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BAR模式在ICU患者床旁病情交接中的应用研究

2017-09-14刘广芬

关键词:交接班标准化病情

刘广芬

(山东省东平县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泰安 271506)

・护理管理・

SBAR模式在ICU患者床旁病情交接中的应用研究

刘广芬

(山东省东平县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泰安 271506)

目的 采用SBAR模式降低ICU床旁病情交接漏项率。方法 实施建立SBAR标准化病情交接班指引单,标准化床旁病情交接流程、评价标准及制度,培训SBAR相关内容、拍摄SBAR视频等措施,收集活动前后床旁病情交接漏项率。结果 活动前,床旁病情交接漏项率为33.36%,活动后,床旁病情交接漏项率降低为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模式能够降低床旁病情交接的漏项率,此外,在提高患者的安全质量、提高护患满意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SBAR模式;交接班;漏项率

ICU患者病情危重并且变化快,风险高。因此,交班要简单全面又要突出重点。SBAR目的在于为医护人员提供简单、有效的病情信息传递,提高工作效率。SBAR即“现状一背景一评估一建议”等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是一种以病情为基础的、标准的信息传递模式,作为医护人员之间沟通的标准化模式,已经在美国、英国等国家应用,显著加强了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合作[1],也有利于科室患者安全文化的建立。我院ICU开始启动SBAR标准化交接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ICU共有床位6张,护士15人,本科6人,专科8人,中专1人。年龄22~40岁,平均(26.53±3.25)岁;学历:本科5人,专科10人;工作年限:<5年5人,5~10年7人,>10年3人。排班模式为APN模式。

1.2 方法

1.2.1 建立ICU SBAR标准化病情交接单

其中现状(S)指患者目前的基本情况,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术后天数、主管医生等;背景(B)指患者病情回顾,包括主诉、简要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等;评估(A)指患者各个系统的观察重点及发生的病情变化,包括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管道、疼痛、体温、消化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皮肤、实验室检查、护理风险评估等;建议(R)指现存护理问题、后续处理、下一步的关注重点指标等。每位患者床头均备有此交接单,交班者此单上表格内容将患者病情交给接班者。

1.2.2 标准化床旁病情交接流程、评价标准、制度

基于SBAR标准化床旁病情交接单制定床旁交接单流程、评价标准和制度,将交接班纳入科室绩效管理,由护士长定期检查护理人员的交接班是否全面、有重点,并将检查结果赋予一定分数,与个人的年终考核挂钩。

1.2.3 制定查检表

根据SBAR的内涵及病情交接指引单的内容制定查检表,共31项。由护士长和当班护理组长随机查检当日上班参加交接的护士,已交接打“√”,未交接打“×”,记录于查检表相应表格内。

1.3 评价方法

正式使用病情交接班单前(2015年3月前)、正式使用后(2015年3月)由护士长、各组组长通过查检表调查交接班者对应交接项目的遗漏情况(即交接漏项率)及交接班时长。正式使用前、后各检查2周的交接班,其中使用前检查80次,使用后80次,每次均考查31项检查内容。交接班时长定义为从交班者在单例患者床旁汇报病情开始算起,交接双方离开患者床旁为终点,由查检人记录。

病情交接漏项率=交接漏项数/应交接项目数被查检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使用SBAR标准化病情交接指引单前交接班漏项率为33.36%;使用SBAR标准化交接班指引单后交接班漏项率为2.58%,交接班漏项率显著降低。见表1。使用SBAR标准化交接班指引单前交接班时长9.58±3.95 min,使用SBAR标准化交接班指引单之后交接班时长为6.37±1.25 min,交接班效率显著提高。见表2。

表1 活动前后交接班漏项率比较(%)

表2 活动前后交接班时长比较(±s,min)

表2 活动前后交接班时长比较(±s,min)

活动前交接班时长 活动后交接班时长 t P 9.58±3.95 6.37±1.25 4.89 <0.05

3 讨 论

3.1 SBAR标准化交接有利于保证患者的安全

护理安全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护理交接班反映患者24 h的动态情况,护理安全与交接班质量息息相关[2]。交接班时段是一个与沟通交流相关的错误高发生率集中的阶段[3],SBAR标准化沟通方式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沟通模式,以保证信息完整准确、清楚地传递。ICU SBAR标准化交接班根据SBAR的理念制成,改变了传统交接模式的思维惯性、重复性和盲目性,规范了交接班的顺序、交接流程,从而保证护理安全。

3.2 SBAR标准化交接有利于提高医生、患者满意度

护士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不仅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也能够在与医生、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展现护士的专业形象。然而临床工作中监护室护士工作任务复杂,往往只关注护理的部分,很少有时间翻阅病历,查看患者的整体变化。使用SBAR标准化交接单后,要求护士随时关注患者的整个病情及其变化、发展、转归,对观察到的病情变化进行专业评估,改变了以往“医生的嘴,护士的腿”等护士机械执行医嘱的形象,医护沟通更加顺畅。另外,护士能有的放矢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受到护士更多专业性的指导和关注,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满意度提高。

3.3 SBAR标准化交接有利于提高团队效率

ICU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快速准确地交接班是优质护理的重要体现。通过SBAR标准化交接,护士的交接班时间显著缩短,接受了全面、有序、清楚的信息,提高了团队工作效率。

3.4 提高低年资护士病情汇报能力

护士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医务人员,大多数情况下是她们观察到是患者的病情改变,这就要求护士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做出病情的基本判断并准确的传达给医生。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当患者病情出现异常改变,部分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差,只是将患者的主诉转述给医生,并没有及时评估患者的情况,SBAR模式为她们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沟通方式,以提高沟通效率,促进医务人员之间及时有效的沟通,消除医护认知误区,避免因沟通不畅引起的不良事件,提高了其病情汇报能力。

[1] SBAR improves communication and safety climate and decreases incident reports due to communication errors in an anaesthetic clinic:a prospective intervention study.

[2] 吴夏云.规范护理交接班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右江医学,2009(05):626-627.

[3] Popovich D.30-Second Head-to-Toe tool in pediatric nursing:cultivating safety inhandoff communication[J].Pediatric nursing,2011,37(2):55-59.

本文编辑:赵小龙

The application of SBAR mode in the bedside of patients with ICU

LIU Guang-fen
(The fi 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dong County of Dongping Province, Shandong Tai'an 271506,China)

R47

B

ISSN.2096-2479.2017.08.131.02

猜你喜欢

交接班标准化病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标准化简述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医师信息化ISBAR交接班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浅谈网络交接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护理交接班缺陷分析与对策探讨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