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7-09-15张文光王巧倩

护理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护士长指标体系风险管理

陆 欣,张文光,王 嵘,王巧倩

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陆 欣,张文光,王 嵘,王巧倩

[目的]构建我国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测评提供科学的测评工具。[方法]依据风险管理理论,采用文献检索法、专家访谈、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筛选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结果]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最终确立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结论]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培训提供参考。

护士长;护理风险;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

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是指护士长为控制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少护理风险发生时的损失,运用一系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对现有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处理和评价的能力[1-2]。护理风险管理是护士长的首要任务,对保障病人安全和改善护理质量起决定性作用[3]。国外对护理风险管理研究开展较早,也实施了相关的培训课程[4]。我国的护理风险管理环节薄弱,尚无统一的课程、考核及评价标准[5]。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的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指标评价体系,为风险管理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是新时期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难题。本研究旨在以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结合护士长管理需求,全面构建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小组由6人组成,护理部主任为项目负责人,2名护士长及3名在读硕士研究生作为组员,负责拟定专家访谈、问卷内容的修订、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的讨论等。

1.2 方法

1.2.1 专家访谈 在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采取便利抽样方法,选取护理部主任2人,护士长4人(急诊科、神经内科、呼吸科、普外科)作为本次专家访谈对象。以下为访谈的具体问题:①您在工作中怎样有效识别护理风险;②您认为护士长在处理风险事件时应具备哪些能力;③在工作中您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④您认为护理风险控制有哪些关键环节;⑤您认为在护士长培训时应注重哪些方面风险知识的培训。

1.2.2 函询专家 本研究第一轮共有29名专家参与,分别来自北京、湖北、河北、陕西、上海和山西,涵盖护理管理、护理科研、临床护理等领域。第二轮由于课题时限性,有4名专家脱落。专家入选标准:①具有10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及5年以上管理经验;②中级及以上职称;③对本研究有较高的积极性。

1.2.3 问卷函询 函询问卷主要包括3部分。第一部分向专家解释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构建指标的依据。第二部分为指标条目池的构成。专家运用Likert 5级评分法选择“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5个等级对以上各级内容进行打分,并填写修改意见。第三部分为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判断依据评分表和熟悉程度评分表。问卷发放前通过电话或邮件说明研究目的和意义,然后亲自或电子邮件发放专家咨询问卷。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每轮周期为3周~4周。各级因素的筛选标准:重要均数>3.50分,满分比>0.20,变异系数<0.25,参考护理专家的函询意见,最终由研究小组讨论后进行筛选。

1.2.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指标的均数、标准差、满分比,以此分析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用变异系数与协调系数对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进行分析;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统计出各指标的权重。

2 结果

2.1 专家参与情况

2.1.1 专家积极性 本研究指标体系内容共进行了两轮函询,第一轮发放专家咨询问卷35份,回收有效问卷29份,提出意见的专家有15人;第二轮发放问卷29份,回收有效问卷25,提出意见的专家3人,提示专家对本研究的积极性较高。

2.1.2 专家权威程度 专家权威程度是专家对各个指标的判断依据系数(Ca)和熟悉程度系数(Cs)的算术平均值,一般认为Cr>0.7为可接受程度。本研究专家咨询结果显示Ca=0.922,Cs=0.855,Cr=0.889,说明专家权威程度较高。2.1.3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本研究的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通过变异系数、协调系数进行分析。变异系数(CV)反映专家对单条指标的协调性,CV越小,专家对指标的协调程度越好,本研究的筛选标准为CV<0.25;Kandall协调系数(W)反映专家对整体指标的一致性,协调系数越大,说明专家对指标意见的一致性越高(见表1)。本课题第一轮专家咨询:一级指标CV为0.14~0.24,二级指标CV为0.09~0.29,三级指标CV为0.10~0.34;第二轮专家咨询:一级指标CV为0.04~0.13,二级指标CV为0.00~0.16,三级指标CV为0.07~0.22。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后CV<0.25,说明专家的协调性较一致。

表1 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各级指标的协调系数

2.2 专家意见及修改情况 两轮函询过程中,没有专家对一级指标提出异议。第一轮咨询专家对指标提出较多的修改意见,具体如下。二级指标:3位专家建议将“风险感知能力”与“风险排查能力”合并,经查阅文献排查是对风险隐患的排查,课题组商议采纳删除排查能力;2位专家建议在风险处理能力中增加“风险承担能力”。三级指标:对部分三级指标的内涵和表达做了进一步修改、丰富,对部分三级指标做了合并和删除。如2位专家提出“对风险环节进行监控”可操作性不强予以删除。2位专家认为“风险转移”和“协调各部门医务人员”不属于护士长能力范畴予以删除。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后的再次修改与完善,最终形成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见表2。

表2 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

(续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均值分标准差分变异系数权重值Ⅲ⁃2 风险控制能力4.600.500.110.123明确与护理风险相关的质量控制关键指标4.480.510.110.164在临床实践中严格贯彻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制度4.640.490.110.297科学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弹性排班,能级对应4.880.330.070.539Ⅲ⁃3 风险处置能力5.000.000.000.363能对发生频率低、损失小的风险进行静态监控4.200.870.210.110能对发生频率高、损失小的风险执行最佳方案,降低风险损失4.760.600.130.346能及时规避风险损失大的风险并上报管理部门做相关处置4.880.330.070.544Ⅲ⁃4 承担风险能力4.400.710.160.072能够正确认识自身表现,敢于对风险损失承担相应责任4.600.650.140.333主动、及时、准确上报风险事件并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或改进措施4.840.370.080.667Ⅲ⁃5 突发事件应急能力4.920.280.060.297熟悉风险应急预案和执行流程并能定期培训与演练,紧急情况快速启动4.800.410.090.449应组建应急队伍,人员结构合理,职责清楚,分工明确4.440.580.130.120根据危急情况快速协调,分配应急物资、设备4.520.510.110.171能与各部门和科室内部人员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4.680.480.100.260Ⅳ 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能力4.280.540.130.086Ⅳ⁃1总结评价能力4.480.510.110.333对风险事件进行反馈与分析,总结经验及工作中的不足4.640.490.110.490汇总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建立专项数据库并定期分析4.520.710.160.312对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评价4.440.960.220.198Ⅳ⁃2 持续质量改进能力4.720.460.100.667运用护理管理工具评价风险管理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率或减轻护理风险损失4.440.650.150.159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4.840.370.080.589判断自身风险管理实践与最佳风险管理的差距,查找原因并改进4.560.650.140.252

3 讨论

3.1 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本研究以风险管理理论[6]为基础,该理论将风险管理划分为识别、评估、处理和评价,其目的是有组织、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病人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本课题的专家成员涵盖护理管理、临床护理、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能力要求与管理评价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水平,专家函询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两轮专家咨询后,各指标的重要性算数平均数及变异系数均在可接受的范围,指标协调程度较好,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为了使数据更具科学性,采用层次分析法,优点是提供了一致性检验,保证了专家意见的一致性[7]。可认为指标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3.2 建立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职能的拓展和新技术及新业务的推广应用,护理风险越来越大,而有效的风险管理可最大限度地防止风险的发生、维护病人安全[8]。 护理风险与护理安全两者是相并存的概念,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指标,是提高护理服务内涵建设的关键环节。黄伶智等[9]对203名护士长培训内容需求调查得出: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位于培训需求的第一位。李琳等[10]对护士长风险管理体验进行研究表明:护士长风险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风险管理措施局限,缺乏综合考虑,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护理风险管理难点各异。存在培训内容不统一、培训机构层次不一、培训质量不高等问题[11]。因此,有必要建立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护士长培训提供理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培训的科学性、规范性,有针对性的培养护理管理人才。

3.3 指标体系的内容及权重分析 本研究护理风险管理能力一级指标包括护理风险识别、评估、处理、效果评价四大能力。护理风险识别能力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主要是识别医院服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护理风险评估能力是中心环节,测定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损失程度,确认风险性质。护理风险处理能力是针对风险类型选择合适的风险策略,降低风险损失。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能力主要是客观评价已实施的风险处理手段的适用性和效益性、检查和修正[12]。函询结果显示,护理专家对一级指标的合理性给予肯定。各指标的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护理风险识别能力(0.396)、护理风险处理能力(0.396)、护理风险评估能力(0.122)、护理风险效果评价能力(0.086)。

3.3.1 护理风险识别能力 护士长及时发现存在于系统和护理人员方面的风险对保障病人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3]。风险识别的越早就越便于早期实施干预方案,识别的风险越多,风险被减轻或消除的比例就越大[14]。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风险识别能力的重要性均值为4.96分,满分比为96,权重值为0.396,说明其是最重要的一级因素。二级指标中,风险意识和风险感知能力权重较高。通过强化护士长的风险意识,医院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15]。护理人员所感知的风险程度会影响临床护理质量。风险知识掌握能力权重较低,但知识是护理风险识别能力的理论保障,必不可少。

3.3.2 护理风险评估能力 风险评估能力是风险管理最为关键的环节,难点在于对识别的风险信息进行分析整合,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进而对风险等级进行评价,为有重点、有主次地处理风险提供依据[16]。故本研究设立风险估测能力和风险评价能力,权重依次为0.750、0.250。

3.3.3 护理风险处理能力 管理者应根据风险识别与评估结果选择恰当、有效的处理方法。本研究将护理风险处理能力划分为风险预防能力、控制能力、处置能力、承担能力、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处置能力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的权重较高。风险预防能力权重位于第3位,Vincent[17]指出:风险事件能否转为不良事件的关键在于风险能否被有效预防,应从制度背景、组织管理、工作人员等方面消除风险威胁。风险处置应根据风险等级执行最佳方案,可通过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的损失[12]。

3.3.4 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能力 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验证管理者管理效果的标准,同时为下一个周期提供更好的决策[18]。本研究将其划分为总结评价能力和持续质量改进能力,权重依次为0.333,0.667。总结评价是对风险管理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进行总结和评价。持续质量改进是运用质量管理工具不断改进护理质量。作为管理者,其工作重点是及时分析风险事件的类型、原因,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4 小结

护理风险在医疗行业中无处不在[19],因此提升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成为保证病人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工作。本研究初步构建了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各指标中各因素的重要性顺序,可以为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的培训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下一步将开展指标的临床应用研究,检测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使其具有更好的临床实用价值,为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提供可操作性的工具。

[1] 吴琼,李秋洁,韩影,等.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概念框架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5,30(9):53-56.

[2] 程凌燕,蔡金华,李加宁,等.护理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2):10-11.

[3] Briner M,Manser T,Kessler O.Clinical risk management in hospitals:strategy,central coordination and dialogue as key enablers[J].Journal of Evalu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2013,19(2):363-369.

[4] Mostafa GM.Enhancing nurses’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about risk management:system design[J].Eastern Mediterranean Health Journal,2009,15(5):1135-1144.

[5] 吴琼,李秋洁,洪素,等.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培养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8):855-857.

[6] 李晓惠.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

[7] 钟生艳,魏巍,甘华平,等.层次分析法确定医院科技能力评价指标权重[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9):663-666.

[8] 缪薇菁.护理学: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学术期刊文摘,2008,42(7):12-13.

[9] 黄伶智,任小红,焦杰,等.长沙地区护理管理干部任职现状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0,17(12A):8-11.

[10] 李琳,高祖梅.护士长风险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9(15):70-72.

[11] Walton MM,Shaw T,Barnet S,etal.Developing a national patient safety education framework for Australia[J].Quality & Safety in Health Care,2007,15(6):437-442.

[12] 马万强.军队中心医院风险管理的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3:1.

[13] 张向阳,陈春,温建明,等.医疗机构病人安全风险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医院,2012,16(6):27-31.

[14] Slade A.Identifying patients at risk of nursing home admission[J].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2006,6(1):1-9.

[15] 杨莲荣,戴青梅.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8,8(5):59-61.

[16] 孙毅华,郝艳华,吴群红,等.黑龙江省基层卫生应急人员风险评估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29(3):316-319.

[17] Vincent C.Understanding and responding to adverse events[J].N Engl Med,2003,348(25):2580.

[18] 于长颖,吴燕妮,张毅,等.护理管理者与护士的风险管理现状比较分析[J].护理研究,2016,30(9B):3292-3295.

[19] 李玉青,李薇.护理风险培训对临床护理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140-141.

(本文编辑范秋霞)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risk management ability of head nurses

Lu Xin,Zhang Wenguang,Wang Rong,etal
(Nursing College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Shanxi 030001 China)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院级课题,编号:YHP1405。

陆欣,护师,硕士研究生,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张文光(通讯作者)、王嵘、王巧倩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信息 陆欣,张文光,王嵘,等.护士长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研究,2017,31(26):3320-3323.

R197.323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26.032

1009-6493(2017)26-3320-04

2016-12-16;

2017-06-12)

猜你喜欢

护士长指标体系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等 你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总护士长管理理念对年轻护士长的管理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