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壶关林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7-09-16王海燕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林业发展思考现状

王海燕

【摘要】:壶关县是全国闻名的林业大县,在八、九十年代,曾有“南学广东、北学壶关”口号,北学壶关主要就是学壶关的绿化,壶关是全国绿化先进县、“全球五百佳”。昔日荒山秃岭的旧壶关,经过近三十年各级干群的不懈努力,变成绿林尽染的新壶关,绿起来的壶关,怎样能富起来、美起来、稳起来?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近段壶关林业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林业发展 现状 问题 思考

1、壶关林业的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壶关县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隶属长治市管辖,北靠平顺县,西连长治市、长治县,南接陵川县,东邻河南省林州市、辉县市,北纬35°51′至36°13′,东径113°10′至113°42′。全县东西长约46公里,南北宽约42公里,属典型的干石山区,总面积151.9万亩,70年代末,全县有林面积仅为8.7万亩,森林覆盖率仅为5%。壶关的林业起步于八十年代中期,从1985年开始,在政策上,壶关响亮地提出了“不抓林业不能当干部,抓不好林业不是好干部”、“山要绿化、人要文化”等口号,改变壶关穷山恶水等舆论响彻壶关大地;在技术上以王五全阳坡造林技术为依据,以“区划、规划、设计、施工、验收”一条龙管理为经验,十任书记、县长接力抓林业,先后营造了将近60万亩油松纯林,截止目前,壶关的有林面积为67.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4.6%,从此,林业成为壶关的代名词,绿色成为壶关的底色。

2、壶关林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壶关林业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多年来取得了非常骄人的成绩,壶关也由于林业的发展而名扬全县,但壶关的林业要想再迈上一个新台阶,存在的以下问题还是不容忽视:

2.1纯林多混交林少,两防工作非常艰巨

我县是山西省人工造林大县,20多年时间全县人工造林达到80万亩,创造了干石山绿化的奇迹。林相层次单调、树种单一,导致现有林分對环境条件利用不充分,地力逐渐衰退,林分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减弱,森林病虫害时有蔓延,火灾防不胜防。每年用于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的投入将近1000万元左右,每年的10月1日到次年5月30日壶关县13个乡镇重点工作就是全民防火。

2.2 林地土壤酸化,恢复生物多样性任务紧迫

由于油松纯林郁闭度过大,造成林内土壤酸化,林下灌草不生,林内适生动植物大大减少,直接影响森林的林副产品产出。

2.3树木密度过大,森林抚育任务繁重

80年代我县的人工造林密度大都在每亩330株或440株以上,最高的还有660株/亩,且大都是每穴多株,由于密度过大,透光性能差,石质山土壤肥力差,树木枯死严重,加之缺少伴生树种的辅助,自然整枝较慢,树干干形差、节巴多、材质劣,树木成林不成材。

2.4生态林多经济林少,林业经济效益急待提升

壶关的荒山80%是干石山区,由于受当时恶劣条件的限制,80年代初改变穷山恶水是壶关人民当时的重中之重,那时认为抓林业就抓荒山绿化,发展林业就是消灭荒山,由于认识上的误差,致使壶关的林业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明显,经济效益尤其不突出,加之壶关海拔较高,人均耕地较少,经济树种选择上眼界也不够高,致使林业产业走入了胡同,发展林业和经济发展严重脱钩,挫伤了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林下经济起步晚,效果不明显。

2.5阴坡林多阳坡林少,岩石裸露的地覆盖率较低

由于八、九十年代,造林绿化亩投资太低,壶关县又是个国家级贫困县,配套资金得不到足额配套,加之我县的干石山区,本来绿化难度就大,尤其是阳坡基本是岩石裸露地,土壤瘠薄,立地条件更差,大都需要采取起石还土、大整地等造林方式进行绿化,才能取得较好效果,因此,几十年来,壶关县的阳坡绿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灌多乔少、岩多绿少、草多树少等问题,阳坡的绿化不彻底,严重影响了我县的旅游业发展和全国绿化先进县的称誉。

2.6乡村绿化相对薄弱,宜居环境有待改善

壶关县共有七乡五镇、一个开发区,390个行政村,除分布在国、省道、高速路两侧沿线、县域周边、乡镇所在地的50余个行政村,村在得到系统绿化外,大部分村庄的绿化参差不齐,绿化效果不明显,缺少因地制宜的规划,进村路绿化效果不明显,环村林带缺失,街道缺花少绿,村内缺少高大乔木,院内缺少花草点缀,严重影响了全域旅游思路的发展。

3、今后壶关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针对我县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今后我县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近自然林业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林业为突破口,以提高壶关区域内森林的整体质量和效益为目的,限针栽阔,调整林种,使绿起来的壶关稳起来、美起来、富起来,进一步改善壶关县的区域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森林生态屏障功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壶关林业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4.1大力发展混交林,主要以栽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兼用树种为主

壶关在今后的造林中,一定要以维护和增强林地生产力,增强林分自身的抗逆性和稳定性为目的,把造林与造景、造林与致富有机地进行结合,具体模式如下:

4.1.1油松×山桃(杏)混交模式:每亩栽植110株,混交比例5∶5,半山腰以上部分土壤瘠薄以栽植油松为主,半山腰以下土层较厚以栽植山桃、山杏为主,这种模式,即具生态效益,又具经济效益,对火灾还有很大的隔离作用。这种模式适合于新造林和油松疏林的补植补造。

4.1.2油松×连翘混交模式:每亩按4×5米的株行距栽植油松,然后再按4×5米的株行距套植连翘,混交比例5∶5,这种模式适合于土层较厚的造林地和灌木地造林,由于纯灌木地防风固沙效果不好,因此,在灌木林地内补植油松,可增强生态效益,在油松纯林内补植灌木可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达到致富的目的,还可提高其保持水土的功能。endprint

4.1.3在退耕地内大量补植核桃、花椒、柿子、皂荚、沙棘等具有经济效益的树种。壶关县共有退耕地还林5万余亩,由于当时政策的导向,5万亩退耕地只有0.6万亩经济林,且退耕地内大都栽植的是山桃、山杏等树种,这些树种大都栽植于2002年和2003年,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树种由于寿命短,自然恢复能力较弱,因此,退耕地内的树木逐渐出现枯死现象,导致退耕地内林间空地增多,因此在退耕地内提倡大力补植核桃、花椒、柿子、连翘、皂荚等树种,即增强林内的稳定性,还能增加农民收入,到达生态林业产业化,林业产业生态化的良好效果。

4.2对现有人工油松纯林,采取人工促进措施,逐渐使其天然化,形成近自然针阔混交林

天然林是在自然状态下,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下形成的森林群落,它的穩定性、抗逆性、林副产品产出都要达到了最大化和最佳化,壶关县的80万亩人工林不可能形成天然林,但通过长期人为的促进,可逐渐形成近自然森林,结合壶关油松林的实际情况,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促使其形成相对稳定的近自然林业:

4.2.1沿边栽阔

这种改造方式主要是针对我县山腰以上全部是成片油松纯林,山顶和山脚因过去造林时栽的不足不满,留有少量荒山荒地。对这部分林地进行改造,我们主要采取在山顶和山脚沿等高线整坑,山脚主要栽植刺槐、山杨、火炬、栎树等树种,株行距为2×2米;山顶主要栽植荆条、黄刺玫、山皂角等树种,旨在使全县所有油松纯林在山脚和山顶各形成一条有一定宽度的生物隔离带,同时对山腰的油松纯林采取不同年限多次进行卫生伐和透光伐,促使其形成乔灌草多层次混交林。

4.2.2疏林补阔

这种改造方式主要是针对我县郁闭度在0.3以下的油松疏林,且油松分布较均匀,对这部分林分进行改造,我们采取在疏林中均匀整大坑,阳坡补植山桃、山杏,阴坡补植栎类、刺槐等树种,旨在使原油松疏林与新补植的山桃、山杏、栎类等树种形成乔灌、针阔混交林。

4.2.3块状造阔

这种改造方式主要是针对我县部分油松片状纯林与不规则空档荒山交错分布或镶嵌分布的林分。对这种林分改造,我们主要采取在块状的空档荒山上,沿等高线整坑,坑与坑成“品”字型排列,亩整坑不少于110穴。然后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栽植元宝枫、火炬等阔叶树,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栽植山桃、山杏,同时要对片状油松纯林进行多次卫生伐和透光伐,旨在使原油松纯林与所补灌木和阔叶树种,形成不规则针阔、乔灌混交林。

4.2.4抽针补阔

这种改造方式主要是针对我县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油松纯林,这种林分火险等级高,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对这种林分改造,主要是结合限额采伐和防火隔离带建设,在大面积油松纯林内沿等高线带状抽针、抽针宽度在10米左右,以能栽植5行阔叶树为宜,一般在山顶、山腰、山脚各抽一条带,抽针后要留树根,以备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在根与根之间空地上整坑,最好沿等高线整坑,坑与坑成“品”字型排列。整好坑后,在条件较好的地方栽植元宝枫、火炬、栎类等树种,在条件较差的地方栽植山桃、山杏、山皂角等树种,旨在使大面积的油松纯林边缘形成一条生物隔离带,同时使原有的油松纯林与所补树种形成带状乔灌、针阔混交林,这种改造方式需多年多次改造,一次抽针强度不能超过总株数或总蓄积的20%,这种林分也可采取逐年对其进行卫生伐和透光伐,直至林地内有新的乔灌生长为止。

4.2.5疏伐补灌

这种改造方式主要是针对郁闭度较高,且立地条件较好的油松纯林地进行,对这部分林分改造,我们采取卫生伐或透光伐,去掉林中死树、病树、虫树、无顶树、小老树,把郁闭度降低在0.5左右,然后封山自然恢复或人工补植补播耐荫灌木或栎类树种,旨在使原油松纯林与所补灌木形成乔、灌复层混交林。

4.2.6灌中补乔

这种改造方式主要适用于条件较好的纯灌木林分,对这种林分改造,主要采取见空补乔,树种以元宝枫、栎类、火炬等为主,旨在使原灌木与所补乔木形成乔灌带状混交林。

以上六种低效林改造方式,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可根据不同条件,采取一种或几种方式,对原有油松纯林进行近自然改造。

4.3加大封育力度,搞好舍饲圈养,利用自然力量,形成近自然林

我县的一些暂难利用地和部分阳坡,经过多次补植,已具备一定绿化基础,但由于近几年畜牧业的发展,放牧现象时有抬头,新栽树木毁坏现象有所抬头,县政府要结合全域旅游,出台最严厉的封山禁牧办法,发展畜牧业一定要坚持舍饲圈养,坚决杜绝所谓的“造福一户,危害一村”的放牧现象,通过自然力量恢复起来的林分,即稳定,又抗逆性强,这种方式对一些偏远山区的阳坡绿化效果十分明显。

4.4加大抚育力度,搞好生态林提质增效,克服成林不成材的现象

对现有80万亩油松纯林,要本着去劣留优、去弱留强、去小留大的原则,逐渐分年度多次对油松纯林进行卫生伐和透光伐,对一株多穴树、枯死树、病死木、无顶木等要逐渐伐除,通过逐年抚育,提高林分的生长量和蓄积量,培养林内的优势木,在不造成天窗的情况下,要逐渐把林分郁闭度降到0.6左右,致使其林下灌草生长,最终形成复层混交林。

4.5结合全域旅游的发展,加强林业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宜游的新农村

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这对壶关的林业和旅游业发展,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如今壶关县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结合林道建设,实施山山通工程。壶关的森林山连山、沟连沟,近万亩森林不足1公里林道,一旦发生火灾,人员和物资很难及时到位,建设“山山通”项目,本着可以起到火灾隔离作用,同时能够保证物资供应,更重要的是可为全域旅游解决交通问题。

二是结合防火设施建设。在山的顶部修建设有文化品位的瞭望哨、哨卡、碑牌设施,这些配套设施的建设,除对防火起到积极宣传和预防的作用外,对全域旅游也可能起一定衬托作用。

三是大力完成园林化村庄建设。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结合本村实际,建设园林化村庄,要重点对进村路、街道、环村林带进行建设,本着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特色的原则,对村庄进行绿化、美化,为全域旅游奠定坚实基础。

5、壶关林业今后发展的保障措施

5.1强化各级领导现代林业意识。“抓领导、领导抓”是壶关林业发展的经验之一,今后要通过不同途径的宣传,对各级领导进行培训,让各级领导不能满足于现状,要转变观念,树立大林业、现代林业意识,树立起再创壶关林业辉煌的信心。

5.2强化林业部门科技兴林意识。依据现代林业的思路和近自然林业的方向,要对全县林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从技术层面上来进行知识大更新,开阔他们的视野,充实他们的技术,让他们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林业生产实践。

5.3强化林业机制的完善和落实。要树立全社会办林业的思想,目前正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脱贫和生态建设一定要有机结合,抓住脱贫攻坚的大好机遇,组织全县贫困户,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大举进行生态建设,争取生态建设,扶贫攻坚双赢。

总之,壶关的林业发展是壶关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壶关县以前是全省及至全国的林业老典型,为全省、全国的林业做出过贡献,我们要在今后的林业发展上再先走一步,独树一帜,再为全省和全国的绿化事业探索新的经验,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林业发展思考现状
宁夏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浅议森林生态旅游与林业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