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老龄人口生命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2017-09-18杨瑞贞吴炳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老龄慢性病维度

马 晨 ,杨瑞贞**,吴炳义

( 1 潍坊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wfmcchen@163.com;2 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53 )

农村老龄人口生命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马 晨1,杨瑞贞1**,吴炳义2

( 1 潍坊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wfmcchen@163.com;2 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53 )

目的了解农村老龄人口的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WHOQOL-BREF量表及自编问卷,采取分层、随机抽样,对山东省1074例农村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进行调查,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环境领域评分最高(13.83±1.05),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最低(8.63±0.4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养老金来源、慢性病、养老模式、是否体检对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婚姻状况只对老人心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有影响(P<0.05)。性别、子女数对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无显著影响(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的因素为慢性病、经济状况;是否体检只对生理、心理领域评分有影响。养老模式影响心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年龄影响生理健康评分,婚姻状况影响心理健康评分。结论关注高龄老人健康状况及无配偶老人的心理状况;加大对农村贫困老人的帮扶力度,强化慢性病防治,完善社会支持网络和社会保障体系。

农村老龄人口;生命质量;社会支持

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机能逐渐下降、慢性病患病率升高[1],健康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早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目标。我国农村基础条件薄弱,老龄化水平远高于城市[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已明确指出:要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并突出解决好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的健康问题[3]。面对老龄化加剧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的现状,积极开展农村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评价研究,对其健康促进及生存现状改善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山东农村老龄人口的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有关部门针对性地采取健康干预措施、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以山东省农村老年人为总体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人均GDP指标将该省分为高、中、低三类地区作为层 ,每层随机抽取2个地级市,共6个市。征募熟悉调查地情况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在其居住地周围村庄采用随机抽样进行调查。纳入标准:≥60 岁,居住时间1年以上,知情同意,可正常交流。排除标准:认知障碍,交流困难。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有效问卷 1074份,有效回收率为97.6% 。

1.2 工具

1.2.1 一般资料问卷。

自行设计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子女数、养老金来源、养老模式、经济状况、慢性病、健康状况、医疗付费方式、是否定期参加免费体检等。

1.2.2 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

该简表分为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4个维度,共26个条目。每个条目由差到好分别按1~5赋分,得分在5~25之间。量表条目均针对受试者近2周的情况进行测量。得分越高,生命质量越高。

1.3 方法及数据

正式调查前按方便抽样,选取1家养老机构40名老人做预调查。信度分析结果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领域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16、0.729、0.801、0.707,问卷内部一致性尚可。由经统一培训的研究生及本科生对老人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 Epidata 3.0软件经双录入及核查,建立数据库,应用 SPSS 21.0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农村老人共1074名,男性占47.2%,女性占52.8%;平均年龄(71.93±7.38)岁。小学及以下文化占65.5%。有配偶的占66.2%,离异(丧偶)的占30.5%,未婚占3.3%。67.1%经济自评“一般”,自评“贫困”“富裕”的分别为12.8%、20.0%。健康自评差、一般、好的分别占15.1%、42.7%、42.2%。多数老人依靠子女或亲属养老(49.6%),自己养老的占31.1%,依靠社会救济(其他)的占19.3%。机构、居家养老的比例分别为13.0%、87.0%。89.9%的老人可定期参加免费体检。

2.2 农村老龄人口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

环境领域评分最高(13.83±1.05),生理领域评分次之(12.37±0.82),心理领域评分为(9.60±0.48),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最低(8.63±0.45)。

2.3 不同特征老年人生命质量得分比较

表1 不同特征老年人生命质量得分比较(n=1074)

续表

表1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养老金来源、慢性病、养老模式、是否定期体检对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老人在心理、社会关系领域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理、环境领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子女数对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无显著影响(P>0.05)。总体而言,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定期体检,老人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越高。经济富裕的老人,各维度评分高于经济状况一般、贫困的老人。慢性病患病种类越少,各维度评分越高。居家养老,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机构养老。有配偶老人,心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高于丧偶(离异)、未婚老人。自己支付养老金的老人,各领域评分均高于依靠子女(亲属)、政府救助养老的老人。

2.4 农村老龄人口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分别以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领域得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分别纳入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状况越好,患病种类越少,老人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越高。年龄越小,生理健康评分越高。相对于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的老人,心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较高。有配偶组老人心理健康评分高于丧偶(离异)、未婚老人。定期体检的老人生理、心理领域评分较高。见表 2。

表2 农村老龄人口生命质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n=1074)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随年龄增长,老人生理健康评分降低,这与老龄带来的身体机能衰退有关。年龄增长势必会使老年人面临更多的健康问题从而导致生命质量下降。这提示应关注农村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对心理健康评分有显著影响。有配偶的老人评分高于丧偶(离异)、未婚老人。这大概由于无配偶老人内心孤独,缺少情感交流,进而影响生命质量[4]。因此丧偶(离异)或未婚老人的心理状况也是提高生命质量应予以关注的重点。定期体检的老人,生理、心理健康评分较高,但对环境、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没有影响。目前,针对农村60岁及以上的老人,基层医疗机构每年提供一次免费体检,并配合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机制,这对老人生理、心理健康的维持具有积极作用。但要提高老人环境、社会关系领域的生存现状,还需家庭、政府、社会共同努力,整合资源,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在给予老人物质支持和生活照料的同时,给予其更多的精神支持,以最大限度提高生命质量。

慢性病是老年人生命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且患病种类越多,生命质量越差,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5]。老年人慢性病高发,疾病及并发症致自理能力下降,环境适应能力降低,也使老人难有精力开展社会交往[6-7]。慢性病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也使老人极易产生焦虑情绪,加重心理负担。慢性病需长期用药治疗,这对基层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村卫生室医疗资源、水平有限,常备药难以满足慢性病老人的用药、治疗需求,部分老人不得不去上级医院拿药、治疗,这会明显降低对环境的满意度。这提示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落实分级诊疗,以带动基层慢病防治及健康管理。同时积极引导老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以引导慢性病的治疗、康复,从而减少并发症对自理能力的影响,提高生命质量[8]。

养老模式影响农村老龄人口的生命质量。机构养老模式下,老人心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较低。农村老年人大都习惯居家养老,安土重迁;而入住养老院,远离家人、朋友,社会支持减弱,老人归属感缺乏,极易产生孤独、抑郁情绪。因此对于农村自理老人,居家养老仍是首选。但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面临问题,养老服务需求与资源供给矛盾突出。目前,农村养老机构服务水平有限,数量少,且专业人员匮乏。经济条件制约也使部分失能老人选择机构养老时“心有余而力不足”[9]。因此,针对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仍是目前主导的养老模式,但还需构建多层次多方位的农村养老体系,通过引导养老服务社会化,来应对居家养老面临的诸多问题。

经济状况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自觉经济状况越好,老人生命质量各维度评价越高。一方面,经济状况会间接影响疾病诊疗[10]。另一方面,经济自评好的老人,有更多机会获取医疗、养老资源,追求更高层次的健康需求,并获取多方面的社会支持,这对生命质量均有促进作用。这提示要改善农村老龄人口的生命质量,尤其应重视低收入老人的健康维护。因此,从社会伦理的角度讲,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对农村贫困老龄人口的帮扶力度。同时落实医疗保障,提高低收入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进而提高人群健康的公平程度。

农村老龄人口生命质量受多因素影响,现行社会保障多以经济保障体现,但经济并不等同于社会保障。因此亟待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并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仅要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疾病状况,还应重视其心理健康及社会参与情况,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下,给予农村老龄人口更多的人文关怀。此外还应加大对农村贫困老年人的扶持力度,强化慢性病健康防控,以提高健康水平,保证其拥有稳定的生命质量。

[1] Ogers B, Marshall J, Garth K, et al. Focus on the aging worker[J]. Aaohn Journal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ccupational Health Nurses, 2011, 59(10):458-458.

[2] 戴静,刘协和,马渝根,等. 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2):101-103.

[3]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A].(2016-10-25)[2017-02-03]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6-10/25/c_1119786029.htm.

[4] 陈娜,李宁秀,高博,等.成都市社区老年人口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15):3904-3907.

[5] 付勤, 谢建平.深圳市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0, 26(8):1026-1027.

[6] 景睿, 李向云, 刘晓冬,等. 山东省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 22(12):908-912.

[7] 刘玲, 张枭, 王春辉,等. 农村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1,27(2):155-157.

[8] 王玖,胡乃宝,王泽珣,等.山东省高密市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2014,31(3):492-493.

[9] 吴冬梅,邓秋园,叶炜,等.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研究, 2016, 30(14):1758-1760.

[10] 张林, 王爱华, 刘芳. 老年人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 27(6):873-875.

〔修回日期2017-06-07〕

〔编 辑 商 丹〕

InvestigationontheQualityofLifeaboutRuralElderlyPopulationandItsInfluencingFactors

MAChen1,YANGRuizhen1,WUBingyi2

(1SchoolofNursing,WeifangMedicalCollege,Weifang261053,China,E-mail:wfmcchen@163.com; 2SchoolofPublicHealthandManagement,WeifangMedicalCollege,Weifang261053,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quality of life about rural elderly popul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s:Using WHOQOL- BREF scale and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a survey about quality of life was conducted among 1074 rural elderly in Shandong Province selected by stratified, random method. T test, variance analysis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Results:The score of environment field was the highest (13.83±1.05), while social relations field was the lowest (8.63±0.45). Single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education level, economic situation, pension source, chronic disease, pension mode, physical examination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quality of life scores in each dimension(P<0.05). Marital status only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relations scores (P<0.05). Gender and the number of children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in each dimension (P>0.05).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 in each dimension were chronic disease and economic situation. Physical examination only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ical score. Pension mode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relations score. Age influenced physiology health score. Marital status influenced psychology health score. Conclusion:The governmen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health status of elderly and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elderly without spouse; increase the support efforts to the poor rural elderly;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improve the social support network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Rural Elderly Population; Quality of life; Social Support

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15-ZC-SH-02);“健康山东”重大风险预测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重点项目(XT1403002)

**通信作者:E-mail:yrzh580422@126.com

R195

A

1001-8565(2017)08-0963-05

10.12026/j.issn.1001-8565.2017.08.10

2017-03-01〕

猜你喜欢

老龄慢性病维度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