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初探

2017-09-14李青山孙绍然

魅力中国 2017年25期
关键词:指导方法文化自信教学模式

李青山 孙绍然

摘要: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开拓大学生文化视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判断力,提高大学生对待事物的鉴别能力,从而不断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本文从第二课堂活动对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入手,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对第二课堂活动的设定目标、教学模式、指导方法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大学生第二课堂;文化自信;设定目标;教学模式;指导方法

一、第二课堂活动对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能动性

“文化自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具有超生物性、超自然性、超现实性的文化生命机能,是人类社会实践在个体生命内部建构的高级文化结构,也是人类主观能动性和文化创造性的具体表现。笔者认为,文化自信的基础法门在于文化能动性。大学生第二课堂相对于传统教室教学而言属于教学计划之外的课程,学生的参与具有一定的自主意愿性,学生自主引导和思考,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并通过学生接触企业、接触社会,提高学生的文化能动性和自我创新意识,根据自身情况和优势进行个性化良性发展。

(二)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

当下高校第二课堂开展的各项精品项目,旨在提升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丰富高校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逐步成为当下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环节。第二课堂的建设中,学生接触到不同文化形式的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和实践教育,学生得到的锻炼和培养的与人交往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这是在未来社会竞争中取得自信心的重要因素。

(三)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准和文化视野

在第二课堂中,学生在现实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思维的建设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能够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其他学科以及相关边缘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大的意义开阔的文化视野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避免出现拘泥于课本,而缺乏对现实世界的认知能力和处理能力。

二、第二课堂活动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设定目标

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是开设第二课堂的高级目标,而在这个目标实现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学生的进步层次作为课堂的设定目标。

(一)第一阶段:鼓励学生成为文化自信的自觉践行者。

在文化自信培养的课堂建设初期,重在建设基础,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使得大部分学生能够接触各类不同形式的活动。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入手,引发对多元文化的思考,在活动中培育文化自信初意识。

(二)第二阶段:针对性解决学生文化基础存在的不足之处。

以校内外的交流平台为依托,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和文化鉴赏能力,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专长并弥补学生自身文化基础存在的不足。

(三)第三阶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文化自信。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和第二课堂中的知识可以交叉进行,促使一些较为优秀的学生逐步学习并取得一定的文化积累成果,包括学生原创性论文、课题与发明成果,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文化创新意识。

三、文化自信模式下大学生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

大学生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体系中,包括三种教学模块,分别是:“补偿性”教学模块、“发展性”教学模块和“创新性”教学模块。

(一)在“补偿性”教学模块中强化学生的文化自觉

以补充学生在第一课堂文化内涵不足为特点,建立相应的第二课堂文化补充体系。把第一课堂的“规定教学”和第二课堂的“自主学习”进行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建设中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建设“自助式”的教学运作模式,实现对第一课堂的补偿关系。在“补偿性”教学模式的建立中,可以根据文化自信设定目标,对现有的课堂教学进行一定的评价和归纳,形成补偿课程建设体系。建设补偿性课堂时,需要解决学生在第一课堂文化涉猎面不足的问题。

(二)在“发展性”教学模块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发展性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应以将学生的文化自信的知识整合为发展特点。针对学生自身的特长和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对第二课堂的建设进行不断的更新,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和文化内涵的整合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计划的完成在第二课堂中的自定义式成长,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具有适合自己兴趣的社会实践领域深入探讨并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这是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体系所设置,势必对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在“创新性”教学模块中提高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

当代中国大学生是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也是弘扬和引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群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迈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主要活动载体。因此,要鼓励大学生以第二课堂学习文化应用和再生,从而创造出提高学生文化创新能力的高端区,在前两个模块的基础和前提下,完成创新型模块的建设。应当综合多种能够提升当下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式,结合各高校各学院专业文化特点,在不断实践中培育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

四、大学生第二课堂培育文化自信的指导方法初探

(一)自主学习方面指导

在第二课堂中,专业老师应将教学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促使学生成为文化产出过程中的主导者。让学生将自主学习作为本能,并督促学生不断自主探索文化资源的新知识和新方法。老师应作为大方向的指导者,通过学生自主选题、组织活动、参与活动,把具体的活动方案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敲定。在这样不断促进学生自觉完成文化给养的过程当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文化能动性和探索能力。

(二)个性化方面指导

第二课堂培育学生文化自信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良好人格为基础。老师应当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天性和特征进行钻研和研究。因为每个人的个性是思想产生和进步的基础,是大学生创造力的核心。因此,想要建立和提升学生的个人特点及优势。第二课堂文化育人的针对性研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每个学生的本性心理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认识,再根据不同情况加以科学的引导。

(三)互动性方面指导

第二课堂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其过程就是不断挖掘学生自身蕴藏的巨大潜能,不断激发在校生的个人兴趣和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在第二课堂中,通过启发式、引申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交流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时事的发现、探索和观察,不断培养增进学生对各类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建立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不断进行独立思考,进行积极的文化创新和探索。

(四)分层次方面指导

当下高校大学生在大学的不同阶段都处于不同的迷茫期,无法准确地找到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的定位,从根本上说是大学生的自信心不足,根源在于文化自信缺失,分层次分步骤的指导有利于帮助学生尽快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和学习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和促进学生养成适合自己的文化习惯和思考方向,将自己在第二课堂中培养出来的文化自信成为毕生學习的基础理念。

参考文献:

[1]陈彦武.高校第二课堂项目对大学生“三创”能力的影响及管理创新研究[D].南华大学,2011.

[2]徐阔.基于创新素质培养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D].重庆工商大学,2014.

作者简介:李青山(1980—),男,辽宁凤城人,沈阳工业大学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思政专项(L16BSZ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指导方法文化自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浅析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
细说小学课外阅读的类型及阅读指导方法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