等概念的提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越发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因此,几乎所有的医学院校都有开设人文课程,但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增强[2],人文素质的各种培养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索。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医校结合模式是指附属医院深度参与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全程化、全员化培养,不仅在专业方面支持学校的教学,而且是在医学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中,充分挖掘医院人文素质培养资源,发挥其特有的人文素质培养功能,培养医学生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人文素质。

1 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医校结合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1 必要性

据相关调查,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状况与医学生期望值差距较大[3]。就目前而言,我国医学院校开设人文课程的科目虽然很多,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史、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概要、卫生事业管理等,但人文课程多数是选修课,课程设置随意性强,而且课时被大量压缩,一般不超过总课时的5.0%[4],这与英美国家占15.0%~25.0%有很大差距[5]。同时,由于没有人文学科依托,师资力量薄弱,往往是由思政课教师兼任教学。此外,教材不完善,有相当一部分的课程没有教学大纲和固定教材,而且有的教材内容上陈旧呆板,偏向理论探讨,无法将人文知识和方法整合到医疗实践中,使得人文素质培养与医疗实践相互脱节。产生这样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医学院校忽视了附属医院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功能和作用。

1.2 可能性

首先,医院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可以激扬医学生的人文情怀。医院的历史文化积淀主要包括医院的历史进程、院训、院歌、宗旨、使命、愿景等。这些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可以让医学生产生强烈的向往感、荣耀感和使命感,医学生切身融入这样的医学人文环境之中,非常有助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其次,医院有大量先进人物典型,可以成为医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最好模板。好的医生不仅是医术精湛,往往在自身的人文素养方面也是颇有造诣,并且现实中几乎每一个医院都可以找出不少这种医生。就以笔者所在的厦门市为例,不少医院都在自己的网站上刊载了部分本院医生的先进事迹。这些名医医术高超,更难能可贵的是由于自身品德高尚,深受厦门人民的爱戴。第三,医院的人文关怀制度,可以让医学生真切认识医学人文的实际作用。 据相关调查,影响患者就医满意度的前四位因子分别是:医院诊治医术(占 30.1%)、医院人文关怀(占26.8%)、诊疗费用(占 18.4%)、后勤保障(占 14.7%)[6]。这说明医院人文关怀极大程度上关乎着患者的医疗效果。虽然不同医院的人文关怀制度在表述上可能会有不同,但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就是以患者为本,让患者感受医学人文的温暖,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从而切实有效的增强医疗效果。而这也让医学生认识到医学人文实实在在的作用,自觉地提升自身人文素质。

2 附属医院参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和原因

2.1 附属医院参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

一是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医院较少参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目前,大量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医生来校一般是传授专业课程,另外,邀请医院专家到校大多是进行科研方面的探讨,而在人文教育方面主要是应上级的要求,邀请医院专家来开展一年一两次类似“道德讲堂”的讲座,一般主题也是由专家随意设定,医院和学校就人文讲座内容上的互动沟通较少。

二是医学生到医院见习与实习期间,医院参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较不系统。首先在见习阶段,医学生每周去一次医院,课时较少,而且主要是观看各种医疗过程,医院带教老师简要介绍医院的一些规章制度,极少涉及医学人文方面的教育。其次在实习阶段,一般医学生还有一些人文方面的课程,但主要是学校老师到医院进行授课。当然,由于在医院时间较长,医学生在实习阶段还是能够接触到不少医院的人文环境,感受医学人文的精神,也有机会与一些名医进行交流,但这些医学人文方面的培养总体上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

2.2 附属医院参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现状的原因

2.2.1 医院深度参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识不到位。

首先是学校没有充分意识到医院可以挖掘出大量宝贵的人文素质培养资源[7],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零散的邀请医院专家到校进行相关的讲座,白白浪费了医院的宝贵人文资源。其次,因为“高校附属医院与高校都是独立核算、自主开展业务活动、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事业法人实体”[8],附属医院具有相对较高的独立性,往往会没有意识到自身有深度参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义务和使命,往往认为只要在专业教学上支持学校,而且学校没有提出相关的诉求,自然就把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责任归结于学校。

2.2.2 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够灵活。

一般医学院校开设人文课程会形成历史惯性,即某些人文课程一旦开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去调整,比如一些学校的人文课程主要是大学语文、传统文化、医学史、医学与哲学等,这些课程确实一般医生很难胜任,而学校又惰于修改,医院参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就无从说起了。

2.2.3 医院带教老师介入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积极性不高。

首先,人文素养对医学生的成长是潜移默化的,是对医学生人格的塑造,需要在很长的时间内才可以真正看到效果,不像一些专业课程马上可以看到医学生的掌握情况,所以医院带教老师参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成就感不高。其次,医院带教老师介入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隐形工作量相对较大。医院带教老师对专业非常熟悉,讲临床案例信手拈来,备课时间少,效果却也能很好。而对于人文课程,医院带教老师自身不一定能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准备起来时间长,效果却又不一定好。第三,医院带教老师讲授专业课可以教学相长,有利于自身专业的发展,在评定职称等方面也有好处,而介入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缺乏激励机制。

3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医校结合模式的构建

附属医院有宝贵的人文素质培养资源,医学院校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有待提高,而附属医院深度参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却不太令人满意,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建立一系列医校结合的长效机制。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健全人文素质培养工作小组机制、多层次人文课程教学机制、医院带教老师激励机制、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考核机制,并使几个机制之间发挥相互协同作用,形成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医校结合模式,切实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体模式如下图1所示:

图1 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医校结合模式

3.1 建立人文素质培养工作小组机制

人文素质培养工作小组机制是医校结合模式的关键基础。工作小组由学校牵头成立,学校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附属医院院长、其他医院专家担任副组长,教务处、人文学科负责人及骨干教师担任成员。工作小组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门会议,或者在相关会议上讨论一次,组长及若干副组长、成员必须参加。该机制的主要目的首先是提醒学校及医院领导重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各种保障让医院可以深度参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其次是要求教务处及人文学科负责人积极地与医院对接,让医院全程参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包括在录取通知书中附带相关医院的人文资料,在校期间的人文课程开设,见习和实习期间的人文素质培养,毕业前返校期间的医学人文引导等;第三是对医院参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效果进行反馈和矫正,将医学生的学习感受和效果及时地反馈给医院及带教老师,如发现医院带教老师自身品质不胜任则要求更换教师,教学技能不胜任则对其开展相关技能培训等。

3.2 切实完善人文课程多层次教学机制

人文课程多层次教学机制是医校结合模式的核心环节。人文课程设置要从单纯的学校传统课程转变为以人文课程为主,以专家座谈、讲座,医院实地人文参观考察为辅的多层次课程;教师队伍要从单纯的学校教师转变为学校教师、医院带教老师、医院专家相结合的教学团队;课程教材从单纯的统购教材转变为统购教材、校本教材、医院人文资料相结合的教材体系。该机制的主要目的首先是突破传统人文课程的时空局限性,使课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灵活安排,满足医院专家和带教老师在日程安排上的特殊要求;其次是优化师资资源,让医院专家和带教老师从配角变成主角,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资源方面的优势;第三是进行教材改革,完善教材体系,将实实在在,看得见、听得到的医学人文鲜活地带入人文课程,提高医学生参与人文素质培养的兴趣。

3.3 逐步健全医院带教老师激励机制

医院带教老师激励机制是医校结合模式的重要手段。医院带教老师激励要从单纯的课酬转变为多类型课酬、荣誉和职称评定相结合。该机制的目的首先是使得医院带教老师不仅仅能是获得单纯的课酬,其为教学购买的资料费用、为提升教学技能的培训费用要予以报销,此外,医院带教老师参与人文课程的建设要认定工作量,及时发放报酬,不让其白白付出;其次是要荣誉上鼓励医院带教老师参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确保每年划定若干优秀教师名额用于奖励在人文教育方面做出贡献的医院带教老师;第三是评定职称的过程中,要设定医院带教老师从事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适当权重比例,人文教育贡献突出的予以适当加分,其撰写的相关论文要予以认定,确保职称晋升过程中从事人文教育的医院带教老师不落后于从事专业教学的老师。

3.4 改进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考核机制

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考核机制是医校结合模式的反馈途径。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考核应该由单纯的期末考试转变为期末考试、课堂表现、人文实践、相关医院人文资源认识等分阶段、结构化考核。该机制的目的首先是使得医学生不仅要掌握人文知识,还要养成人文态度和感悟人文精神;其次是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考试不仅仅是一次性的期末考核,更应该是关注其逐步成长的形成性考核,既从连续性地关注医学生人文素质养成中发现问题,然后进行反馈、控制、改进,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方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切实有效的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第三变医学生被动的通过背诵应付人文课程期末考试为学生主动地去了解人文课程内容、医院人文资料,不仅内化人文知识为人文态度和精神,而且将其外化为人文实践,真正意义是实现人文素质的养成。

综上,医学生人文素质医校结合模式的构建需要在上述几个机制模块的共同协作下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其中人文素质培养工作小组机制是关键基础,没有学校与医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其他的环节就是空谈;人文课程多层次教学机制是核心,是其他环节要围绕人文课程多层次教学的改革而展开;医院带教老师激励机制是重要手段,医院带教老师是落实医校结合模式的关键角色,没有医院带教老师的配合,其他的机制环节很难有效的落实;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考核机制是反馈途径,也是医校结合模式效果的评价者。总之,医学生人文素质医校结合模式的构建就是必须在人文素质培养工作小组的重视和支持下,进一步的激发医院带教老师的热情,有效地进行人文课程多层次教学的改革和落实,不断的改进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考核机制,从而真正的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效果。

[1] 胡凯.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和医学教育改革[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43-46.

[2] 卢书明,李春艳,李艳霞,等.临床教学中强化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4):441-444.

[3] 李四海.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05:27-29.

[4] 任涛,李红.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途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3):12-13.

[5] 宫亮,周向东,熊玮.国外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特点和我国的现状分析[J].教育论坛,2010(23):106-107.

[6] 杨相梅,潘龙芳,张秀丽.医院人文关怀制度化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及其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10(7):957-959.

[7] 李崴,王国栋,张洁,等.将人文教育融入医学生临床带教中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570-572.

[8] 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严禁高校附属医院向所在高校交纳“管理费”“基金”等各种不合理费用的通知[Z].2006-12-28.

〔修回日期2017-05-08〕

〔编 辑 李丹霞〕

DiscussionontheCultivationofMedicalStudents’HumanisticQualityintheCombinationofHospitalandMedicalCollege

WUBaojie,LIANGMeiying

(IdeologicalandPoliticalDepartment,XiamenMedicalCollege,Xiamen361000,China,E-mail:wubaojie2000@qq.com)

Fac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has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to deeply involve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Its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ccumulation, a large number of advanced figures and humanistic care system are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the multi-level humanistic curriculum teaching, the motivation of teachers in hospital, the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of medical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mode of hospital and medical college in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are the effective way of strengthening the deep involvement of affiliated hospital in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humanistic quality.

The Combination of Hospital and Medical College; Medical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1537)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

R192

A

1001-8565(2017)08-1014-04

10.12026/j.issn.1001-8565.2017.08.22

2017-01-13〕

猜你喜欢

医学生人文素质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