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2017-09-14庄雪珍

关键词:骨科股骨医护人员

庄雪珍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广东 广州 510220)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庄雪珍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广东 广州 510220)

目的 就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所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采用优质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 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10.34%,而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0;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要低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术过程中务必要加强预防和护理,加快骨折康复进程,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值得推广应用。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术;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主要是由于深静脉腔内的血液不能够正常凝结而导致静脉腔阻塞,进而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等现象[1]。深静脉血栓(DVT)多出现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术后,也是此类患者出现截肢或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即便病情程度较轻,也容易导致出现后遗症,使患肢丧失功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日后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2]。针对这种情况,务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本文就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所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2009年)标准[3],均采取内固术治疗的方式,年龄62~88岁,平均年龄(75.3±5.6)岁。本组患者均是由于日常生活中摔倒而致伤,且均为单侧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28例为右侧,30例为左侧。本组患者中合并10例心功能不全、8例下肢静脉曲张。20例高血压、18例吸烟者、16例血脂异常、3例2型糖尿病。基于随机数字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的年龄、病情程度等均不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包括营造优质护理的住院环境、基本护理措施、对症护理、心理护理等,而观察组采用优质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具体作法如下:

(1)基本预防措施

第一,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务必要注意精细操作、轻柔操作,防止将患者的静脉内膜损伤[4]。第二,在围手术期要给患者适度补液,术后适当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叮嘱患者多饮水;并且要建议患者在围手术期要做到戒酒、戒烟,少吃油腻食物;第三,为了避免出现深静脉回流障碍,医护人员在手术结束之后应该将患者的患肢抬高;第四,医护人员要帮助或者指导患者的家属多给患者翻身[5]。

(2)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术后应早期及时坚持开展功能锻炼。医院指派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来给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如股四头肌收缩、抬臀、扩胸运动等,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都要随之增强。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对患者的训练情况进行评价,医护人员每日都要给患者发放早期干预量表,对其训练情况予以准确标记。若患者当日完成了早期干预量表中的全部锻炼项目,那么则可评价为“优”;若患者当日完成了早期干预量表中大于50%的锻炼项目,那么则可评价为“良”;若患者当日完成了早期干预量表中小于50%的锻炼项目,那么则可评价为“差”。针对功能锻炼效果良、差的患者,医护人员要注意分析原因,改进锻炼项目,加强指导监督[6]。

(3)加强按摩

在手术之后,医护人员还要定期按摩患者的患侧小腿、足三里等部位。患侧小腿的按摩方法:小腿的比目鱼肌及腓肠肌务必要注意轻柔按压,由远心侧向近心侧,按摩时间控制在30 min/次,按摩频率则为3次/d。足三里的按摩方法:采用揉法进行按摩,按摩时间控制在2~3 min/次,按摩频率则为3次/d[7]。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 果

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10.34%,而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0;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要低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n,%)

3 讨 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往往会有明显肿胀现象出现在骨折部位,并且出现局部循环功能障碍的问题,再加上其血管壁弹性会出现严重降低的情况,因此,在行内固术后较易并发出现深静脉血栓。除了及时治疗以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也是极为重要的,常规的护理方式主要包括体位护理、心理疏导、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但在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方面往往不太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采取了包括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加强按摩等在内的优质预防及护理措施。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10.34%,而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0;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要低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术过程中务必要加强预防和护理,加快骨折康复进程,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值得推广应用。

[1] 谭晓珍,陈丹琼,施海红,等.持续被动运动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7):27-29.

[2] 李 婧,邱贵兴.静脉血栓栓塞在骨科的预防与治疗.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2):740-743.

[3] 唐泓源,张黎明.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631-633.

[4] Qin Huimin.to Aili. With treatment of incomplete paralysis of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fracture(analysis of 112 cases)[J].the United States clinical medicine,2000,(02):166-169.

[5] Zhan Shiqiang, Zhou Liangan,Wang Yisheng,Ma Yuanchen,Ke Yuhong,Liao Junxing.[J].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Journal of surgery,anterior operation for thoracolumbar spinal fracture(2004,10):130-133.

[6] 陶 鲜.优化康复护理干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2):129-130.

[7] 李秀梅.优化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6,24(6):146-147.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08.168.02

猜你喜欢

骨科股骨医护人员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POSSUM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